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与杜诗的关系

2012-08-15左汉林高付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梅尧臣杜诗钱钟书

左汉林,高付军

(1.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81 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公教部,河北 保定 071000)

梅尧臣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特征,并与杜诗关系密切。他的诗歌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初步形成了带有散文化、议论化特点的宋诗的典型风格。梅尧臣、欧阳修等人,“共同确立了宋诗的特色,完成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1]141北宋中期是杜诗产生深刻影响,得到广泛继承的时期,杜诗对梅尧臣的诗歌创作有较大的影响。

梅尧臣勤于创作,一生留下的诗歌有二千八百首之多。关于梅尧臣的诗歌风格,前人多有不同认识。钱钟书认为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平淡”,他说:“梅尧臣……主张‘平淡’……用的字句也颇朴素……不过他‘平’得常常没有劲,‘淡’得往往没有味。”[2]14朱东润反驳说:“有人说梅尧臣论诗主张平淡,是不是有这一说呢?有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个说法,又是在什么心境下提出的……他说邵必是平淡,但是自己所向往的是李杜韩,他的企图是手执长戈利戟,在斗争中决一番生死。世上有这样平淡的诗人吗?”[3]13朱东润的这段话,针对钱钟书而发。后又有学者对“平淡”提出不同的解释,如章培恒、骆玉明就说:“(梅尧臣)这里所说的‘平淡’,是避免激情的表现、浓重的色彩、警策醒目的字眼,而求得自然淡远的意趣。”[4]33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则说:“他(指梅尧臣)说的‘平淡’不是指陶渊明、韦应物的诗风,而是指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一种超越了雕润绮丽的老成风格。”[5]56那么,对梅尧臣的诗歌风格应如何认识呢?

本文以为,梅尧臣的诗歌风格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但总体尚可以“平淡”概括。而梅尧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平淡”与陶渊明等诗人的平淡又有所不同,梅尧臣的平淡中尚多有雕琢,不如陶渊明自然天成而有意趣。

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3]205说明他作诗追求平淡。梅尧臣诗歌有非常明显的以文为诗的倾向,以文为诗正是梅尧臣平淡诗风的一个表现。如其《建德新墙诗》就写得非常冗长烦琐,像一篇押韵的文章。《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首,欧阳修谓为“绝唱”,但此诗铺叙中夹杂议论,我们已经看不出它的好处。《书窜》写谏官因直言而得罪,中间一节是用诗歌的形式复述朝廷章奏,明显是以文为诗。《醉中留别永叔子履》也有这种倾向。

但是,在“平淡”这种总的风格倾向之下,梅尧臣诗歌又多有变化。如,他有时会从汉乐府吸取营养,如其《一日曲》云:“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里闾。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自兹著乐户,不得同罗敷。”[3]39此全仿《孔雀东南飞》。梅尧臣也偶作骚体,如其《庙子湾辞》即是。他还善于模拟六朝诗风,如其《夜夜曲》云:“情来不自理,明月生南楼,坐感昔时乐,翻成此夜愁。”[3]12模拟颇能入妙。梅尧臣也善于借鉴和化用唐人诗句。梅尧臣《悲书》:“衣裳昔所制,箧笥忍更弄。”[3]92此即从元稹《遣悲怀》:“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变化而来。《东城送运判马察院》“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3]145化用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依韵和仲源独夜吟》“寂历虚堂灯晕生,谁人共听西窗雨”,也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朝二首》“世事但知开口笑,俗情休要著心行”,[3]193出自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之“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的“大小珠落盘”,[3]205出自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盘”。

梅尧臣主张平淡,但他有个别诗歌却写得浑涵壮丽。如他在天圣九年(1031)任河阳县主簿时创作的《黄河》就气势不凡。诗云:“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怒洑生万滑,惊流非一状。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洪梁画鷁连,古戍苍崖向。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3]4朱东润说:“尧臣诗世多言其细润工密,方回言其圆熟,近人始知其同情人民,强调斗争,但是如这首诗的浑涵壮丽,还没有得到认识。”[3]4这说明梅尧臣的诗歌风格也有多样性的一面。

梅尧臣古体诗冗长少味,五七言绝句却多有佳作,是平淡中有秀气。如其《惜春三首》(之一)云:“九十日春无几日,不堪风雨竞吹花。舞英逐水向何处,泛泛斜溪伴晚霞。”[3]60《京师逢卖梅花五首》(之二):“驿使前时走马回,北人初识越人梅。清香莫把荼蘼比,只欠溪头月下杯。”[3]60《依韵和吴季野马上口占》:“溪头三月草菲菲,城畔春游惜醉稀。莫信杜鹃花上鸟,人归犹道不如归。”[3]182《八月二十二日回过三沟》云:“不见沙上双飞鸟,莫取波中出目鱼。重过三沟特惆怅,西风满眼是秋蕖。”[3]4梅尧臣的这些诗情景相融,有唐人风致,此当即钱钟书所谓“梅诗于浑朴中时出苕秀”者。[6]167

