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ESP理论对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启发

2012-08-15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习者理论

钟 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衡阳 421005)

浅谈ESP理论对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的启发

钟 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南衡阳 421005)

分别对我国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情况以及ESP理论作了简要介绍,提出了将ESP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程的设计的设想,并且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提出高职英语课程开发中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利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及英语课程开发团队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观点.参9.

ESP;高职英语;课程设计

1 高职英语课程发展概述

罗军强认为,文革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恢复阶段(1980~1990)、发展阶段(1991~1997)和扩张阶段(1998~2006),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内涵发展阶段(2006~至今).[1]

在恢复阶段,还没有真正的高职学院,因而也谈不上高职英语课程的发展,但是在此阶段,高等学校的公共英语课已经开始受到关注.1981年12月,国家教育部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全国高校外语师资培训工作会议,提出开展高校公共英语师资培训班;在发展阶段,高职英语课程和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并没有分开,但是高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建设已经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199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所指定的第一个高等专科公共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该文件确立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2]但是在这一阶段,由于高职教育处于新兴时期,许多院校在课程设和实施方面仍然以模仿普通本科院校为主,而忽略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目标;在扩张阶段,高职院校迅速崛起,我国高职院校从1999年的161所增加到了2006年的1 147所,原有英语课程逐渐不适应新的形势,课程改革需求明显,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2000《基本要求》),全面推行“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方针,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开始受到关注.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李宵燕早在2002年就撰文提出要把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分为“二个层次三门课”组织教学,“二个层次为”“基础英语层次”和“专业英语层次”,“三门课”为“《大学英语》预备级 1、2级”、“《大学英语》1、2级”和“专业英语”,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基础设施教材、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建议.[3]在内涵建设阶段,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带动和影响了高职课程的改革大改革,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也被体提上了议程.2006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2000《基本要求》)进行修订,修订工作已于2009年完成.修订后的文件改名为《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要求》(以下简称为《教学要求》),该文件虽未正式颁布,但已于互联网流传.《教学要求》最大的亮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强调高职英语课程要培养学习者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二是要求各校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综观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习者需求、在内容选择上着重考虑学习者的专业或职业活动的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对于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开发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2 ESP理论简介

二战后,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交流空前频繁,为满足各行各业的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需要,ESP理论应运而生.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投资客将大量的资本和技术带到了一些石油输出国,而英语成为他们与石油输出国的人们交流的主要工具,科技英语地位凸显出来.这种变化使得一些语言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特征转移到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用法上来,英语的“特别用途”受到重视.在这个阶段,EwerandLatorre,Swales,SelinkerandTrimble等相继开始使用ESP这个词(HutchinsonandWater:1987).ESP课程开发理论成为研究热点.与此同时,语言心理学家们把研究重点从语言传递的模式逐渐转移到学习者获得语言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的不同上去,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设计特别的课程的观念为人们所接受.现时今日,“需要分析”已成为ESP理论的标志性话语.

关于ESP的定义众说纷纭,该文偏向于Strevens(1988)提出的“ESP通常指一种课程,这种课程能向学生传授某一特定工作、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运用能力”.[4]PaulineC.Robinsin 认为,ESP 有两个最基本的判断标准,一是ESP必须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goal-directed)英语教学,另一条是ESP教学必须建立在“需要分析”基础上.[5]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ESP理论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话语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阶段,[6]姜毅超等认为,ESP理论应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专业理论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7]

ESP理论对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最具参考价值之处在于其需要分析理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需要分析就被ESP课程设计者纳入到课程设计的步骤中.JohnMunby在《交际课程大纲设计》(CommunicativeSyllabusDesign)一书中认为,ESP课程就是通过预先的需求分析,根据学习者的交际需求确定课程大纲和教学材料的英语课程.[8]他还提出了以需要分析为基础设计语言课程大纲的方法,即首先按照一定的顺序从语言学习者的目标领域、语言使用背景、互动、所使用的语言载体、方言种类、语言水平目标、交际事件、交际态度等八个方面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形成一个需求档案.然后将需求档案转化成详细的语言微技能需要和语言态度微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语言课程大纲.尽管Munby的理论备受争议,但是它引起了大家对需要分析的充分重视.至此,需求分析成为ESP课程开发的起点,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随后需求分析理论经历几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得到完善.Dudley-EvansandSt.John综合考虑众家所持,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包括学习环境、学习者个人情况、已有的语言水平、现有水平和目标水平的差距、对课程的期望、学习需求、职业信息、目标情景沟通方式等.[9]

