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安陆土地平整与农机化发展的思考建议

2012-08-15安陆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张红明

湖北农机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机化农机土地

安陆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张红明

1 安陆概况

安陆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桐柏山、大洪山余脉与江汉平原北部的交汇地带,版图呈蝴蝶状;东西长61km,南北宽46km,总面积1 355km2,人口65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安陆地势北高南低,涢水纵贯市境,漳水自境西而南绕,耕地形状随地势起伏而变化,北部为丘陵岗地、西部岩壑幽深、东部丘陵起伏,耕地田块大多散、小而且落差大;南部为河谷平原,耕地平缓、集中、田块大。全市现有耕地55万亩(1hm2=15亩),适宜种植的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44万亩,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是全省优质稻生产基地。

2 安陆农机化发展现状

2006~2012年,安陆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 020余万元,补贴农机具4 000余台(套),拉动农民资金投入过亿元。农机装备质量提高,农机化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大中型拖拉机得到大幅增长。截止2012年,农机装备水平达31万kW,全市耕种收作业水平分别为82%、15%、78%,农机化发展已由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总体讲,农机化已足以充分代替传统农业粗重的人畜劳动;具有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规模化、高效率产能;具有不可质疑的抗御旱涝保丰收的强大能力;农机化能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多重社会效益。

目前为止,安陆农机化发展仍然摆脱不了如下弊病:

2.1 农机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在跨区作业及大单农机作业上竞争力不强,绝大部分农机(机手)没有成为组织,在作业过程中各自为政,资源配置不合理,跨区作业和大单农机作业无法承接,面对外地作业队时基本没有竞争力。

2.2 现有农机销售公司规模小,销售的机型、品种单一,维修服务配套跟不上

农机维修网点管理泛滥,检测技术落后,各农机维修点良莠不齐,维修技术和零配件质量得不到保障,缺乏专业维修人员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影响农机使用寿命,并带来安全方面的隐患。

2.3 发展不均衡

由于受安陆地理环境影响,部分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但还有部分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机械化水平受田地规整程度、田块大小、水资源分布状况、机耕道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而各不相同。

2.4 发展水平不快

呈现“三多三少”的尴尬处境: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老旧机械多,高性能作业机具少。一些使用多年的动力机械仍在超期服役,小麦油菜直播机、油菜联合收割机才刚起步,棉花播栽作业机具基本没有。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养殖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等基本没有涉及或发展缓慢,农机化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3 制约安陆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农业机械化不仅有巨大的直接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紧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广大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家庭的只是一些妇女、小孩、老人,俗称“386199”部队。而安陆农村现行种植习惯多只种植一季中稻,有壮实劳动力的,才实行麦稻、油稻、麦棉、油棉两熟,加上种植方式粗放及农村现有排灌条件的影响,天旱年景,土地抛荒率高,土地利用与产出效益低。当前新生代农民不会种田,更不想种田,已严重影响到农业农村的发展,面临着将来谁来种田的问题,面临着农业生产萎缩的问题,面临着粮食安全稳定的头等大事,而实行农机化不仅能解决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还将大大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的代表,不仅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现代化的标志,而且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农业新技术革命得以实现的载体和手段。

3.1 当前耕作条件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现行耕作体系仍然是当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留下的,一家一户耕种,田地分散,田块小,机耕道的规划、建设、和养护处于严重放任自流的状态,加上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坑坑洼洼多,坡度大,通行能力差,安全系数低,原机耕道破损严重,作业机械无法下田,农民和机手只能望机兴叹。加之现有排灌条件影响,田块内沟渠无人养护,杂草丛生,再加上人为损坏,沟渠基本形同虚设,无法排灌引水,天旱时,农民无法耕种,造成了耕地撂荒。

3.2 土地无序滥占乱用大量占用可耕良田

当前城镇建设与农村建设“双扩”大肆占用可耕良田,一方面城镇开发占用耕地,另一方面农村无序建设大肆侵占可耕良田,而且建设规模大,一座农民新居动辄占地达200~300m2,甚至更大。国土与规划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宣传国土法律法规,严肃规范规划建设行为,严格审批手续,制止违法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征地拆迁等方面提出建议,参与监督实施和后续管理,农民新建住房应改变现有模式,尝试村庄集并与原住房屋拆迁处理同步进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腾出原住村庄及老房地基进行复垦,增加耕作面积,使耕地达到占补平衡。

3.3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现行合作社普遍存在服务领域不宽问题,服务范围局限于水稻生产,其他农作物生产仅有少量涉及,服务面不宽、服务内容少、服务效率不高。分散的农机户多,农机户个体认识问题不足,认为加入合作社不如自己单干,自主作业收入、支出自由支配。农机大户少,具有“领头羊”素质的更少,全市农机总量不足,机手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社意识。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程度不高,导致农机生产规模化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机户服务内容少,加上田块分散,种植品种不一,增加了作业成本。大部分农机(机手)各自为政,导致跨区作业和大单农机作业无法承接,无法面对外地作业队的竞争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机作业规模化,农机服务社会化。

