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90后”大学生中践行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大学生

占 江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一位端着钢枪、头戴棉军帽的憨厚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真善美”的代名词,成为无数中国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榜样。今年,雷锋同志离开我们50年了,半个世纪以来,广大民众通过各种途径传诵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谱写着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乐章。今天,“90 后”大学生成为了大学生的主体。雷锋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哪些价值与意义?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雷锋? 向雷锋学什么? 如何把雷锋精神有效地传递到今天的“90 后”大学生中去? 这是今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雷锋精神对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时代在发展,大学生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雷锋精神在今天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时代价值有哪些? 这需要我们对雷锋及雷锋精神作一简单梳理。

1.真实的雷锋

雷锋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是一个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精神的人。雷锋本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自雷锋被大家所熟知并成为榜样以来,他就像圣人一样存在于人们的心里,“雷锋”两个字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雷锋镇(原长沙县简家塘) 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儿童团大队长、公务员、通信员和拖拉机手,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先后担任战士、班长,多次获得嘉奖,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1961年6月,当选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8月15日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 岁。《我们的雷锋》一书的作者陈广生、朱亚男称他是: “奔向光明的苦孩子、百折不挠的好学生、勤勉上进的公务员、以苦为乐的有志青年、战胜自我的新战士、为国分忧的普通一兵、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播种春天的校外辅导员、恪尽职守的优秀班长、名副其实的人民代表、谦虚为本的先进典型、越唱越响的生命之歌。”[1]这个评价全面简练地概括了雷锋所有的身份与品质。

2003年,在雷锋去世41年后,他被评为中国“20 世纪十大文化偶像”之一。在文化偶像评语中这样写道:“雷锋精神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他堪称共产主义新型人格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形象的一个缩影。他所承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在新时期的发展。”2009年9月10日,雷锋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雷锋精神的形成

雷锋牺牲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相继为他题词,雷锋的名字随之传遍神州大地。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热潮,相关部门正式把3月5日确定为“学雷锋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先后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雷锋精神的弘扬与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号召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2]

50年来,雷锋精神已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密结合在一起,彰显出党的先进性。2012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及世界媒体聚焦雷锋。瑞士新苏黎世报报道称,雷锋精神好比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美联社报道,雷锋在他的一生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创造了巨大的精神价值,雷锋精神属于全世界。今天雷锋精神已超越了国家、种族和制度的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3.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具有热情、开放、进取,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做事情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责任感不强、心理承受力弱、以自我为中心等弱点。雷锋精神中蕴含的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勇于钻研等精神对于大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与局限性、培养“美丽的心灵”有重要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雷锋对待学习的“钉子”精神,对待事情的“螺丝钉”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人文关怀精神。大学生需要精神信仰,雷锋应该成为他们成长成才道路上追寻的精神支柱。

二、“90 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

1.“90”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现状

“90 后”大学生是指出生在1990年以后,目前正在大学中就读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改革成就最大、社会结构转型最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迅猛、人们价值观最多样化的时期。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独立自信、开拓进取、灵活务实、求知欲强、敢于挑战;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有厌世情绪等问题。

自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90 后”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的不断增容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然而在社会功利目标影响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被边缘化,对于雷锋和雷锋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甚至提出了质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体观念缺失。“90 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具体表现为过多强调个人利益,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观念,对集体乃至国家利益关心不够。第二,奉献精神较少。受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关注自身的前途和利益上,遇事关注收益,较少讲求奉献,对于社会与人类发展问题关注较少。第三,节俭观念淡薄。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大部分“90 后”大学生没有吃过苦,从小养尊处优,受到父母和家庭的溺爱,加上攀比思想的作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了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甚至超前消费等不良风气,节俭观念极其淡薄。第四,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三观”未完全确立,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极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反传统的逆反心理和追求刺激的猎奇心理,上网、游戏、恋爱、电影、聚会等成为相当大一部分“90 后”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而“空虚、无聊、郁闷”等词一度成为“90 后”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禅。他们的偶像已不是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高富帅”们。今天的“90 后”大学生,面对的是比以往更多的物质刺激、文化冲击和激烈竞争。在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等字眼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当代上海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与态度”的社会调查。当被问道:“如果您看到一个老人在人行道上自己摔倒了,您会去扶起他吗”,有5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马上扶起老人”,但有34.1%的受访者称会在“找到保护自己的人证、物证后扶起老人”。这说明近阶段媒体对一些助人为乐反被诬告事件的大量负面报道,可能已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倾向。当见义勇为遭遇“农夫和蛇”,当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问题胶囊威胁食品药品安全,大学生们陷入内心焦灼、道德茫然的心灵困局;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雷锋在现时代无法矗立,他们不相信世界上会存在一个如此完美的人,即使有像雷锋那样不计报酬地为他人做事的人,也会因不符合市场经济运作伦理而难以存在。雷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似乎已变得难以生存。

2.“90”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渴求

在当今社会道德水平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不是大学生没有对真善美的希冀和追求,而是我们的主流导向没把这种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结合时代特征揭示出来,进而形成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

