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2012-08-15李晔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

□文/李晔洁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1981 年8 月,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研究会”,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立起了独特的、综合的学科体系,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高职院校还发展成了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虽然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但由于高职高专学校开设此门课程普遍较晚,学生起点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尽可能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本科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探索一种新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就我校来说,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中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会计知识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课程设置普遍遵循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校内出纳模拟实训-校外毕业顶岗实习”的规律。其中,校内专业实训的课程仅仅包括出纳模拟实训,因此,大多数财会专业及电算化专业应在最后一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开设本课程。

(二)发展速度快。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对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国家的财经法规和税收政策,以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会不断修改、增加、更新。会计电算化课开设的时间较晚,学生已学习的法规和制度、准则,有的已经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往往跟不上国家政策的变化。

(三)实践性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主要以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该门课程的设置原理及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收到良好效果。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还需要以某一通用财务软件(如用友财务软件)为例讲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分析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的理念,找出其不完善的地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善。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具体软件,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正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开设虽然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但迄今为止,却没产生一本较为理想的教材,因而给电算化的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将它上成软件培训课,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 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三)课程讲授方式、方法不完善。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而老师们还是采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

三、应进行的改进

(一)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基础

1、分散实践课程。分散实践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和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的分块实训包括:基础会计中针对原始凭证的实训、针对记账凭证的实训、针对日记账的实训、针对明细账的实训、针对总账的实训、针对资产负债表的实训、针对利润表的实训、针对现金流量表的实训等;财务会计中针对存货核算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实训、针对无形资产核算的实训等;成本会计中针对品种法的实训、针对分批法的实训、针对分步法的实训等;初级会计电算化中针对工资子系统的实训、针对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实训、针对总账子系统的实训等。这些实训都应安排在各自理论内容之后,需要老师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并配有相应的实训教材。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则是另一种分散实训,包括出纳工作实习、成本核算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实习、往来款项核算实习、存货核算实习等。

2、改变实训方法。首先,改变把传统的手工会计流程实训和电算化会计流程实训单独分开进行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从建立账套开始,经过账务初始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最后到编制基本业务的会计报表,每一个会计操作流程先进行手工会计处理,随后进行电算化会计处理;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实际的会计资料带到学校并稍作修改用在课堂上,使同学们通过真实的数据操作模拟,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

(二)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根据目前学生的就业考试考评需要,从培养学生业务技能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设置进行经常性修订,增加专业选修课和专业特色课(比如预算会计),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内容,开设中级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考虑人文因素和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动向,适时调整好专业课程设置,实现课程设置的动态化。

(三)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会计是以证走天下、以证评身价的职业。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求其取得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样,就要求本专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建立5Z课程评价体系模型。课程评价主体包括:教师(Z1)、学生(Z2)、用人单位(Z3)、行业组织(Z4)、专家(Z5)等,课程评价值Y(Z)=MAX(Z1,Z2)×Z3×Z4×Z5。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检验课程的有效性,用人单位的评价检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情况,社会评价检验学生的社会适应度,行业评价检验学生的职业适应度,专家评价课程的科学性。采用向学生问卷调查、向企业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要尽可能地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并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
成本会计在餐饮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