APP下载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指导的尝试与思考

2012-09-05李永兵

化学教与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课堂

李永兵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江苏 南京 211800)

一、问题的提出

实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了解学生差异,合理运用分层指导、分别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学生合适的帮助就能使95%以上的学生学好”。巴班斯基也认为在教授浅显易懂和知识时,应分别指导,而教授较难的知识内容时应采用分类指导的学习方法。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其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及愿望、理解和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伴随着小学5年制转6年制效应,许多地区高中生源锐减,质量也参差不齐。我校所在的地区就非常明显地存在这一问题。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在学科教学中采取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就成为一种必然,势在必行、也刻不容缓。

本文针对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指导的一些做法和效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对有意愿尝试这一方法的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二、实行分层指导教学的一些举措

1.充分调研学情,找准依据,科学地对授课对象进行分层分类

按照新课程理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如何找准依据对授课对象进行科学地分层分类是关系到分层指导教学效果和成败的关键。在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以及学生座谈会的反馈意见后,达成形成一致结论。即按照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意志品质四项基本准则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具体参见下表:

根据确定的四个学习层次的标准,将授课对象分别归入相应的类别,实行区别化分层指导,动态监控。以笔者所授课班级为例,59名学生的初次分类情况如下:

学生层次分类表

由学生层次分类表可知,B、C两类占了学生的主要部分,而特别学优生和十分困难的学困生都相对比较少。教学分层方案的实行则应该按照各层次学生的相对比例有所侧重,这样才能保证分层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2.针对不同层次,分别要求、分层指导、分开评价

(1)分层次备课是展开分层指导教学的根本保证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A、B、C、D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B类学生着重于深刻理解和综合运用;C、D类则强调简单识记和基本理解。并根据这一分开化的教学目标,分类备课。具体到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一次提问,一个实验甚至是一道例题。按照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先引导C、D类学生尝试分析或回答,A、B类学生提供补充。例如,在备《化学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时,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这一知识点,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具体要求如下:

类别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目标A 理解化学平衡如何建立,能够判断达到平衡的化学反应,能分析出外界因素改变时,平衡的移动方向。B 理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平衡。C 基本判断出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了解限度的概念。D 了解化学反应存在限度。区别限度和反应速率。

以区别化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备课,使不同类别的学生均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能够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及课后的学习质量。

(2)讲究基础、强调差异化是实施分层指导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共性,它是一切能力发展的核心。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差异化要求,分开实施教学。同样一个知识点,可以设置两至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开提问。这种实施方式对课堂容量和教师把控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又要确保内容逐级分解到位;既要兼顾全体,又要使各层次学生各得所需。不得不说,容量和分层之间确实成为了一对矛盾体。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可以借鉴多媒体手段适度增加课堂容量以外,还可以通过差异化作业设计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如笔者在教授“物质的量”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三个问题。“人们如何计量微观粒子的数量?‘物质的量’和‘摩尔’之间是什么关系?引入‘物质的量’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三个问题其实就代表了一个不同的知识目标,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学生。C、D类学生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认识到不是一个个去数,而是把它“笼”成一“堆”,再去计量“堆”的数量。B类学生则能搞清物理量和物理的单位之间的关系。而A类学生则意识到这一方法的共通性,它为进一步将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搭建了一个桥梁。显然,课堂课堂教学是具体实践分层指导理论的主战场,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化的存在,针对不同状况的学生科学分层,才能推行好分层指导教学,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搞好差异化作业设计,也是推行分层指导教学的有效补充

所谓差异化作业设计,即在作业设计时,通过仔细筛选,精心设计,将教学目标充分融入到习题作业之中。在作业格局中将习题按照不同能力要求合理设置。既注重和强调基础,也突出不同层次,必要时可以给习题作上标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号入座。一般而言,每份约40分钟的习题,要包含基础知识点5-10分钟,能力提高部分30分钟左右。要通过习题设计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回归书本,或启迪思维,或加强训练。对于这些差异化的作业,在评讲时要注重概括,对于能力要求过高或是知识要求比较低的习题,可采取附书面解题过程的方法,让学生课后自行消化。

(4)合理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被公认为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加强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因此,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优化组合,成立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指导其开展应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组合过程中,将 A、B、C、D 四个层次的学生按照 1:3:2:1的比例进行分配,每组12人左右,分成五组。可以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有效相互协调。既可以促使其在书本知识范畴内学习进步,也能培养合作、协调和组织能力。以“护城河水质污染状况调查”为例:2名A类学生很快便依据书本知识,提出了一些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并设计了简易方案。而B类和C类学生则通过查询资料(互联网)更为细致地揭示了污染物界定及检测方案,而且他们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也非常出色。D类学生通过观摩、听取介绍,记录和处理数据熟悉和了解了研究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合理化建议方面热情高涨,使自己科学素养的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通过一年多指导的几组研究性学习过程,我清楚地感觉到实践对于书面知识教学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指导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端正态度以及培养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针对学优生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促使其自我学习