在我们这个时代,一方面,不乏雷锋式的榜样:当代雷锋郭明义、人民公仆杨善洲、最美妈妈吴菊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人间的真善美; 另一方面,范跑跑、小悦悦等一系列道德问题事件也拷问着国人的心灵。今天面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急切地需要雷锋精神。一个冷漠、无情、自私、甚至贪婪的社会不是好社会。

学校有学雷锋的光荣传统,学生对雷锋精神有着天然的认同感。当大学生们需要帮助或遇到欺诈时,他们更加渴望雷锋的真诚和那“春天般的温暖”。当一些人目睹惨死的小悦悦却无动于衷时,当一些人面对倒下的老人仍纠结于扶还是不扶时,当一些人面对金钱名利心慌意乱甚至不顾一切时,人们发现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是如此槽糕。大学生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财富、权力和享乐,他们更需要雷锋和雷锋精神作支撑。

无论时空如何改变,那些影响人类向上向前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是不会改变的。因此,雷锋精神没有过时。雷锋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他也被我们铭记了半个世纪。今天,无数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雷锋,人们高兴地看到,汶川、玉树地震中,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90 后”大学生志愿者展露的动人微笑,还有扎根大山的徐本禹,15年如一日资助老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雷锋。

三、如何在“90 后”大学生中践行雷锋精神

生活在21 世纪的“90 后”大学生应如何学雷锋? 如何在“90 后”大学生中践行雷锋精神?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

雷锋仅仅活了22 岁,人生之短暂令人叹惜,这是个体生命的悲剧。但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长远的,雷锋精神跨越两个世纪,把体现民族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和升华。如果没有对雷锋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并把握实质,总会让人感到牵强附会,缺乏动力。

2012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指出: “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内涵十分深刻,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3]这个意见对雷锋精神做了系统全面的概括,是我们学习雷锋精神要把握的重点。提起雷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做好事。北京雷锋小学校长刘淑银说: “学雷锋,不仅仅是做好事,更不是让现在的孩子把雷锋做过的事再做一遍。雷锋应该成为一种精神引领。”[4]学雷锋是全方位的,助人、进取、自强、敬业、节俭等都是学雷锋,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要勉励年轻人把创新的要求和创新的精神体现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在各自岗位创造出超越前人的业绩。雷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对于我们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示范意义。

2.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从以往的学雷锋实践来看,有的学校较多地采用简单强制的方法,以下任务的方式提出硬性要求,这些方法形式单一,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存在严重问题。学雷锋要防止走过场,走出“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怪圈。要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变“要我学雷锋”为“我要学雷锋”。否则难以达到引导大学生主动学的效果。也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情绪。学雷锋应成为一种常态化活动,而不是喊口号,搞形式,走过场。

3.对学生的要求要切合实际,让学雷锋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过去我们往往把雷锋和雷锋精神神圣化,使人们感到雷锋精神高不可攀。大多数人因无法做到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而感觉到压力巨大,和雷锋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我们能从自身出发,切合实际地要求学生多学习一点他那朴素而高尚的美德,我们的德育效果将会更好。学雷锋一定要强调平凡两个字。牢记雷锋是平凡的,学雷锋也是平凡的。雷锋精神从来都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教条,而是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是可触可感、可学可做的,雷锋精神无须仰望,贵在践行。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让学雷锋活动大众化、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推进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一两个英雄、几件壮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以平常心做本分事,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今天,高校的一些组织、社团发起了微公益事业,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让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在塑造大学生“美丽的心灵”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在教育中要注重榜样示范作用,寻找雷锋式的时代楷模。不求“高大全”,不求没缺点,只求营造一种氛围,唤起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认同感。

4.雷锋精神也要与时俱进

在雷锋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正确解决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一根本问题。雷锋精神源于时代,但其意义影响超越了时代。要不断挖掘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内容,使雷锋精神真正为青少年所感知、所认同,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诉求。

以前我们学雷锋,始终在强调“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理解和道德评价上的误区。雷锋不应该只是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他也是一个爱美的时尚青年,也有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应该给“雷锋”赋予“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使他像常人一样享有权利。阿里巴巴公关部总监顾建兵在2011年7月4日的微博中宣布,阿里巴巴将奖励“最美妈妈”吴菊萍人民币20 万元作为“感动阿里奖”,并在吴菊萍看病和身体恢复期间,给予带薪假期。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我们对雷锋精神在认知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也应该设立见义勇为奖金或学雷锋精神奖学金,以激励大学生们争做时代新雷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被广泛认同的道德规范与信仰支撑。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90 后”大学生中宣传和实践雷锋精神,使他们“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5]使学雷锋变成他们自觉的意识行动,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1]陈广生,朱亚男.我们的雷锋[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8:3.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1-10-18.

[3]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2-3-3(1).

[4]高靓.50年,雷锋在校园里扎根[N].中国教育报,2012-3-3(2).

[5]胡锦涛.向中国青年群英会致信[J].党史文苑,2007(9).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大学生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
学雷锋好榜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