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

2012-08-15王旻旻

关键词:货币定义

王旻旻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的观点综述

王旻旻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41)

通货膨胀问题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中,通过比较和归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通货膨胀的定义、原因及策略三个方面。关于定义,有国外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定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6个,分别是货币供应量过多,需求拉上,成本推动,心理预期,国际市场上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从而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

通货膨胀;原因;策略

1.通货膨胀的定义

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而国内在不同时期对通货膨胀的着眼点都不一致。

1.1 国外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界的“物价派”主要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为代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指出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今天我们用价格指数即成千上万种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来计算通货膨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定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因此,“物价派”侧重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认为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出现持续性的普遍上升的过程。

西方经济学界的另一类则是“货币派”,弗里德里奇·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这种增长会合乎规律地导致物价的上涨。弗里德曼的《被物价支配的经济史》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货币派”强调的是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认为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时就发生了通货膨胀。

1.2 我国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定义

早期的通货膨胀研究遵从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传统,从货币必要量公式处发对通货膨胀进行定义。谭亚俐(1988)认为纸币是金属货币黄金的代表,纸币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量为依据,如果流通中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金量,则形成纸币过多,引起物价上涨与纸币贬值的现象,这就是通货膨胀。王文宁(1987)分析说传统的通货膨胀定义将其看成是货币现象,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货币过多所致,形成所谓的需求性通货膨胀。谢杭生(1989)认为物价上涨与货币过多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一致关系,在货币供给没有变化或者很少变动的时候,物价也可能变动上涨。吴昊(1988)论证说,不能将通货膨胀简单地等同为物价上涨,必须区分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只有那些由货币因素引起的总需求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才反映通货膨胀的本质,才能定义为通货膨胀。

1.3 小结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定义必须包括纸币过多,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这几个要素,这样就避免了争论通货膨胀是物价现象还是货币现象,因此通货膨胀应该定义为货币发行量大大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物价上涨或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货币贬值现象。

2.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和体制变化等因素,也有供给瓶颈和需求快速增长等因素。对此,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主要观点如下。

2.1 货币供给量过多

牛治翠(2008)认为通货膨胀成因有很多类型,但无论成因如何,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中货币流通量过多。他通过央行发布的信息比较2007年与2008年的货币供应量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认为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加大了货币供给的压力,刺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陈彦斌(2008),卜宪永,曹敏(2008)都认为人民币升值和高额外汇储备带来货币供应量过大,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是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而流动性过剩其实就是一个经济体内部流转的货币太多。付东,沈琦(2008)也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不过他通过分析解释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进通胀以及结构性通胀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王曼舒(2009)更是用了大量的数据证明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致使外汇储备增加,影响货币投放量增加,也认为是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大根源。

2.2 需求拉动

祖栋梁(2008)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逐步增加,进而会拉动消费的增加从而推动通货膨胀,同时因为利率还没有市场化,不合理的利率特别是过低的利率就会刺激信贷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通货膨胀。孙炎(2008)认为2007年以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一度的上涨行情使得投资股票和房地产给国内外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获得丰厚的参与者消费能力空前提高,增加了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卜宪永,曹敏(2008)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增加。国家大幅提高了公务员、教师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使得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消费的增加,继而对价格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2.3 成本推动

赵雪芳(2008)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导致多种生产要素价格快速上涨,如土地、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是推动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陈佳贵(2008)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国内资源要素成本推动。2007年以来,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开始逐步上升,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依靠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在下降。这些因素将促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向部分下游产品传导,加大2008年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压力。王曼舒(2009)认为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太快,不仅造成了一些行业的产能进一步过剩,而且增加了对能源、原材料、燃料的需求,拉动了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推动了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

2.4 心理预期

孙炎(2008)指出如果消费者感觉一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他商品,那么就会减少购买这些商品,从而影响消费者价格中各项目的权重;当绝大多数居民预料到物价水平将会持续高涨时,他们必然会进入这种商品的抢购过程。牛治翠(2008)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

