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城市十五里园镇三农问题调查分析

2012-08-15□文/刘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23期
关键词:民主选举被调查者上学

□文/刘 晗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连续九次以三农为主题下发“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这些举措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当前政策形势下的农村发展变化,课题组对聊城市十五里园镇的30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社会风气、基层民主建设、社会治安、农村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分析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社会风气。主要通过村民对于社会风气的评价进行测量。问卷调查显示,58.3%的村民感到社会风气好或非常好,39.6%的村民感觉社会风气一般,2.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风气不好。进一步统计分析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对社会风气的评价发现,收入高低与对社会风气的评价存在正相关关系,收入每增加1%,对社会风气的好评就提高8.8个百分点。

(二)基层民主建设。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主要调查了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情况、对于基层民主的评价以及参加基层民主的意愿三方面内容。

1、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情况。调查显示,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情况良好,只有3.5%的居民未参加过基层民主选举,而经常参加的比重占到47.9%。计算基层民主选举参加情况与方向、距离、年龄、性别、平均劳动力供养非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距离镇驻地的距离越远或劳动力供养非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都会导致基层民主参加情况的降低。

2、对基层民主选举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86.8%的村民对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评价一般。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了解到,在不同的行政村,村民竞选村干部积极性存在差异:经济情况较好的行政村,村民参与竞选的积极性高,村干部竞选压力大,且存在贿选、拉选票等行为;经济情况一般或落后的地区,却很少有村民愿意竞选村干部。

3、参加基层民主选举的意愿。统计数据显示,91.0%的村民表示将来会继续参加基层民主选举。但通过实地走访得知,这一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政策上的强制参选以及参选人的贿选、拉选票等行为的影响,并没有反映出村民的真实意愿。

(三)社会治安。接受调查的村民普遍反映,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社会治安状况愈加好转。被调查的30个行政村,近三个月内未发生过打架斗殴事件,只有2.8%的居民家中发生过失窃事件。数据显示,96.5%的居民对于社会治安总体情况持良性或中性评价,只有3.5%的居民认为当地社会治安情况不好或非常不好。

(四)农村文化生活。有59.0%的被调查者反映当地有放电影、文化表演等形式的文化生活。在反映有文化生活的村民中,有64.4%的被调查者从不参加这些文化活动,而剩余的被调查者也只是偶尔参加。访谈了解到不参加的原因主要是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获取到等同的娱乐效果。说明目前农村文化生活尚不够繁荣,文化活动形式需向多样性发展。调查显示,绝大部分(85.7%)村民对于当地文化生活总体评价一般,也印证了上述推论。

上述四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被调查地区民风淳朴,社会风气与社会治安情况较好,基层民主选举参与度较高。但在农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民主选举宣传不够广泛、制度尚不完善,农村文化生活形式单一、不够繁荣等。

二、农业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农产品销售途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产量进行调查,对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

(一)农产品销售途径。被调查的30个行政村,97.8%的农村居民家庭都是通过等待私人收购的方式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剩余的2.2%主要是自产自销。

(二)农业技术。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5%的居民接受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81.3%的被调查者希望能有外来技术人才对其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地政府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通过为各地配置含有当地土壤情况所缺元素的特殊肥料并到当地进行销售的途径进行的,这种形式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受限。对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供养非劳动力数量及家庭外出务工比例与对于外来技术人员的希望程度负相关;土地面积分散对于农业技术的应用存在着阻碍作用;距离镇驻地近的地区对于外来技术人员的希望程度较高;家庭人均年收入与对于外来技术人员的希望程度呈负相关,人均收入低的家庭对外来技术的需要意愿更强烈。

(三)农业机械化程度。被调查地区最早的10年前即已运用农业机械进行收割,最晚的3年前才开始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目前,只有小麦运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玉米仍然手工收割。且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农业机械自有率较低,大部分农业劳动者依靠租赁外地收割机进行收割,农业机械化生产对于外地机械依赖性强。

