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探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2012-08-15易水发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广西马克思主义

易水发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探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易水发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民族地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面临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意识形态多元化、传播者水平有限等问题。探索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建议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占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加强理论创新、注重宣传体系建设、培养专业化队伍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聚居壮、汉、瑶、苗、仫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瑶族约有150万,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么佬族人口17万左右,约占全国么佬族人口的90%,毛南族约7万人左右,是全国最大的毛南族聚居地。本文以广西为例,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与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去实现进行思考,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出一点探索。

一、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重要性

一般而言,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从民族地区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民族特点、时代特征而研究创造和宣传输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观、民族政策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民族大众认识了解、理解掌握和创造性运用的成果状态与动态化过程。[1]对于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

首先是由民族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国防和对外关系上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布局的实现。在占约我国国土面积2/3、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让民族地区同胞自觉自愿地接受、认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广西是全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果广西民族群众不接受、不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么自然就谈不上全国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其次是由民族地区同胞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卫生、科技和教育等相对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是长期处于封闭和落后状态,安于现状、依赖自然、排斥外来新生事物等观念使少数民族地区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2万多公里的漫长的国境线上,如广西与越南接壤,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在边境线上分布有东兴、防城、凭祥、宁明、龙州、大新、靖西和那坡8个县(市、区)。西方敌对分裂势力、多元化意识形态、跨国犯罪等形成的不安定因素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境安全形成外在威胁。内外因素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效果。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就能促使民族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广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各级政府和学术界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上相对“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

民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道课题是如何解决民族地区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让民族地区的老百姓切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全区总值(GDP)达117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但各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2011年河池农民人均纯收入4117.9元,比2011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少2859.1元(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百色农民人均纯收入4052.4元,比全国少2924.6元,崇左农民人均纯收入5370元,比全国少1607元,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31元,比全国少1746元。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其群众获得利益远远低于社会其他地区,社会生活尊严感普遍较低。这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造福大众的本质的信任。马克思主义对此早有过论述:“‘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可见,如果不解决好民族地区群众切身利益,而只有片面的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是无本之木。

(二)多元化意识形态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

广西各族人民既具有相似的生活热情和历史背景,也有基于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群族基因而形成的各自独特的文化。如:广西是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有粤语、西南官话、客家话、平话、桂北湘方言、闽方言等6种;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桂北中原文化、桂东南粤东文化、壮苗瑶侗少数民族文化等各种地域文化分区并存,加之宗教信仰在区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边境地区多国意识形态的冲突,这种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多元化意识形态背景,导致外来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难于被接受,都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民族地区群众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如果不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去引领,非马克思主义或者别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他们。近年来,新疆7.7事件、西藏3.14事件、四川阿坝事件的发生更凸显民族地区多元化的意识形态对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影响。

(三)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队伍、形式、内容存在不足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曾说过,理论不能自觉地为群众掌握,必须对其进行灌输。在理论灌输方面,广西同其他民族地区一样具有一些共同点,理论灌输的主体、形式、内容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1、民族地区基层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水平有限。广西农村党员呈现出如下新情况:党员数量有限,党员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宣传示范性不够,甚至个别地区部分干部思想信念淡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很多农村党员干部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或身兼数职,基层组织涣散。2007年,广西组织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广西102.57万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30.83%,初中以下文化的占59.90%。基层党员年龄老化、能力弱化。随着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基层入党积极分子明显减少,农村党员发展面临“无源之水”。

2、民族地区农村理论宣传媒介单一,获取理论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资料缺乏。广西部分村落目前还没有解决“通电视、通网络、通电话”的三通问题,宣传仅限于“挂横幅、出板报、发文件”。另外,大部分地区用于灌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群众日常生活、实际需要脱节较大。还有部分地区理论宣传不因地制宜,宣传语言较深奥,与多姿多彩的民族地区语言具有较大差距,很难符合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民族习惯。

三、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者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与途径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P139)有效推进广西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加强对策性、应用性、可操作性方面地研究。

(一)抓住机遇提高广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实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现实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就说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些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自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中越“两廊一圈”合作不断深化。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发展效果初显。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如期成功举办,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凭祥-同登、东兴-芒街、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战略区域的不断发展,在“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科学发展主题背景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2011年广西的经济增长速度在13%左右,全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跨越(GDP)万亿元大关,到1.16万亿元。

(二)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主战场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地区,经济工作搞不好会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会出大问题。必须在尊重各民族、各阶层多元价值观念和信仰基础上,加强广西民族地区的意识形态整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要包容开放的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壮族原生态文化、壮苗瑶侗少数民族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关系,要把马克思主义渗透到广西地方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中去,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宗教在广西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通过发展边境经济、打击跨国犯罪、服务边境群众等措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同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现实统一起来。广西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转型背景下,正慢慢形成一些核心价值的社会共识。2011年提出了“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通过凝练词语形象地概括出地方精神,对弘扬主旋律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也表明广西人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上进行的思索和实践。

(三)加强理论创新,用通俗易懂的理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

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当务之急是让马克思主义从官学走向民学、从书斋走向生活。首先应多研究通俗易懂的宣传读本,如:广西近年编著的《左右江革命歌剧地红色歌谣》、《百色起义光照千秋》、《百色起义·红色记忆》、《桂海壮彝歌谣故事精选》等读物通俗易懂,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其次,必须高度重视民族语言与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融合。如:生活在歌海的广西少数民族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和故事传说,如:“拔哥山歌”、“革命苦中乐”、“生死都要当红军”等歌谣脍炙人口,久传不衰。少数民族地区有数十种甚至更多的民族语言和文字,客观上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创造性的与民族地区群众喜欢熟悉的语言文化形式相结合,民族地区群众就会难于接受。

(四)注重加强科学实效的宣传体系建设

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宣传,否则就会影响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在宣传方面,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依靠现代传播技术使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手段多样化,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网站、微博、博客、报刊等积极的作用,尽快完善广西农村地区的三通工程等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二是注重宣传艺术和宣传成效。学习广西百色地区韦拔群、李明瑞等革命先辈们通过举办培训班、出版书报、张贴标语、发布通告、漫画,以及编写顺口溜,下乡演出,创作诗歌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宣传工作的经典手段。三是发挥政府在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如:近年来,广西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契机,不断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品质,如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线成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专业队伍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地区传播的实际水平和最终成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广西民族地区要培养一批土生土长、通晓广西各民族语言文化、民族群众信任又具有坚定信仰的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他们既是民族地区代表又是党的思想传播者,是马克思主义走向民族地区的纽带和桥梁。其次,加强基层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基层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建设一支“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马克思主义基层队伍。如2012年广西选派了3000名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强经济社会建设。三是为基层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全面保障。要为广西贫困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提供专门资金保障,要在政策上、政治录用上鼓励年轻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如落实“选调生”、“三支一扶”、“公务员录用基层经验要求”等政策。四是要建立对民族地区干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成效客观考核、考核、奖励的量化机制,把宣传成效与干部的评价、提拔、任免等结合起来。

总之,广西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涉及领域广泛,情况特殊,任重道远。

[1]唐曼莲.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大众化的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2011,(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D6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1-2803(2012)06-0043-04

2012-09-24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成果之一(11BKS013)。

易水发,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杨选锋

猜你喜欢

大众化广西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西尼的呀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