3 对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启发

3.1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领域

高职英语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必须了解目标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学生现有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需求分析获得.笔者用“一测三问”来总结需求分析的过程.其中,“一测”指对学习者进行测试,了解其现有的语言水平.“三问”是指分别针对学习者、包括毕业生在内的行业在岗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分发问卷,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策略和态度等以及行业主要工作任务和对学生的要求等,然后将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一测三问”的技术难点在于试卷和问卷的编制.根据一般经验,学生在入校大约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内就开始上课.鉴于需求分析工作量巨大而实施时间短,对所有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显然是不可行的,可以通过编制包括听、读、写、译等内容在内的与行业内容相关的试卷供学生测试,以此了解其现有的语言水平;而针对于学生的问卷主要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其学习方式、策略、态度、对各项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等.而针对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在岗工作人员以及用人单位的问卷可根据详细的工作任务和英语技能要求来设计问卷,以此了解毕业生对社会需求的感受,以及工作后对学校教育或培训教学的一见和建议,了解工作单位他们对职工的要求和对毕业生的评价,获得工作需要和对教学的改进信息.

在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行业对英语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差距之后,课程设计者才能确定科学的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内容,实施和评价课程.3.2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

根据《教学要求》,高职英语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这与ESP英语课程的特定目标导向(goal-directed)不谋而合.为了达到特定的业务能力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调查确定岗位工作任务,然后再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组织课程内容,以确保目标的实现.例如针对旅游专业所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可接团、安排住宿、导游讲解、送团等步骤组织教学内容,内容涉及到涉外导游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应用性很强,符合教育部“培养学习者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的要求.

3.3 以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课程

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果照顾基础较差的学生呢?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如学生现有水平各有长短,岗位工作任务也有难有易.在教学时,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按照“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师生共同点评”的步骤进行教学.在每个小组中,根据学生现有水平的高低确定任务的难易程度,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需求,又与行业内容紧密结合,而且不会带来额外的课时负担.例如在学习《护理英语》课程中入院相关的内容时,先确定护士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例如引导病人办理住院手术、找到病房、介绍病房设施和注意事项等.然后给小组分配任务,每个小组必须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整个入院程序所涉及工作任务.在具体操作时,小组成员有些扮演病人,有些扮演护士,有些扮演病人家属.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扮演家属等台词较少的角色,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扮演护士等角色.尽管扮演家属的同学没有太多台词,但是他/她是小组的一部分,参与和目睹了任务执行的全部过程,学习和了解到了执行任务所需要的语言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ESP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实施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比传统的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有效果.

3.4 组建专业的ESP课程开发团队

要开发好的ESP课程,组建一支精良的ESP课程开发团队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多数英语教师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其它专业知识薄弱,因此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是解决目前的ESP课程师资不足好办法,其中英语教师为主要的决策者,而专业教师充当顾问的角色,为英语教师解答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往往分属不同的系部,在教学管理和课程实施方面会存在一些问题,从长远看来,还需要培养专业的ESP教师.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本校英语教师和专业学生一起学习专业课程,以本校的资源培养真正的ESP教师.

4 结语

在ESP理论对我国高职英语课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高职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学习ESP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尽管ESP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也比较适合我国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它毕竟不是在我国本土成长起来的理论,也没有在我国高职院校得到大范围的实践,我们在课程与教学中应以参考为主,不可生搬硬套.

[1]罗军强.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安晓灿,周 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4:4-7.

[3]李霄燕.高职英语课程改革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6):18-19.

[4]王朝晖,廖国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引入ESP课程的探讨[J].中国 ESP 研究,2010,(1):128-135.

[5]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9-83.

[6]卢艳华,张秀梅,邢少飞.谈ESP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6,(7):29-30.

[7]姜毅超,李 娜.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研究20年:回顾与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04-109.

[8]John Munby.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9]Mehdi Haseli Songhori.Introduction to Needs Analysi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orld,2008(4):1 165-1 169.

G42

A

1671-6361(2012)02-0076-03

2012-04-11

钟 霞(1979-),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特别用途英语、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习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