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句新解

2012-08-15王复亮姚同芹李萍萍

潍坊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饮者唐诗三百将进酒

王复亮,姚同芹,李萍萍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引言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早已为文人墨客耳熟能详。特别是名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更让擅长饮酒者引以为荣,并以此而瞧不起那些不饮酒、孤独寂寞的“古来圣贤”!

我虽是学自然科学的,但从小就对古诗有着浓厚兴趣。特别对李白那些才华横溢、豪情奔放的诗句,更是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然而,每当读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句时,总觉得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甚是困惑!

一、问题的提出

首先,上句的“圣贤”与下句的“饮者”反差太大。圣明贤达、举世敬仰的“古来圣贤”怎么能与嗜酒如命、暴饮狂欢的“饮者”相提并论呢?

其次,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自幼饱读圣贤书,知书达理、忧国忧民;虽对欺压百姓的达官贵人嫉恶如仇,却也不至于在酒席之上在几位好友面前贬低“圣贤”而抬高包括自己在内的“饮者”!

再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圣贤,虽有寂寞者如陶渊明、屈原等人,但大多数在当时的社会上还是十分活跃、受人拥戴的,并没有“皆寂寞”之实。如至圣先师孔子周游列国,弟子三千,“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一点都不寂寞;兵圣孙武不仅编纂兵法,而且还付诸实践,征楚伐越,战功赫赫,深得吴王赏识,何来寂寞!

最后,“饮者”留其名者确实有,如唐朝包括李白、贺知章等八人在内的“饮中八仙”,晋朝的刘伶以及后来的打虎英雄武松等;但不是“惟有”,因为,由于饮酒以外的其它原因而留其名者毕竟还是绝大多数,如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乱世英雄曹操、周瑜、诸葛亮以及一代明君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

但是,翻开各种版本的《将进酒》译文,都毫无例外地按照字面意义进行翻译,如:“古来圣贤都是寂寞的,不受重用,只有寄情诗酒的人,才永远留下姓名。”[1]或“从古至今圣贤皆被世人所冷落,只有寄情于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他的名字。”[2]更有甚者,这类译文还以英文版的形式传播给外国读者,如《唐诗三百首英语译本》把该句译为:“How many great men were forgotten through the ages?Great drinkers are better known than sober sages.”而《中国古诗中英文对照(全)》则译为:“Sober men of olden days and sages are forgotten. And only the great drinkers are famous for all time.”

显然,无论是中文版还是英文版译文,都无一例外地轻视“圣贤”(Sober men),抬举“饮者”(great drinkers)!这种只有在极端社会时期(例如“文革”中)才能成立的逻辑,居然延续至今!毫无疑问,由于读者们的误读、误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给大诗人李白戴上了一顶“罢黜圣贤、独尊酒家”的帽子,岂不是千古奇冤?

事实上,按照自然科学惯用的逻辑思维,以上翻译不仅有悖常理,违背了周密、严谨的逻辑思维,而且还缺少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对“圣贤”二字的考证

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诗中的“圣贤”二字。为此,不妨追溯到东汉末年,阅读一些与酒有关的文字记载。

东汉末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北宋时李日方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晋代陈寿在《三国志·魏志·徐邈传》中也称,“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复告曹操,操怒,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显然,“清酒为圣,浊酒为贤”由来已久,不仅早已为古代学者们所公认,而且也时常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

对于“圣贤”的描述,当数宋诗见多。如:方岳在《次韵行甫小集平山》中有“半清半浊圣贤酒,似有似无烟雨山”的诗句;而林逋在他的《和蒙尉见寄》中也有“开尊且醉圣贤酒,理棹时乘旦暮风”之诗句;陆游的《初夏出游》中也留下名句:“长歌聊对圣贤酒,羸病极知朝暮人。”在《溯溪》中亦有“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暮北风”的诗句。

再仔细翻阅唐诗,发现在李适之的《罢相》诗中也留有名句:“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就在李白自己的诗句中,竟然也不乏类似描述!例如,在他的《月下独酌其二》中就有“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的诗句。

结论

至此,已经十分清晰,李白《将进酒》诗中的“圣贤”,原来不是指圣明贤达之“人”,而是指有清有浊之“酒”,是酒的代称、别名或泛指!

因此,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本意已经十分清楚,可解释为:

自古以来,无论清酒还是浊酒都是默默无闻的,只有那些经常喝酒的人才会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

相应的英语译文亦可改为:

How many brands of wine was unknown through the ages.And only the drinkers remember their names for all time.

如此理解,不仅前后句联系密切,逻辑严谨,合情合理,和谐、流畅,而且也与这首劝酒诗的主题思想吻合得天衣无缝!

其实,综观李白的《将进酒》全诗,本来就是在酒席上的临场发挥,以“歌一曲”为手段,以“将进酒,君莫停”、“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为目的。诗歌中未论及国事,也不指责或贬低任何人,所涉及到的人都与喝酒有关,是作者的酒友或前辈;既然是劝酒歌,怎能不涉及到酒呢?

[1]左钧如.唐诗三百首辞典[K].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2](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苏谦,注释.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饮者唐诗三百将进酒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将进酒
远方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共饮参与人对其他共饮者酒后造成的损害负有赔偿责任吗?
乐饮
《将进酒》的“三气”
算命
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