梅尧臣写家庭生活的诗往往情辞婉转,此为平淡中见深情。如《往东流江口寄内》就感情十分真挚,而他自己写得《代内答》云:“结发事君子,衣袂未尝分,今朝别君思,历乱如丝棼。征仆尚顾侣,嘶马犹索群。相送不出壸,倚楹羡飞云。”[3]20语言平易而深情。《悲书》、《新婚》、《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见其对亡妻念念不忘,而《悼亡三首》、《悼子》、《怀悲》、《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等也都写得深挚沉痛。

梅尧臣又常以俗语入诗,如《李舍人淮南提刑》:“天下本无事,自为庸人扰。”[3]72梅尧臣《灵树铺夕梦》云:“昼梦同坐偶,夕梦立我左。”[3]88他的一些诗歌用平常语,写平常事,发平常的议论,就象大梦刚醒。如《鸭雏》一诗,写鸭雏由鸡看护长大事,就议论平庸,琐屑繁冗。这也许就是梅尧臣所主张的“平淡”。

总之,虽然梅尧臣的诗歌有风格多样的一面,但他诗歌的总体风格尚可以“平淡”概括。

从诗歌创作看,梅尧臣的诗歌多言之有物。他甚至“开拓”了宋代诗歌的题材,但他的这种开拓也破坏了诗歌的美感。

梅尧臣对诗歌体裁的开拓表现在他喜欢写琐屑甚至丑恶的事物,如蚊虫、妖鸟、虱蚤、老鼠等。这对于诗歌题材虽说是一种开拓,但语涉秽恶,写得并不成功。正如钱钟书所说:“他要矫正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习气,就每每一本正经的用些笨重干燥不很象诗的词句来写琐屑丑恶不大入诗的事物,例如聚餐后害霍乱、上茅房看见粪蛆、喝了茶肚子里打咕噜之类……这类不自觉的滑稽正是梅尧臣改革诗体所付出的一部分代价。”[2]14

关于梅尧臣的这类诗歌,朱东润以为是有为而发,观点与钱钟书颇有不同。如梅尧臣《聚蚊》云:“日落月复昏,飞蚊稍离隙。聚空雷殷殷,舞庭烟幂幂。蛛网徒尔施,螗斧讵能磔。猛蝎亦助恶,腹毒将肆螫。不能有两翅,索索缘暗壁。贵人居大第,蛟绡围枕席。嗟尔於其中,宁夸嘴如戟。忍哉傍穷困,曾未哀癯瘠。利吻竞相侵,饮血自求益。蝙蝠空翱翔,何尝为屏获。鸣蝉饱风露,亦不惭喙息。薨薨勿久恃,会有东方白。”朱东润说:“尧臣应举下第,在这首诗里充满了愤恨。诗在他的手里,已经成为斗争的武器。蜘蛛、螳螂、蝙蝠、鸣蝉,对蚊子都不能起制止的作用,蝎子还要趁机逞凶,这一切都在诗里得到贬斥。‘薨薨’两句,见到他对于前途抱有胜利的信心。”[3]15按此似写蚊虫之扰,即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中所云之“况乃秋后转多蝇”,未必有过多寄托。

梅尧臣诗有时作戏谑之词,以幽默滑稽的诗句入诗。如其《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中的“自有婵娟侍宾榻,不须迢递望刀头”,[3]120又 《裴如晦自河阳至同韩玉汝谒之》的“有似缩壳龟,藏头非得计”。[3]101这样写的好处是诙谐幽默,但同时也破坏了诗的美感。

梅尧臣的诗歌有以文为诗的倾向,风格以平淡为主,偶有变化,如有的五言古诗写得浑涵壮丽,一些五七言绝句平淡中有秀气,一些写家庭生活的诗感情真挚。梅尧臣主张诗歌要言之有物,有感而发,他在《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中说:“尔来道颇丧,有作皆言空。烟云写形象,葩卉咏青红。人事极谀谄,引古称辨雄。经营唯切偶,荣利因被蒙。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嗟嗟一何陋,甘用无言终。”[3]85对当时言之无物,空言欺世,讲究声律对偶的诗学思想进行了抨击。梅尧臣对诗歌体裁的开拓,正是其诗学观的一个表现。

在梅尧臣生活的北宋中期,诗人普遍受到杜诗的影响,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苏舜钦这样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学习杜甫的诗人。北宋中期是杜甫产生深刻影响、杜诗得到广泛继承的时期。梅尧臣说:“既观坐长叹,复想李杜韩。”[3]205表明他把杜甫看作唐代重要的诗人之一,梅尧臣的诗歌也受到杜诗的影响。

