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的价值

2012-08-15刘运平党君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凝血酶结肠镜病因

刘运平 党君英

1)河南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 濮阳 457001 2)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 濮阳 457001

急诊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治的价值

刘运平1)党君英2)

1)河南濮阳市华龙区人民医院 濮阳 457001 2)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 濮阳 457001

目的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38例患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3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均查明了出血病因,并于镜下成功止血;其中11例息肉出血,2例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均在急诊结肠镜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0%。结论急诊结肠镜检查可查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对息肉性出血和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进行病因性治愈;对其他出血性疾病起到临时止血,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安全有效。

急诊结肠镜;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可见于肿瘤、息肉、炎症、血管病变及憩室等疾病。急诊结肠镜检查可迅速明确出血的部位与病因,并能通过肠镜采取多种及时、有效的镜下治疗,显著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我院2008-10—2011-09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3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24~81岁,平均52.4岁。病程2 h~7 d;38例解鲜红及暗红色血便,均伴有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其中2例出现休克表现,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收治我院。38例患者于入院12 h内行急诊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20例大肠恶性肿瘤伴出血;11例息肉伴出血;2例血管畸形破裂出血;2例结肠缺血性出血;2例溃疡性结肠炎伴出血;克罗恩病并出血1例。

1.2 器材与方法 本组患者均使用OLYMPUS.CFQ260AI型电子结肠镜检查,其中11例使用OLYMPUS PSD-30高频电刀治疗。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用常温(18~25℃)生理盐水500~800mL灌肠2~5次,灌出液为清水样或血水样,无粪便即可进行结肠镜检查。休克患者须先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再行清洁灌肠。取左侧卧位,经肛门插入结肠镜,边观察,边用冰盐水冲洗附着于肠壁的血液及凝血块,发现病灶后尽可能再向内插入肠镜,到达回肠末段距回盲瓣20cm以上。见病灶上方肠段无血迹,确定出血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11例息肉性出血者行高频电凝切除息肉治疗术;2例结肠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者使用高频电凝止血成功;4例癌性出血使用凝血酶止血效果不佳者,再用高频电凝烧灼配合止血,其中3例止血成功,1例因恶性病灶处小血管破溃出血止血效果不佳,于出血处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后出血停止;21例其他原因出血先用冰盐水冲洗,再用含凝血酶1000 U稀释液40mL向渗血部位喷洒,观察渗血情况,必要时重复一次,停留观察5min无明显渗血,确定止血成功后退镜。

2 结果

本组3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5例插镜至回盲部,其中14例插入回肠末段5~20cm;9例因恶性肿瘤性病变致肠道狭窄,肠镜不能通过;4例发现一个出血灶后因有较多粪便残留致插镜困难故未再继续插入。38例患者经急诊结肠镜检查明确了病因,内镜下止血处理后出血停止,观察3~7 d未见继续出血表现。其中11例息肉性出血和2例血管扩张性病变血管破裂出血患者治愈出院;其余25例患者暂时止血,其中3例炎症性出血和缺血性出血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20例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得以稳定,赢得了择期手术治疗时间。

3 讨论

3.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在屈曲韧带以下的消化道急性出血,在临床上较上消化道出血少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一旦延误治疗将严重危及生命安全。38例急诊结肠镜检查病因依次为大肠恶性肿瘤20例(52.6%);结肠息肉11例(28.9%);结肠炎性病变3例(7.8%);血管畸形破裂出血2 例(5.3%);结肠缺血性出血2 例(5.3%),与潘少炎等[1]报道的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相符。

3.2 结肠镜检查 急诊内窥镜检查是明确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诊断方案[2],同时能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在内镜下紧急止血,减缓病情进展,争取救治时间,而部分病例还可起到根治性的治疗作用。因此,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结肠镜检查。针对休克状态的患者可立即采取输液、输血扩容等相应措施,纠正休克,待生命休征平稳后即可进行清洁灌肠、随后进行结肠镜检查。

3.3 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 清洁的肠道是结肠镜检查迅速而准确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急诊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往往不够充分,常有粪渣和较多血凝块残留,给横结肠以上部位的检查造成较大困难,需要更为细致熟练的操作;在检查的过程中,部分患者病灶远端肠段壁往往有较多的血液或血凝块覆盖,难以观察肠壁黏膜,需要不断地冲洗,必要时使用洗涤管扒开血凝块等掩盖物,以便寻找到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微小病变。

3.4 结肠镜检查的诊断和治疗 当看到病灶或疑似病灶时,先用冰盐水冲洗,清洁病灶周围黏膜,使视野显示更为清晰,冰盐水可同时减缓出血或暂时止血;此时可再向内插入肠镜,争取达到回肠末端,确定出血病因及病灶数量,再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本组38例患者均使用结肠镜插至出血病灶处,明确了病因,并积极采取镜下介入止血治疗措施;其中11例息肉性出血病例立即进行了高频电切除息肉术,既切除了息肉,又达到紧急止血的目的;2例血管畸形并破裂出血患者采用高频电凝烧灼,凝固出血病变部位组织迅速止血;20例恶性肿瘤并出血患者先用冰盐水冲洗,减缓了出血并明确了出血灶的具体情况,用热活检钳钳取活体组织后,在其组织糜烂性渗血处喷洒凝血酶液,16例止血成功;4例癌性病灶处因组织溃烂致使小血管破裂出血,使用冰盐水和凝血酶止血效果不明显,加用高频电凝烧灼出血灶,迅速凝固病灶,其中3例止血成功,1例效果不佳,遂于出血处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液后出血停止;3例炎症出血,2例缺血性出血患者使用冰盐水和凝血酶广泛和局部喷洒均达到显著的临时止血效果。

急诊结肠镜检查作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已在临床得到普遍重视,对出血部位,病因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并能行镜下止血。本组3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性患者均明确了病因,并针对内镜下表现,局部联合应用冰盐水冲洗、凝血酶喷洒、黏膜下注射止血及高频电凝电切息肉等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因此,急诊结肠镜检查是一项较为安全、有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潘小炎,浦涧,黄赞松,等.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3,20(5);341-343.

[2]胡品津.消化道出血[M]//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6-549.

R656.6

A

1007-8991(2012)04-0029-02

(收稿 2012-02-21)

猜你喜欢

凝血酶结肠镜病因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视的病因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