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2012-08-15樊战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雷米罗哌卡因

樊战红

河南新密新华医院麻醉科 新密 452300

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樊战红

河南新密新华医院麻醉科 新密 452300

目的探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对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毕苏醒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多于观察组。2组患者均对手术过程完全遗忘。观察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用于结直肠癌手术麻醉,患者术毕呼吸恢复早、苏醒质量高、拔管时间早、术后躁动少、全麻药用量少且无术中知晓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罗哌卡因;静脉麻醉

丙柏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的特点是术毕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但易出现术后疼痛及躁动现象[1]。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静脉麻醉的用药量而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2007-01—2011-12,我们将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应用于胃肠道癌肿手术患者,并与单纯静脉麻醉进行比较,观察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毕苏醒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62岁,体质量51~76 kg。升结肠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19例,降结肠癌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16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D2)、胃十二指肠吻合术13例。术前检查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疾病,无肝、肾功能障碍,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及手术方式、体质量、ASA分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麻前准备:患者入室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进行ECG、HR、Bp、SPO2监测。(2)麻醉方法: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8~12mg·kg-1·h-1、雷米芬太尼 0.2~ 0.4 μg·kg-1·min-1。观察组:全麻诱导前行 T1~12或 T12~L1硬膜外腔穿刺,头向置管3~4cm,成功后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3mL。观察5min,无脊髓麻醉征象后,硬膜外腔追加5~10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3)麻醉诱导: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0.6 μg·kg-1,咪唑安定 0.04mg· kg-1,丙泊酚 1.5~2.0mg·kg-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1静脉注射后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观察组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2~5mg·kg-1·h-1,雷米芬太尼0.1~0.2 μg·kg-1·min-1,每隔60min 硬膜外追加0.375%的罗派卡因5~7mL。对照组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8~12mg·kg-1·h-1,雷米芬太尼 0.2~ 0.4 μg·kg-1·min-1。2 组患者术中持续静脉泵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0.2mg·kg-1·h-1至术毕前30min。手术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麻醉药用量和输液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手术结束时,停止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的输注。

1.3 观察指标 (1)开始观察时间:手术结束、停止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2)观察项目:①自主呼吸恢复时间。②苏醒的意识状态(改良OAA/S评分):对呼唤姓名能迅速应答为5分。对呼唤姓名反应迟钝为4分。只有大声呼唤姓名才有应答为3分。对大声呼唤姓名也无应答,需摇动头部才有反应为2分。摇动头部无反应,需疼痛刺激才有反应为1分。③拔管时间:按指令睁眼、摇头,自主呼吸规则、PETCO2<45 mmHg,方可拔管。④苏醒期躁动:苏醒期出现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等)。⑤遗忘效果:不经提示清醒时能正确描述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对话,为无遗忘。经提示后能部分描述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对话,为不全遗忘。经提示也不能回忆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对话,为完全遗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平均为(6.8±0.8)min,拔管时间平均为(10.5±2.3)min,2例出现苏醒期躁动,OAA/S评分平均4.5 分。对照组分别为(12.3±1.2)min 和(17.6±2.9)min,10例出现苏醒期躁动,OAA/S评分平均3.5分。2组比较,P<0.05。2组患者均对手术过程完全遗忘。

3 讨论

胃肠道癌肿根治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机体应激反应强。全麻苏醒后疼痛出现早且明显,苏醒期不良反应多。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和苏醒迅速等优点,是目前单纯静脉麻醉的理想方法之一。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切口疼痛。丙泊酚是一种短效的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1]。而雷米芬太尼的清除半衰期仅约9.5min,停药后镇痛作用会快速消失,因此可造成术后疼痛高敏,导致苏醒期躁动。硬膜外神经阻滞可提供良好镇痛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从而缩短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强度和感觉阻滞有分离现象,低浓度罗哌卡因具有镇痛效果好,肌松恢复快,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2]。

本组资料显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神经阻滞用于胃肠道癌肿手术的麻醉,手术和麻醉结束后,患者短时间内便可恢复自主呼吸,术后躁动少,全麻药用量少,苏醒质量高,拔管时间早,且遗忘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毛尚平,佟春廷.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下肢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前应用的疗效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719-720.

[2]王莉,付艳艳.曲马多或芬太尼与罗哌卡因配伍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5):99-100.

R614.4+2

B

1007-8991(2012)04-0080-02

(收稿 2012-02-06)

猜你喜欢

雷米罗哌卡因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复制爱因斯坦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