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混业监管迫在眉睫

2012-08-15苏培科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分业混业金融市场

苏培科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方向和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诸多具体措施,如果这些改革举措都能有效落实,中国金融业一定会在“十二五”迈上一个新台阶。但金融改革岂非易事?

在目前金融高度垄断的格局下,金融改革要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骨头,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让渡已经到手的利益。但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金融垄断、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和条块分割的分业金融监管已经很难适应实际需求。要想让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让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成功,就必须要疏通经济血管,让金融渠道顺畅,让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以银行为例,现在如果再不打破垄断,不放开金融牌照,不搞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些金融机构则很难真正强大起来,而老百姓也很难获得与消费支出相对应的高质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很难有效获得金融支持。金融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让金融资源真正按照市场需求来有效配置,而且决策层主动改革的意愿非常强烈,但能否落实还有待观察。当然,改革也需要讲求策略和节奏,不能盲目冒进。比如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对外开放不能过急,毕竟我们还没有做好跨境监管的准备,而且我们还没有理顺和完全调节好国内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环境,因此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开放应该“先内后外”,可将国有特权垄断的金融企业牌照先向中国民间资本开放,允许有牌照、有规则的民间金融存在。

同时,我们的金融监管框架需要尽快改革,随着金融控股集团的不断出现,金融机构混业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我们继续沿用分业监管,除了监管覆盖不足,各种交叉性的金融产品会让金融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扩散,这不利于金融安全。尤其金融控股集团的业务涉及多个金融领域、业务遍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使得风险变得更加分散、难以监控,传统的分业监管体制往往难以对金融集团的总体风险进行有效监管。因此,建立统一的金融混业监管机制迫在眉睫。

对此,金融改革“十二五”规划也格外重视,明确提出要避免监管缺位和错位,要完善金融稳定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共享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细化金融机构分类标准,统一监管政策,减少监管套利,弥补监管真空。此事说易行难,但并非无解决办法,主要各监督管理部门太重利而轻义,而且各监管机构都以部门利益为重。如果没有一个超越部门权力的统一监管、协调机构,则很难让“一行三会”齐步走,也很难做到统一监管和信息共享。

因此,笔者还是坚持以前的建议,希望中国金融市场建立一个廉洁公正、杜绝腐败、敢做敢为、有统一战略、对市场长期负责的“金融安全协调委员会”。在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分业监管和“五龙治水”的格局下,各部门利益的博弈和争执往往导致制度规则趋于平淡和模棱两可,让很多金融创新业务在监管和利益争执中夭折,在部门利益和官本位为重的前提下,忽视了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就中国资本市场来说,虽然有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但如基金、券商、银行、保险、信托发行的理财产品分属几个不同的监管主体,无法实施统一监管,从而各部门对股市发表或采取缺乏统一战略性的干预措施,既影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中国股市迈向国际一流阵营的脚步。

2012年以来我国证监会曾多次提及要搞“税收减免”,以减少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让中国股市恢复“正和博弈”,但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推迟出台相关规定,从而让证监会开了空头支票。

因此,设立一个为中国金融市场长远发展的战略协调管理部门非常有必要。这样既可以防止部门利益下的短期化,也可以逐渐杜绝金融部门的权力寻租。同时,还可以让该部门承担起研究国家金融战略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任,让他们去积极研究成熟市场的历次金融危机,吸取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和构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战略宏图,避免我国金融市场走弯路。但建议不要赋予其行政审批的职能,只让其协调、监督各金融监管部门,负责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战略的制定,并负责跨境金融监管。

如果对设置这样一个“超监管”的权利部门有顾虑的话,不妨先将分业监管调整为统一的分类监管,最好先按金融产品的属性来划分监管范围,而不是以部门和企业来划分,避免同质产品的不同监管导致风险防范不一。统一监管体制有助于监管部门更好地识别和监控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和部门之间的转移,监管部门可以有效监控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提供的同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要对各金融单位和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实施严格的防火墙制度,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传染。如果继续对金融混业现状视而不见,继续采取画地为牢、各部门利益为重的分业监管,则很容易滋生金融系统性风险。

当务之急,应该打通各部门之间的监管通道,共享监管信息,尽早建立统一、协调的金融混业监管框架。

猜你喜欢

分业混业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对我国金融保险混业经营问题的思考
区域音乐视野下的“混业创作模式”创作研究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让金融市场发力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