(四)粮食产量。主要从农民对于粮食产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粮食产量是否增加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对于粮食产量的满意程度方面,96.4%的农村居民表示满意。在粮食产量是否增加方面,52.9%的村民表示粮食产量稳定,45.6%的村民认为粮食产量有一定的提高或有显著提高,只有1.4%的村民认为粮食产量减少或显著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大型农业机械对于粮食增产增收的推动作用呈衰减趋势。

对农业发展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后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力度,尤其是扩大农业技术知识覆盖范围,并切实满足边远地区少地低收入农业劳动者的技术需求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于当地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等的使用严重依靠外地供给,自主性与灵活性较弱的状况,可以采用集体购买的方式减少对外地大型农业机械的依赖。

三、农民生活的调查与分析

主要从外出务工、基础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收入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一)外出务工。在农村居民家庭的劳动力中,平均每家有59.91%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余劳动力在家务农。外出务工人员中,88.7%没有学习任何劳动技能,7.5%在工厂学习了一些基本劳动技能,只有3.8%的被调查者在外出务工前系统学习了专业技术。外出务工者,96.2%从事的是体力劳动等一般工作,只有3.8%从事的是技术性工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外出务工前学习技能情况与外出务工所从事的工作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

(二)基础教育。被调查地区的基础教育涵盖了小学与初中两个阶段,大约6~7个村有一所小学,每镇有一所初中。学龄儿童基本在本地就学。但由于镇中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严重,部分学生选择到县城或聊城市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读书学习。

统计数据显示,93.1%的农村家庭中全部学龄儿童均上学读书,仅有2.1%的家庭中的学龄儿童不上学,还有4.9%的家庭只供养部分孩子上学。可见,当地农村基础教育普及情况较好,且重男轻女思想造成的男女童在上学读书方面的差异对待的现象已基本消失。在是否想让孩子继续上学方面,92.4%的农村居民倾向于让孩子上学读书,只有7.6%的家庭不想供养孩子上学读书或态度不明确。在农村居民对于上学读书的态度方面,92.4%的农村居民认为上学有用,只有7.6%的农村居民支持上学无用论或态度不明确。

进一步计算家庭孩子上学情况、供养孩子上学的意愿以及对于上学读书的态度三者的相关系数,发现对于上学的态度与供养孩子上学的意愿基本呈现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供养孩子上学的意愿与实际供养孩子上学的行动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看出,对于上学的作用的认可是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三)医疗卫生。问卷调查显示,100%的被调查者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医治。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评价,主要是以村民对于报销是否及时作为测量标准。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95.9%)的农村居民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评价较高,认为报销及时或非常及时。只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报销不及时或非常不及时。

(四)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被调查者平均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372.92元。对于当地居民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70.8%的家庭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8%的家庭以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余8.3%以个体经营或政府补贴为主要收入来源。打工与农业生产合计91.7%,为农村居民家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进一步统计家庭人均年收入与是否学习高级技能、距离镇驻地的距离、机械化作业历史时间、是否为低收入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重、是否从事技术性工作等因素的关系发现:一般性的技术工作并不能显著提高家庭收入,相反,做一般性技术工作所得收入还会略低于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所得收入,但学习过高级专业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帮助家庭人均年收入提高1.129%;农业机械化历史对于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机械化历史每提高一年,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可增加0.386%,但在距离镇驻地远的地区与低收入地区,机械化对于农民增收的作用有所下降,分别下降0.265和0.247个百分点;家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比重越高,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可见外出务工对于农村家庭增收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育系列政策的深入推动与开展,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与社会风气逐渐改善,基层民主选举参与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普及,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农村基础教育入学率有所提升,科学技术与教育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渐趋完善;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与经济收入均有所提高。但在文化生活、农产品销售以及职业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1]殷瑞航,高正礼.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关联 [J].安徽农业科学,2011.20.

[2]樊英.试论我国农村的发展问题[J].北京农业,2011.9.

[3]邹玉杰,宋文官.改革开放以来我党三农政策的演进及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民主选举被调查者上学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地位、政治关注、政府信任与基层民主选举中的投票参与——一项来自CGSS2010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