3.4 当前土地平整工作也有不利于机械作业的因素

安陆市巡店、棠棣、烟店、南城及王义贞等乡镇、办事处先期进行的土地综合平整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在一些丘陵山区地块,仅仅是规整了田地形状,田块仍然小、分散、且落差大,有的甚至没有机耕道,不利于机械下田作业。各级政府应动员广大群众力量积极配合土地平整和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机耕道及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4 如何开展土地平整,应该达到的效果

4.1 合理规划,严格施工,确保质量

在土地平整地块,应先行试点,以长远发展和稳步推进为着眼点,夯实土地平整综合治理基础。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规划体系,整合高产创建、国土整治、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统一调控设计,严格规划评审,健全标准体系,严格整治制度,选择有技术、有实力的建筑公司开展施工,确保土地整治质量,并动员受益主体—群众的力量进行监管,达到一次治理,多年受益,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土地治理积累丰富经验。

4.2 实施以水、田、路为重点的建设项目

按照“产业集群、投资集中、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的要求及“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整合使用”的原则,采取“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土地整治模式,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牵头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综合效益。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实施抗灾农业向设施农业的转变。疏浚新挖并硬化各类沟渠,对排灌用的水库、塘堰整治加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田间道、生产路建设与“村村通”工程有机结合,提高通达程度,硬化各类道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解决广大农民出门行路难题;把高产农田建设与迁村腾地、村庄集并、环境整治结合,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家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积极推行整村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普遍实行“以企带村、村企共建”,成功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项目支撑、企业帮扶”推动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

4.3 改变当前土地平整方式方法

对山区丘陵地块重新规划,对山岗丘陵荒坡综合治理,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因地制宜,高挖低填,连片开发,适当提升整治规模,规整田块形状,将先前小而不规则、落差大的田块改造为渠、路、田网格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基地,既美化自然环境,抑制水土流失,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田面平整程度,利于各种机械下田作业,便于构建农机化发展平台。

4.4 充分调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力量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有进行土地流转、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力,他们有机械,可广泛宣传、动员他们的力量参与到土地平整工作中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都离不开机械化,而实施机械化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土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合理集中流转,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种植、标准化生产,减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产出利用率,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着重采取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体,其他经济成份补充,财政金融部门支持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把土地流转与合作社建设一起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大规模土地平整流转,并适当确立田块规模,规整田块形状,大力进行机耕路及沟渠、水库、塘堰等基础设施建设,利于耕地进行规模化经营,便于农机合作组织开展机械化作业,为农机社会化发展服务。

总之,经过土地平整综合改造后,山丘岗地果木成林,茶园飘香。改造后的农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林成行,水利设施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旱涝保收面积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现代农业平台逐步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 对安陆农机化发展的建议思考

农机化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农机化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产出率,解放部分农村劳动力并促使劳动力转移,减少农忙季节返乡支出,使他们安心从事二三产业。随着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机耕、机插、机防和机收等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农民“三弯腰”问题,使当前耕作习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农机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要求耕地适度规模经营。

5.1 需要各级政府支持

国家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应紧密结合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对适用新机具、新技术尤其是国外先进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农机化装备水平提高。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大力开展使用农机新产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颁布实施,使农机化服务农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纲领性政策支持,让农业机械化稳步健康发展壮大更具操作性。

5.2 多个相关部门配合

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四方共赢,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就,无一不是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的典范。在这一特殊时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相对应措施,推进融合,成为各级政府及部门特别是农机部门的一项艰巨任务,应着重加强四个方面的建设:

5.2.1 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以县(市、区)农机化管理部门为龙头,以乡镇农机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及种植大户为骨干的服务体系,配套解决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信息技术服务、培训推广、规范管理等问题。

5.2.2 基础设施建设

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的环境下,探索“土地托管流转”、“迁村腾地”、“土地平整改造”等集中利用土地的途径,重点加强高效标准化农田、机耕道路、排灌系统、机具推广演示示范基地及维修服务网络建设。

5.2.3 农机农艺融合

农机农艺融合是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农机化发展的方向。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农艺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并相辅相成,合成一体,农机也好,农艺也罢都是以实现应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最终和共同目标,其重点是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畜禽)品种,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加强农机与水、肥、种、药各因素协调作用的机理研究,完善农机与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施肥与植保,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5.2.4 农机科研推广与培训