2.5 国际市场上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孙炎(2008),祖栋梁(2008)2005年以来,资源类、原材料类资产的价格出现大幅度的飙升,部分商品价格的涨幅一年内甚至超过100%,且多数大宗商品期货的价格涨幅更大。此外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也不断的上涨。由于源头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上必定会推动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推动通货膨胀的发生。

2.6 美元贬值

哈继铭(2008)认为,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形成与美元贬值密切相关。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贬值,退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客观上向全球输出了通货膨胀压力。美元贬值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压力最为明显。

2.7 小结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我们能够抓住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分清主次矛盾,对症下药,那么,通货膨胀的问题也必然会迎刃而解。

3.通货膨胀的策略

通货膨胀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难题,理论上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理想的状况是在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文献,归纳了以下几种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策略。

孙炎(2008)指出,通货膨胀不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不是好事,必须高度重视并抓紧治理。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可以从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来考虑。短期看,因为通货膨胀的势头比较猛,所以一定要采取价格干预、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措施把这种势头控制住,使价格上升平缓一些,处在一个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内。从中长期看,解决通货膨胀难题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

徐连仲(2008)认为,化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严格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使投资的增长速度与国情、国力及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其次是要在保持投资与消费适度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供给和限制出口等政策措施控制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再次是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以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体措施如下: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增加必要商品的进口,控制重要商品的出口,保持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采取灵活、弹性更大的汇率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副产品和食品供应;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实行对低收入居民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功能;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市场价格。

黄泽民(2008)认为,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货币投放过多问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外汇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从市场建设角度看,推动外贸部门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清算货币、建立以贷出外汇为主要业务方向的离岸金融市场、扩大境内短期外汇借贷市场等,都是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二,推进市场利率化进程。通过利率市场的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寻求合理的利率水平,把游离于银行体系外的资金回流到银行体系中,降低过剩的流动性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冲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的组合,也将提高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效果。

王美丽(2008)指出,化解通货膨胀压力的办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同过央行价格机制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同时,要完善我国存在缺陷的CPI统计体系及其他相应的统计指标,让这些统计指标真正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并及时采取适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产价格调节政策及取消鼓励出口等综合性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张晓晶(2008)指出,化解通货膨胀压力必须要认识到控制投资增长的重要性,要把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降下来。2006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持续偏热,致使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对此,要化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重点是防止投资规模的反弹。对此,要把控制信贷规模、控制土地供给和节能减排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完善信贷结构性调整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及相关高耗能产业的信贷收缩力度,降低固定资产投放速度,以化解通货膨胀压力。

[1]陈佳贵.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8年春季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5).

[2]哈继铭.治理通货膨胀要防更要抗[J].中国金融,2008,(9):40-42.

[3]赵雪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及其治理[J].中国金融,2008,(6):39-41.

[4]徐连仲.警惕投资、消费双膨胀引发的通货膨胀[J].中国经贸导刊,2008,(3):21-24.

[5]黄泽民.如何抑制通货膨胀[J].沪港经济,2008,(1):33-35.

[6]王美丽.通货膨胀压力与宏观经济策略选择[J].华北金融,2008,(3):22-25.

[7]张晓晶.通货膨胀形势、潜在增长率与宏观调控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8,(1):12-15.

[8]孙炎.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J].财经论坛,2008.345.

[9]陈彦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43-47.

[10]王曼舒.关于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2009,(2):111-115.

[11]付东,沈琦.关于应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7):1-3.

[12]牛治翠.我国当前通货膨胀问题[J].国际商务财会,2008.23-25.

[13]卜宪永,曹敏.我国近年通货膨胀问题原因及对策探析[J].现代农业,2007.101-102.

[14]祖栋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58.

猜你喜欢

货币定义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永远不要用“起点”定义自己
定义“风格”
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新兴市场货币:各自负重前行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成功的定义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