对于那些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A类学生,课堂授课可能会使他们存在“吃不饱”现象。因此,笔者在推行分层指导教学时,组建了一支10人左右的兴趣小组,给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其主动地解决问题。定期提供一两个习题,介绍一两种解题方法,要求他们分别编写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等。在这一过程中,A类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延续,始终饱满高涨,学习潜能也得到了激发,逐渐学会运用已有的各种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敢于思考,勇于质疑,慎思笃行。

(6)以能力和素质提高为基准,分别考核与分开评价

既然推行分层指导教学,就理应分开考核和分别化评价学生。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一张试卷评定各层次学生,只有学习成绩的绝对好坏差别,却无法衡量出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分别考核与分开评价正是试图使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取得一致,以素质发展为依据,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在一个阶段所取得的进步。不仅在考核内容上要区别对待,在考核形式上也可多做创新。比如,为C、D类学生增加考题提示,删除较难的题目,将平时课堂回答时的积分加到考核中去;为D类学生增加复考等。通过这些方式,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对于进步显著的,应当给予公开的鼓励和表扬。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要增进和不同类别学生的交流,分别提出学习要求,从学习态度、思维发展、实验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分层指导教学的初步成效

1.课堂对话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通过逐步开展分层指导教学,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关注,主动学习的愿望明显加强,课堂上对话交流,和回答提问也更加踊跃。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C、D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原来,课堂提问往往被成绩较好的学生“抢答”了,现在问题的难度决定了回答者的类别。原先,一堂课提问与回答只在4-5次,现在却可以上升到10次左右,而且保证了每个类别的学生都有回答机会。原来,很少有学生主动“打断”老师的授课,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现在一堂课也可以2-3次。通过这两项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增进和老师交流对话的意愿明显加强。

2.课后提问也明显增多

不仅课堂上热情不减,在课后,学生提问、找老师征询学习方法建议的也越来越多,在学生心目中,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也大大提升。绝大多数同学有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学好化学。

3.作业质量有较大改观

首先,是作业的书写比以前要好一些,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没有了,即便书写不美,但笔画端正了。其次,作业完成率提高,大面积空着的现象减少了。再次,雷同作业几乎消失了,每份作业都可看出思考和运算的痕迹,作业的正确率也相应地提高了。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在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动手能力、书本知识的转化运用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渐渐地学会了化学思维,用它来思考和解决(解释)身边的问题。组织、协作和表达能力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5.学习成绩取得一定进步

在近一年的分层指导式教学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给予了极大的配合。他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一教学及评价方式,学习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以本班学生在年级四次测试中化学成绩达B率变化为例:

2010年10月达 B 率 71.2% 67.8% 76.3% 81.4%时间 2009年10月2010年2月2010年6月

另一个类型相同的班级在年级四次测试中化学成绩达B率可作参照:

2010年10月达 B 率 73.3% 75.0% 71.7% 73.3%时间 2009年10月2010年2月2010年6月

四、推行分层指导教学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学校注重硬件建设与分层指导教学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经济发展的成就早已惠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现今各所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校的办公环境、教学设施、食宿条件可以说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有些已经远超国外。然而,教学的软件资源还是比较贫乏,特别像分层指导教学、研究性学习、学生综合素质衡量这些方面缺少可具体操作的做法、思路以及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来自国内外的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模式以及论文著作鲜有收录。从这些现状不难看出,学校发展还是停留在一个外在繁荣的阶段,新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交流、碰撞和升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并没有什么根本性转变。

2.升学型导向与学生素质发展之间的矛盾

尽管江苏已经全面进入新课程,声势浩大地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升学仍然是悬在学校和学生头上的一把利刃。几乎每一所学校在实践素质教育的同时,总还是把升学率作为第一考量指标。毕竟它关系到社会声誉、生源质量和教学效益等诸多方面。在这种情形下,也许只能把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放在一边,穿新鞋,走老路,继续在升学率上寻求突破了。因此,要想真正推行素质教育,使各种手法百花齐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就是整个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问题。

3.分层指导教学与教师现有观点及操作水平之间的矛盾

在一些学校,受师资现状的影响,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分层指导教不甚了解,不愿尝试,也不知如何操作。即便愿意尝试也受诸多困扰制约,比如,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缺乏相关资源,谁来承担意外的风险等问题。大家更愿意边走边看,无意以身冒险。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师范类高等教育中就普及有关教育理念,教授具体操作方法,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应该旗帜鲜明地倡导分层指导教学并肯定它的现实意义。

分层指导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自孔子时代就有因材施教。现如今,我们所缺的是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赋予这一方法予新的时代内涵,积累一些可供操作的具体方法和经验。并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指标,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尝试着分层指导教学经历了一个摸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受能力所限,其间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也得到不少同仁的热情鼓励和帮助。诚愿本文中所记述的方法和感悟能对有意于尝试这一做法的后来者予帮助。

[1] 韩晓芳.分层教学分类推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5)

[2] 蒋平.高中化学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J].化学教学,2002,(8)

[3] 曹静波.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J].中学化学教育学参考,2003,(10)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有趣的分层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