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机科研创新、技术推广与培训机构的公益性、无偿性、民主性、社会性地位,保证经费全额预算到位,加大推广培训力度,将农机推广培训条件建设纳入基本建设预算,保证和改善农机科研推广培训条件,着力解决农机人才、资金及设备短缺问题,使广大科研与推广培训人员热情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为农机化事业服务。农机推广要在创新机制中寻求突破,在坚持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机具演示现场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示范大户等形式,建立优势政策引导、行政手段推动、农机管理部门策划、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的新型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健全适于本地区的农机新技术发展体系,从单纯的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等整个大农业发展。

5.3 合理推进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能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当前耕地已经面临着逐步减少的严峻考验,粮食生产已面临着严峻压力,传统的农村劳动力面临着量减质降的现实,农村生产关系面临着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挑战,如此形势说明当前正是进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好时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制定土地流转方案,将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户的土地有偿转让给农机大户、种田大户、科技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进行规模化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经常性流转工作,同时实施耕地用途管制,防止耕地抛荒、滥占乱用,鼓励耕地转包。在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将土地流转与农机专业合作社2项工作一起抓,有机统一,使原来的农户变为合作社员,使广大农民与合作社成为利益共同体,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民,将流转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建立农机化全程作业示范区。

5.4 财政补贴政策

在落实补贴政策时,既要注重农机装备总量的提升,又要注重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在补贴对象上,重点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优先补贴。在补贴种类上,向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急需的关键机具倾斜,注重发展引导联合收割机(带秸秆切碎装置)、高性能插秧机、油菜小麦直播机、棉花生产作业机具、高性能拖拉机和作业机具、以及畜禽水产养殖机械等新型农机装备。

5.5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为农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组织化指明了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否长久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相对方向、稳定的作业市场、自己的主导产业和可观的经营服务收入。当前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运作不成熟、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内部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松散、弱小等特点。应采取“统一规划、推引并举、统筹推进、优先安排”等措施,大力推进合作社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一是各级财政金融部门支持,优先向合作社安排补贴资金,优先补贴。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将农机合作社列为信贷扶持对象,提供便捷贷款支持;二是国土规划部门在建设、用地方面积极支持合作社建立机耕道路、水利配套设施、农机停放维护场(库、棚),改善农机下田及保养条件;三是支持合作社作为科研推广主体,承担机具、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任务,并鼓励合作社兴办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网点。

据省农业厅规划,到2015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将达2 000家以上,每个农业县(市、区)都应有一个省级专业合作社,服务农户数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3以上。安陆市现有农机合作社主要有如下几种服务方式:安陆市晨风农机合作社采取“菜单型”、“保姆型”、“流转型”三种服务模式,主要承担机械耕整、机械插秧、机械播种、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收割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机械化服务。采取“土地直接流转”、“季节性土地流转”2种流转方式将土地承租过来,进行耕种,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安陆市鹏兴农机合作社采取“自育秧、代育秧、商品秧”3种机育插秧服务模式,机育插秧示范推广实现整村推进,影响到周边棠棣、木梓、辛榨及应城杨河等乡镇,形成了规模效应;巡店镇甘聂村聂汉华在甘聂村大力推广机插秧和油菜免耕机直播技术,集成机械、技术、土地、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并领办“满田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河滩上种植土豆1 000余亩,盘活了闲置地,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2012年安陆市禾丰粮油集团公司在棠棣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入股农户”的经营方式,以每亩300kg稻谷在棠棣镇实施流转了12个村2 280户农户经过平整的2.5万亩农田,并成立了“联禾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以镇为单位成立农场,镇派2名干部管理,每个行政村聘一名协管员,每个组聘一名田管员,每名田管员管理200亩耕地,禾丰按210/亩给每名田管员支出劳务费,以每亩450kg稻谷计算,每超50kg,按20%给予奖励,成为继春晖模式之后的又一大胆探索。

总之,应大力推广先进经验,加强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管理,健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紧密型联合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效应,减少松散管理现象,引导农机化服务组织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流转。

6 结束语

应切实贴近安陆实际,安全高效全力推进土地平整综合治理。在土地平整过程中,积极动员广大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农业产业龙头、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合理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减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产出利用率,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积极整合国土、规划、财政、农业、建设等相关部门力量,大力进行综合改造。将土地平整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村庄集并、危旧房屋拆迁改造强力结合,以利增加耕地面积。硬化农村公路通达程度,新建农民新区,同时大力修筑门前水泥路,修建垃圾池、花坛,架设路灯,改水、改厕、改厨、改卫,修建沼气池,完善村庄美化,提升功能。

在农机化实施过程中,全程监理监管,推广培训。大力引进适合安陆现状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适时开展广大农民机手操作维修使用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技术,运用先进机具开展规模化种植经营,并努力向畜禽水产养殖业等其他领域延伸。

“现代农业发展事事离不开农机化,新时期农民家家离不开农机化”。

猜你喜欢

农机化农机土地
沃得农机
我爱这土地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不一样的农机展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