首先,梅尧臣继承了杜甫的“诗史”精神,写出了很多关心国事和民生的诗作。梅尧臣关心百姓的生活,其《田家》(之一)云:“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7]9这样的田园诗颇似陶诗,说明梅尧臣对农村生活有比较真切的感受。《田家》(之四)表现了农民艰辛的生活,诗云:“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拊颈望飞鸟,负暄话余年。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7]10从诗中可以看出,农民劳动一年而无以卒岁,只能穿起残破的旧衣。《田家》和《陶者》是梅尧臣集中的“名作”。《田家》云:“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7]93反映了劳动者的辛劳和艰难。《陶者》云:“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7]93又梅尧臣《田家语》云:“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里胥扣我门,日夕苦煎促。盛夏流潦多,白水高于屋。水既害我菽,蝗又食我粟。前月诏书来,生齿复版录……州符今又严,老吏持鞭朴……田闾敢怨嗟,父子各悲哭。南亩焉可事?买箭卖牛犊。”[2]17诗写了因为战争而造成的田园荒芜和劳动者的苦难。梅尧臣又有《汝坟贫女》,序云:“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僵尸相继。”[2]18又《逢牧》痛牧马之伤稼,《岸贫》、《村豪》、《小村》等揭露贫富不均。梅尧臣的这些诗歌都直接继承了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反映了劳动者的遭遇和处境,可以看作是宋代的“诗史”。

梅尧臣比较关心国事,这在他的诗歌中多有透露。《甘陵乱》写王则起兵叛乱事,诗云:“甘陵兵乱百物灰,火光属天声如雷。雷声三日屋瓦摧,杀人不问婴与孩。守官迸走藏浮埃,后日稍稍官军来。”[3]103《书窜》写谏官因直言而得罪的经过。梅尧臣曾经注《孙子》献皇帝欲以备胡,他还关心武器的改良,这也透出他的忧国之心。在梅尧臣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宋与西夏的战争。如《闻尹师鲁赴泾州幕》云:“胡骑犯边来,汉兵皆死战。”[3]41诗写康定元年(1040)西夏军攻宋事。又《寄永兴招讨夏太尉》:“宝元元年西夏叛,天子命将临戎行。二年孟春果来寇,高奴城下皆氐羌。五原偏师急赴敌,昼夜不息趋战场。马烦人怠当劲虏,虽持利器安得强。”[3]48这些诗歌记录了国家大事,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感受,均有“诗史”意味。

其次,梅尧臣经常化用杜甫诗句入诗。如其《正月十五夜出月》云:“去年与母出,学母施朱丹。”[3]69其《开封古城阻浅闻永叔丧女》云:“想能学母施粉黛。”[3]78此均从杜甫《北征》“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变化而来。他的《和蔡仲谋苦热》,也让人想起杜甫的《早秋堆案苦热相仍》。《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怀》之“我马卧其傍,我仆倦搘肘”,[3]155极似杜甫《北征》之“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这是他直接受杜甫影响的地方。

再次,梅尧臣注重锤炼诗句,并向杜甫学习了一些句法。梅尧臣五七言律诗有的写得对仗工整新奇,非常讲究。如《送钱驾部知邛州》中二联云:“路危趋剑道,梦稳过刀州。秦栗非吴食,巴粳类越畴。”[3]149《依韵和秋夜对月》中二联云:“横阁渐看河影转,绕枝还见鹊惊无。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3]158《梦后寄欧阳永叔》:“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3]200《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3]196这些对仗都可称佳对,说明梅尧臣有时比较注重诗句的锤炼。另外,梅尧臣的一些诗句使用了杜诗中常用的“当句对”,如《寄酬发运许主客》:“一浮一没水中鸟,更远更昏天外山。”[3]123《春日拜垅经田家》:“南岭禽过北岭叫,高田水入低田流。”[3]134《次韵答黄仲夫七十韵》:“肯为浊河浊,愿作清济清。”[3]134《和刘原甫复雨寄永叔》:“乍冷乍阴将禁火,自开自掩不关扉。”[3]134这说明梅尧臣学习了杜诗的句法。

总体上说,梅尧臣作诗不太依傍前人,也不专学一家。他的诗比较平庸,较少佳作,风格也不太明显。正如钱钟书所说:“都官意境无此邃密,而气格因较宽和……其古体优于近体,五言尤胜七言;然质而每钝,厚而多愿,木强鄙拙,不必为讳。”[6]167梅尧臣七言律绝较有风致,特别是几首七言绝句写得情辞婉转,略能得唐诗妙处。梅尧臣在诗学观念上推崇杜甫,在诗歌内容上继承了杜甫的“诗史”精神,在语言上也化用了杜甫的一些诗句,注重诗句锤炼,并使用了杜诗中常用的一些句法。所以,梅尧臣诗歌总体上并不学杜,但明显受到了杜诗的影响。

综上,梅尧臣的诗歌风格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但总体尚可以“平淡”概括。从诗歌创作看,梅尧臣诗歌多写秽恶琐屑之物,这样写“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但也破坏了诗歌的美感。梅尧臣推崇杜诗,在诗歌内容上关注国事和民生,使用杜诗典故,注重诗句锤炼,也使用杜诗中常用的句法,其诗歌受到了杜诗的影响。

[1]赵仁珪.宋诗纵横[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梅尧臣.梅尧臣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中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梅尧臣杜诗钱钟书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范仲淹 梅尧臣 因心而友,唯才是举
梅尧臣与读书石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篆刻杜诗记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
《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