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面积烧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2012-08-15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面积尿量休克

黄 艳

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外科 平果 531400

大面积烧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黄 艳

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外科 平果 531400

目的探讨和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的护理体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的48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回顾性分析护理资料。结果48例中痊愈45例,死亡3例,死于呼吸道烧伤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死于脑水肿1例。结论良好护理措施,可提高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大面积烧伤;休克;护理

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伤情重、病情变化快,如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患者会死于低血容量休克、感染甚至败血症。2004-01—2011-03,我科对48例大面积烧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抢救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5~78岁,平均41岁。均为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30%~40%21例,41%~50%18例,51%以上9例。烧伤深度:II度烧伤24例,II~III度混合烧伤14例,III度烧伤10例。烧伤原因:火焰烧伤23例,烫伤14例,沥青烧伤5例,化学烧伤6例。合并呼吸道烧伤9例,其中行气管切开4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48例患者均经清创、抗休克、抗感染、补液、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其中5例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给予输注人血白蛋白及血浆,3例有贫血的患者给予输血治疗,6例III度烧伤残留创面较大,进行了植皮手术。

1.3 护理措施

1.3.1 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者应迅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路,保证各种液体及时输入,尽早恢复有效的循环血量。文献[1]报道,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常规穿刺部位被烧伤,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在休克期穿刺困难,建立深静脉置管效果满意。所以大面积烧伤早期患者一入院我们立即给予大血管穿刺置管,留置或行静脉切开术,快速输液输血,按输液计划定时定量输入各种抗生素和液体,既要保证病员平稳度过休克关,又要防止输液过多,引起脑水肿、肺水肿、创面水肿。临床上我们主要根据尿量、心率、末梢循环、精神状态及中心静脉压等判断液体复苏的效果。本组中有1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由于观察不好,引起输液过快、过多后引起脑水肿死亡。

1.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缺氧情况: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患者入院后,应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深呼吸,对衰弱无力、气道内分泌物多或呼吸道黏膜水肿、坏死组织脱落的患者,应及时经口鼻或气管插管予以吸净,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吸净,并给予吸氧,浓度40%左右,流量4~5 L/min,气管切开者5~8 L/min。合并一氧化碳中毒者,可经鼻导管给高浓度氧或纯氧吸入,有条件者可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本组呼吸道吸入烧伤9例,对这类患者,应加强呼吸道护理,随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而已行气管切开者,护理上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更换套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同时及时采取吸痰、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口唇有无发绀及呼吸困难等情况[2]。本组行气管切开4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余下2例恢复好。

1.3.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患者应注意预防各种并发证如感染、压疮、应激性溃疡等发生,这些并发证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影响很大,有时可能会成为引起死亡的诱因,所以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病室注意执行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病室空气消毒,注意观察和创面护理,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和脉搏加快,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坏死和异味,外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应警惕是否并发感染,可按医嘱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注意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再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本组中,由于护理过程中采取严密措施,创面感染都得到及时控制,未造成更严重并发症及后果。为了预防压疮,护理上应定时给患者翻身,避免骨突部位因长时间受压而发生压疮。应激性溃疡亦是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观察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呕吐咖啡样物或呕血、解柏油样便等,均提示发生了应激性溃疡,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包括胃肠减压、按医嘱应用护胃药及止血药等,同时做好随时进行手术的准备。本组出现应激性溃疡3例,经保守护胃等治疗后恢复,未出现严重后果。

1.3.4 心理护理: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患者起病急,伤前缺乏思想准备,常因全身肿胀、疼痛、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生命受到威胁而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此时心理护理可起到一定作用,有文献[3]报道心理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效果上有促进作用。患者烧伤后容易诱发心理障碍,常包括恐惧焦虑、悲观绝望、气愤怨恨等情绪,同时治疗后期期望值太高,出现不配合治疗的现象,因此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护理应由专人负责。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了解病情,还应了解和把握好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护理个体化、人性化、科学化。细心、严密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时、耐心地以心沟通、开导,精心照料他们在医院内的生活,尽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既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又构建了相互信任与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组患者中均采用了积极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2 结果

本组48例中痊愈45例,其中有功能障碍4例,无功能障碍41例。进行植皮手术的6例患者,术后恢复好。出现应激性溃疡3例,经治疗后恢复。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死亡3例,其中呼吸道烧伤2例,脑水肿1例。

3 讨论

对于大面积烧伤并发休克患者德护理,应首先了解患者烧伤原因和性质(热源)、受伤时间、现场情况,如烧伤环境是否密闭、有无化学气体和烟雾吸入;有无吸入性损伤;评估有无合并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头部、胸部及全身复合伤,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如何等。口渴主要因为大面积烧伤创面大量渗液,丢失过多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细胞外液水分减少,渗透压升高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使患者感到口渴思饮。虽然饮水但仍不能减轻患者的口渴症状,要注意不能给患者饮大量白开水,以免引起低渗,胃肠功能紊乱,呕吐等。并对血压、脉搏、呼吸的观察由于血容量减少,心搏出量下降,致血压逐渐降低,当收缩压降到10.7 kPa,脉压<2.7 kPa,即为休克的表现,但在休克早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外围阻力增加血压尚在正常范围,甚至升高。在大面积四肢烧伤时往往无法测量血压,必须配合其他指标观察休克情况。早期脉搏细而快一般>100~120次/min,休克晚期,脉搏极其微弱,缓慢甚至触摸不到。呼吸频率及幅度均增加,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加速。晚期变慢,费力,甚至出现潮式呼吸,给予严密监测。有的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但患者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做出种种不实际的动作,这可能亦是休克的早期表现,应注意观察,并加快输液速度;通时,当患者出现鼻尖发凉,股动脉、足背动脉细弱,甲床按压毛细血管充盈,反应慢,口唇发绀,四肢冰冷,都是循环不足的标志,也是休克早期的表现,注意预防。

同时注意尿量的观察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尿量≤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不足。监测每小时尿量,对了解休克发生及严重程度,是个比较简单可靠指标。要求成人尿量30~60mL/h,小儿20~30mL/h,婴儿10~15mL/h。注意尿量和血压的关系,如血压低,尿量少,表示血容量不足,需加快输液速度,但应控制输液量,以防止肺水肿。

另外注意中心静脉压监测(CVP)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况方面一般比动脉压要早。CVP的正常值为0.49~0.98 kPa,当CVP≤0.49 kPa时,表示血容量不足。有文献[4]报道CVP监测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在大面积烧伤并发休克的成功救治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休克患者,不仅需要医师制定严密的治疗方案,而且需要精心、细致、良好的护理。护理上的各环节对大面积烧伤并发休克患者的康复都有积极作用,如若护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有文献[5]报道,良好的休克期护理,不仅关系到严重烧伤患者能否平稳渡过休克期,而且还会影响到败血症是否发生及今后的治疗和愈合。总之,良好护理措施,可提高大面积烧伤并发休克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1]刘桂连.深静脉置管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7,42(12):1205-1206.

[2]刘甘平,陈成丽.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大面积烧伤抗休克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09,31(5):785-786.

[3]王华,李莲芝,冉丽,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0):753.

[4]王金磊.大面积烧伤56例休克期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8):65-66.

[5]卢海玲.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3):2908-2909.

R473.6

B

1007-8991(2012)04-0131-03

(收稿 2012-02-10)

猜你喜欢

大面积尿量休克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
监测尿量能否预防急性肾损伤和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