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谈实验诊断学课程建设

2012-08-15邓安梅

海军医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诊断学教研室专业

秦 琴,贾 音,孙 懿,邓安梅

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谈实验诊断学课程建设

秦 琴,贾 音,孙 懿,邓安梅

重视实验诊断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学设计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从教学理念、师资建设、教学环节、人文精神培养、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

实验诊断学;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

实验诊断学作为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与临床医学沟通的桥梁,对疾病的诊断、预防、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如何引导不同专业的学生探索学科最前沿的新知识和新思路,如何在实验内容上有的放矢是我教研室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重要环节,现将我教研室实验诊断学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顺应时代变迁,更新教学理念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实验诊断学新技术新方法的涌现也是跨越式的,促进和加深了人们对疾病的多维、多元、立体、综合的系统把握[1]。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能将基础医学理论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是我教研室面临的挑战,抛弃生搬硬套、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是我们探索的方向。我教研室的教学理念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基本理论作为铺垫,我教研室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课堂不再是一个“填鸭式”的教育场所,而是言论自由、思维活跃的讨论会。

2 注重学科互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教研室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优化了师资配比,不仅合理分配了中、高级职称的授课比例,还注重了不同专业背景教员的优势互补,例如发挥了医师、技师、研究员的专业优势,综合了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临床实验诊断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专业内容,形成了多层次、多专业的师资队伍。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师资力量有助于大家进行多角度的教学方式探讨;备课内容涵盖的知识更多元化,帮助学生不仅能从总体上掌握基础理论,更能从多个专业方向拓展思维;从学科建设来看,这样的队伍更有利于科研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3 针对专业特点,优化、细化教学环节

3.1 因材施教,编写配套教材 实验诊断学以往统编教材是供临床、预防、口腔、等多个专业共同使用的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基于多专业通用,其专业特点就不可能完全体现出来。针对不同专业特点选用不同教材,例如临床医学专业我们采用卫生部统编教材:《实验诊断学》(王鸿利主编,供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生物技术和护理等专业采用的是本校编写的内部教材《诊断学基础》,在专业内容上有所简化也有所强调,更突出了该门课程对不同教学对象的侧重点,提高了授课效率。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代表临床检验学发展前沿的学术期刊或专著,以及有大量最新医学咨询的医学网站,供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为他们将来的继续深造做好铺垫。

3.2 加强沟通,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个性化教学 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前期课程安排的不同,对一些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授课可能会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造成知识点的难以消化,因此教研室在对每一级专业学生开展实验诊断学教学之前都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联系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兴趣,再根据其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备课,并组织每个教员参加正式教学前的模拟上课,目的是利用集体智慧及时发现问题,保证最高效完整的授课内容。对于临床专业学生,课程设计的基点是以临床疾病为主线,启发他们运用实验诊断的相关检测手段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着重于提高学生对诊断临床疾病检测项目优化组合的能力,提高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和临床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授课的重点在于“检验前质量保证”,强调护理工作和检验工作质量息息相关[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样本采集的最佳时间、保存条件、送检要求,以大量临床实践工作经历让学生明确不规范操作的危害和后果,帮助她们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这也许是除了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能力。对于生物技术的学生,课程的侧重点在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整个医学事业的联系,掌握各种先进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训练其在技术应用和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

3.3 以临床应用为导向,重视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研室摒弃了以往重学科、重基础理论、轻实践、轻基础技能的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安排学生参观临床实验室,亲身体验检验科日常工作性质,了解每一份标本从采样、接收、处理、检测到结果审核、出具检验报告的全部流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求知欲。虽然实验诊断的很多检验项目实现了自动化,但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加强对形态学的感性认识,了解各种检测项目的特性和干扰因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专业学生我们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也有所取舍,例如临床专业学生,教研室安排了综合性实验模块(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分类计数、细菌革兰染色的观察和分类、免疫学检测抗原抗体等),此外还增加了设计性的实验模块,即不给出具体的实验内容,而是给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由学员来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然后再组织实施。这样学员会主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内容的设计,增强了其自学、设计能力[3];护理专业学生,重点加强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进行空气培养、洗手后细菌采样、消毒医疗器械细菌采样培养等,既加深了对病原菌的防控意识又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4 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一直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当前医患矛盾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医德医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深入到医学教育的各个层次和环节。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很快,个性很鲜明,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也比较强,合作精神相对缺乏。他们将来都是作为医学主体的医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和高尚的人品修养[4],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传身教、通过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对患者的体贴关怀,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医者仁心和合作精神,这客观上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有助于整个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双赢。

5 突破考核桎梏,综合考察能力

考试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以往的考核形式单一,命题思想机械,造成学生疲于应付、死记硬背[5]。通过经验的总结和摸索,教研室尝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一方面,从考试内容上,命题和体型更多样化,建立了自己的试题库,涵盖的试题不仅包括最基本的专业知识点,还有病例分析、检验项目选择等,灵活考察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旨在挖掘他们的自主潜力;另一方面,加入了实践技能考核,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考题的选择上也有针对性,不同专业考察的侧重点不同,充分体现实验诊断学在不同专业的应用特点和意义。

总之,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个性化设置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在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1] 郑文芝,温晓艳,李萍,等.对照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谈实验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3):566-567.

[2] 郭晓兰,邓健康,唐中.浅谈护理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87-88.

[3] 张军,姜平,李闻捷,等.临床医学本科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95-197.

[4] 浦春,杨书才,刘春生,等.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939-941.

[5] 卢鹏,宁秋,杨明.实验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亟待改变[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3):323-324.

R446.119

B

1009-0754(2012)03-0200-02

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教学教研室

邓安梅,电子信箱:amdeng70@163.com

2012-03-20)

(本文编辑:张阵阵)

猜你喜欢

诊断学教研室专业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闻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