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呼吸预处理对无痛内镜检查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012-09-03杨文芳王尽为王贵齐

海南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麻醉药受检者血氧

杨文芳,孙 莉*,王尽为,王贵齐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1、腔镜科2,北京 100021)

无痛内镜中麻醉药对呼吸的抑制使血氧饱和度下降是无痛内镜技术中最常见、最普遍的问题,其多发于麻醉给药后至进镜入食管期间。深呼吸预吸氧是气管插管前常用的去氮方法[1],笔者采用该法用于无痛内镜患者的麻醉中,以预防和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胃镜受检者来源于我院2011年2月和7月门诊患者及防癌科健康普查者,其中2月份28例,7月份32例,不包括胃镜介入治疗及胃肠镜同期检查病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标准[1]378-379分级为Ⅰ~Ⅱ级。所有受检者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疾患,无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无麻醉禁忌证。男33例,女27例,年龄26~78岁,平均51.08岁,体重48~85 kg,平均62 kg,受检者依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深呼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由受检者本人或家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内镜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各一份。

1.2 方法 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胃镜前各项准备,合并基础病者控制于平稳状态。右手臂建立静脉通路,于检查前5 min静脉给予术前药东莨菪碱0.3 mg。受检者取头高15°屈膝左侧卧位,双鼻导管持续吸氧(2~6 L/min),连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深呼吸组受检者于麻醉前60 s做深呼吸8~10次,SpO2达100%;对照组受检者不做特殊处理,随意自然呼吸。两组受检者麻醉方法相同,受检者均先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2~0.04 mg/kg,随后静脉缓慢输入丙泊酚注射液用量(1~1.5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OAA/S)为0分时,开始进镜操作。内镜检查过程中酌情追加丙泊酚注射液0.3~1.0 mg/kg。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记录两组给药前、给药后2 min、操作过程中HR、BP、SpO2变化;②观察给药后至进境期间的SpO2变化情况,记录SpO2<95%的例数、SpO2<90%的例数,以及SpO2下降的时间点;③麻醉时间:从给药开始到受检者意识恢复的时间;④用药量:整个麻醉过程中丙泊酚注射液总用量;⑤苏醒时间:从停止给药到受检者意识恢复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分析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HR、BP、SpO2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镜检中呼吸循环比较 麻醉给药后,随着药量的增加、麻醉深度的增加,两组受检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循环抑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深呼吸组受检者有一过性SpO2下降,但是出现SpO2下降的时间点较对照组晚,且随时间后移均能自行缓解,需要托下颌辅助2例;对照组SpO2下降(SpO2<95%)例数多于深呼吸组,且SpO2下降幅度较大,需要托下颌辅助4例,SpO2<90%1例,平卧后面罩给O2缓解。

表1 给药前、后HR、BP、SpO2变化情况(±s,n=30)

表1 给药前、后HR、BP、SpO2变化情况(±s,n=30)

注:与给药前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项目 组别 给药前 用药后2 min 进境时深呼吸组对照组HR(次/min)75.41±8.32 76.40±7.70 71.90±7.87○70.18±6.91○76.31±8.67 77.80±6.30 MAP(mmHg) 深呼吸组对照组89.02±12.70 91.43±10.16 87.27±15.18○85.50±12.90○90.12±15.38 87.80±13.51 SpO2(%)深呼吸组对照组98.76±1.21 99.31±0.60 97.17±2.37○95.80±3.98○98.21±1.67 98.30±1.50

2.3 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受检者麻醉效果理想,均能顺利完成检查,深呼吸组镜检时间(25.25±7.39)min,对照组(26.17±7.13)min;全程用药量深呼吸组(148.17±50.15)mg,对照组(153.50±54.05)mg;苏醒时间深呼吸组(6.06±2.05)min,对照组(7.2±2.09)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丙泊酚注射液是短效静脉麻醉药,有镇静催眠作用,用于内镜检查麻醉效果理想,起效快、苏醒快,恢复期并发症少。最大的缺点是对呼吸循环的抑制[2-3]、使血压下降、呼吸减慢、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者呼吸暂停。本研究中的受检者于给药后1~3 min时HB、BP、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SpO2变化较为明显。

正常人SaO2与SpO2具有显著相关性,监测SpO2能准确的反应SaO2的值,一般认为SpO2=90%或SaO2=60 mmHg时是患者急性缺氧的最低耐受值,因此把SpO2从100%降至90%的这段时间称为呼吸暂停安全时限。充分的吸氧去氮可明显延长呼吸暂停安全时限。有人对吸入空气和吸入100%纯氧的呼吸暂停安全时限做比较,后者在90 s时SpO2仍在95%~100%。本研究深呼吸组在给药后及内镜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稳定性较对照组有优势。

人体的氧储量主要来源于肺的储备,即肺泡氧浓度×肺功能残气量的乘积,提高肺泡气氧浓度有两个因素:足够的肺泡通气量和提高吸入气中氧浓度。本研究选择了给药前采取深呼吸预处理,自发吸氧去氮就是运用了增加肺泡通气量的原理,增加肺内氧的储备。但是,它是否去氮完全彻底,可进一步商榷,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有利于患者血氧的稳定,并避免了人工去氮的人工辅助和胃肠胀气[4]。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SpO2变化明显的人群中,以体重指数大、肥胖[5-6]、有鼾症者[7]居多。原因是他们的肺功能低,组织代谢活跃,氧的储备量难以对抗组织代谢耗氧量的急剧增加。当SpO2降至95%以下时,其下降速度加快,及时托起下颌可缓解,必要时面罩给氧,对待这类人群更要加强安全意识,内镜麻醉前必须备好急救物品。麻醉药对呼吸循环的抑制还取决麻醉药的用量、给药的速率、联合配伍的适宜、麻醉医生对麻醉药和内镜检查操作技术了解掌握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深呼吸预处理、自发吸氧去氮用于无痛内镜麻醉中,有利于血氧饱和度的稳定,在门诊小手术中有实用价值。

[1]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89-392.

[2]崔 燕.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不良反应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3):64-65.

[3]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364-365.

[4]石碧明,刁文波,张雪萍.不同吸氧去氮法对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期安全时限影响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08-6810.

[5]朱贤林,但 伶,李 炜.体重指数对患者耐受呼吸暂停安全时限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7):1074-1076.

[6]韩雪梅,邱 晨,高伟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年龄、体重指数的关系[J].海南医学,2007,18(5):22-23.

[7]肖定华,王 芬,王晓艳.镇静性上消化道内镜术在鼾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2010,35(11):1174-1077.

猜你喜欢

麻醉药受检者血氧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常见麻醉药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咪达唑仑抗焦虑治疗对择期腰椎手术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