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建筑构件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有关注意事项

2012-08-15郭思恭

山西建筑 2012年2期
关键词:拆模试块墙体

郭思恭

1 墙体混凝土浇筑

墙体混凝土一般采用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一般为60 mm,且先浇筑外墙后浇筑内墙,当混凝土浇筑需留施工缝时应将施工缝留在窗门洞口的1/3跨处,在浇筑混凝土时,门窗洞口部位应从两侧同时下料,先浇筑窗台下部,后浇捣窗间墙,两侧窗间墙下料高差不能太大,以防门窗洞口侧稳移动,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清理下层板面下的混凝土及水泥浆。墙体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浇外墙再浇内墙,采用溜槽送料,将混凝土送至底部,外墙浇筑采用分层分段循环浇筑法,将墙体沿周边分成四段,绕周边循环转圈进行,周而复始,直至整片墙体浇筑完成。

2 楼梯、顶板混凝土浇筑

1)楼梯混凝土与顶板混凝土同时浇筑,浇筑时遵循由低到高原则,将低处混凝土振实后再浇筑高处混凝土,严禁反振。

2)浇筑板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振捣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每个泵应配3个以上振捣棒,在混凝土下灰口配1个~2个振捣棒,在混凝土流淌端头配1个~2个振捣棒。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振捣点间距为45 cm,梅花形布置,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振捣完后先用长刮尺刮平,待表面收浆后,用木抹刀搓压表面,在终凝前再进行搓压,要求搓压两遍,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3)梁板混凝土浇筑应同时进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用“赶浆法”由梁的一端向另一端作阶梯形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时,再与板混凝土同时浇筑。当存在高低跨梁时,应先浇筑低跨梁,从大跨度梁的两端向中间浇筑。浇筑与振捣应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宜慢,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

4)浇筑柱梁交叉部位的混凝土时,宜采用小直径的振动棒从梁的上部钢筋较稀处插入梁端振捣。浇筑悬臂板时,应注意不使上部负弯矩筋下移,当铺完底层混凝土后,应及时将钢筋提升到位,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5)首层顶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密切观察模板的变形情况,发现模板支承下沉,立即停止浇筑采取加固措施,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6)施工缝浇筑: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2 MPa以上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浇筑前应将施工缝混凝土凿毛,清除松动石子,用水冲洗干净,继续浇筑前,先铺设一层5 cm~10 cm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仔细振捣,使结合良好。

3 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1)柱混凝土浇筑前先在下层混凝土上面均匀铺填5 cm~10 cm厚与柱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2)混凝土柱首次浇筑高度不超过3 m,不得在柱顶直接浇筑,应通过串筒或斜溜槽浇筑,保证混凝土的自由落高不超过3 m。

3)柱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高度不超过50 cm,每2 m高稍做停顿,待混凝土初步沉实后继续浇筑。柱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毕,其高度在主梁下皮标高2 cm~3 cm处。

4)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认真核实柱的标高和浇筑的净高度,一定防止超高浇筑。

4 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现在工程中设置后浇带的较多,一般设计要求温度后浇带保留时间不少于两个月,沉降后浇应待两侧结构单元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其施工方法如下:

1)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及时对后浇带进行清洁,同时在后浇带上覆盖多层板,所有缝隙用防水砂浆堵严,防止垃圾、杂物及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1.2 MPa以后,即开始拆除后浇带处的模板。在后浇带浇筑之前,剔凿混凝土施工缝,彻底清除后浇带处的松散游离部分,并用压力水冲洗干净,清除钢筋浮锈,调整钢筋,充分湿润后,刷1∶1水泥砂浆一道,再进行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施工。

2)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为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抗渗及抗收缩能力,需适当使用UEA混凝土膨胀剂(12%)。振动器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动方式为交错式,振实至表面无沉落,表面浮浆呈水平无气泡上冒为止,同时设专人监察,杜绝过振或漏振。

5 混凝土的振捣、拆模与养护

5.1 混凝土的振捣

一般混凝土施工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严防漏振,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50 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底板垫层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PZ-50型。直至振捣到无气泡上翻为止。

5.2 拆模

由于混凝土的养护要求较严,因此不宜过早拆模,具体拆模强度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以防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拆模时不得使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受损。

5.3 混凝土养护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4 h~6 h后(气温高于25℃)开始进行混凝土养护,平面结构养护方法采用浇水保持湿润状态不小于7 d,每天浇水次数为2次~5次,立面结构混凝土达到1.2 MPa后拆模,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混凝土养生液进行养护。

6 混凝土试块制作

混凝土试块按规范规定制作,取样应在现场随时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样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件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7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未经振捣浇筑上层混凝土。

5)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

6)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差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7)现浇楼地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8 混凝土质量检查

1)施工过程中,要求商品混凝土原料技术资料齐全、外加剂须有合格证、准用证及复试合格。2)对钢筋、模板及时进行预检、隐检,并填报混凝土浇灌申请,浇筑过程中检查拌合物在泵送、浇筑时是否有离析现象,观察浇捣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情况。3)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试件、试块的制作、养护、送检工作。拆模养护期间,及时对混凝土作质量评定,加强混凝土强度回弹,观察结构有无渗漏现象,若发现,应找出确切部位,分析原因,及时采取修补措施。

[1]山西建筑集团总公司.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陈 业.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浅析[J].山西建筑,2010,36(26):209-210.

猜你喜欢

拆模试块墙体
EN 车轴产品超声波径向检测校准试块制作及应用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分析
风积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建筑工程高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建模与拆模:华杰课堂改革的一个剖面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解析
铸件超声检测DGS曲线法和试块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