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研究

2012-08-15吕用印

关键词:彩画亳州会馆

吕用印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研究

吕用印

通过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彩画艺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彩画艺术特色鲜明,题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彰显独特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

会馆建筑;彩画艺术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的产物,是当今保存完好的会馆建筑文化遗产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座坐落在皖西北的历史文化名城——亳州,它以绚丽多彩的“花戏楼”而闻名。其丰富多彩的彩画艺术已成为明清时期亳州地区经济繁荣的有力象征。

中国建筑彩画艺术历史悠久,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其绚丽的色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彩画艺术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之一种,似一朵艳丽的奇葩,为建筑装饰增添许多光芒。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反映了明清时期会馆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建筑主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整体建筑群传达了建造者审美情趣与建筑功能能相融合的特征。笔者立足于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的现状,透过彩画艺术的形态探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其特征,对日益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其开发与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艺术的历史沿革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独有的一门装饰艺术,其独有是由中国木结构建筑决定的。木结构适于雕刻和彩绘,如古建筑的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寺庙、会馆等建筑装饰中等出现大量的木雕彩绘艺术。可以说,中国古建筑是一部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明确记载有关建筑装饰的史实,且用比较强烈的色彩进行装饰,以增强建筑的视觉功效,突出建筑主人的地位与身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为建筑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建筑彩画艺术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不论在绘制方法上,还是用色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如用色上愈来愈丰富,内容题材方面愈广泛。从横向看,彩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和当时其它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相互交流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以盛唐时期为例,彩画艺术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空前地发展,呈现出体裁广泛性、色彩多样化和纹样题材表现形式的程式化特征。明清时期,彩画艺术以宫殿式彩画或苏式彩画为主流,并出现于建筑装饰艺术中。此时,彩画工艺技法相对成熟,布局方式完整,色彩明确。突出特点是在彩画艺术中对用金量有明显的等级限定,程式化特征明显。

亳州山陕会馆彩画艺术属于晚晴时期的做法,据亳州地方志考证,大关帝庙始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而彩绘艺术于1676年完成,它是清康乾隆盛世的建筑艺术精华。亳州山陕会馆为山陕药材商人筹资兴建,几经重建,因此,对其彩画艺术研究,以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30年)重建的彩画艺术原状为依托,由于保存的相对完整,它为彩画艺术研究带来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的多样性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为文化艺术领域繁荣带来丰富的物质条件。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革新,为工艺美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矿物颜料和其它绘画颜料大量生产,为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带来生机。但由于长期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彩画匠师个性的张扬,彩画艺术呈现明显的程式化的弊端。明清时期彩画技术方面体系完整,工序明确;色彩装饰方面,严格遵循在封建等级色彩观念下用色,规范中注重色彩变化;纹饰主题框架方面,类型多样,主要有旋子类、吉祥纹样类、苏轼类,其中吉祥纹样类是其主要的彩绘形式。

旋子彩绘的级别仅次于和玺彩画,其艺术表现形式是采用不同的旋花组合形成。在枋心内可以画龙、凤等主要纹样等。《清代营造则例》中对纹样组合、设色及做法有详尽的规定。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按照等级分属于民间建筑,因此,其装饰级别是普通的,从实物考证看,其旋子彩画出现在大关帝庙正殿梁架等部位的装饰上,装饰的纹样也出现龙、凤等纹样,但对于龙饰的细节有区别的处理。即所绘的是五爪龙,而不是向故宫龙饰的五爪龙形态,显然,对于彩画中除色彩有别外,还需要对心形态的要求。

旋子彩画采用的手法不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建筑功能不同,明清时期,对彩画的色彩及用金量有明确的规定,像亳州山陕会馆这样的会馆建筑,用金量较小,主要采用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和雅伍墨旋子彩画。其特点为旋子彩画面积不大,在建筑中所占比例较小;以墨点小点金和雅伍墨等为主要形式,但其内容十分丰富。

苏轼彩画是明清时期比较流行的彩画之一,它也是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的内容多取材于人物故事情节、花草鱼虫和文人画等。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多以选取明清小说和戏曲故事中经典片段为主要描绘对象,旨在用传统的伦理观念教化人们。如《三顾茅庐》《郭子仪上寿图》《吴越之争》等。其特色为:苏轼彩画具有仿造真实的景,与戏台、厅堂和梁枋等融合一体,构建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三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特色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是现存会馆建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之一。它深受封建礼制的约束,其整体建筑规划布局、装饰美化呈现程式化的特征,个体建筑保持各自相对独立的艺术特色。其建筑群体在空间组合上,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创造了典雅庄重的会馆建筑风格。其建筑做到了功能与彩绘艺术的高度统一,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所产生的“中和”之美是其彩画艺术的本质特征。

亳州山陕会馆彩画主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大关帝庙正殿,其二是戏楼,其三是厢房。三个部分的布局整体围合成“四合院”式的古建筑风格,三个部分各自相对独立、主次分明、功能明确。但其特色的共同点是强调各自彩画纹饰题材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大关帝庙正殿始建于1756年。建造最早。是建筑的主体部分。建筑的基地稍高。整体规格高于戏楼和耳房。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支撑,并施以彩绘。旋子彩画在主体建筑结构上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当然由于几次修复,导致现今看到彩画艺术与往日不同,其纹样图案纹样以及色彩已变得模糊,部分脱落。但从残留下来的彩画看,色彩的整体性和谐感十分强烈。在表现方法和内容选取方面是符合关帝庙这所建筑功能要求的;在色彩的处理上,彩画的装饰为建筑群的色彩增强装饰性。

1.彩画布局与建筑布局相统一。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以平面组织方法展开,按中轴线对称方法布局,其彩画布局和施彩根据其功能等级的关系而定,注重建筑区的整体特征。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轴线只有一条,即由北向南沿中轴线布局排列构成。其彩画的绘制和设色。强调中轴线中央部位,由北向南建筑的等级依次降低,厢房和钟鼓楼等彩绘等级较低。如;大关帝正殿用墨线小点金子彩画,厢房彩画以雅伍墨形式为主,戏楼内彩画以苏轼彩绘为主要形式。显然,这样安排既体现会馆建筑的持续感和对称性。同时又体现在严格整体中追求变化。

2.彩画等级与礼制相统一。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是明清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影,反映了封建伦理规范的约束下的文化艺术精神内涵,其体载和施色规律映射了彩画装饰的等级制度化,其主要的原因是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三纲”伦理观念的影响。此时的建筑文化中形成比较完备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为此时各类建筑及彩画装饰提供限定。因此,这种‘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差异性在亳州山陕会馆彩画艺术中,表现为关帝庙正殿位于等级的高处,依次是厢房和戏楼。可见,彩画的施色及布局与建筑自身等级的变化相符,次序表现为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雅伍旋子彩画和苏轼彩画等。

诚然,中国建筑彩画色彩美与传统审美心理、建筑结构和雕饰技艺等因素密不可分,其彩画艺术语言单纯朴素、色彩饱和度不高等特点。该特点形成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受封建礼制的约束。明清时期,等级制度是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集中体现,反映在建筑方面,即建筑在规模和装饰色彩上有等级高低的规定。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归类于民间建筑,色彩等级低。因此,色调和局部色彩的变化只能在规定中变化,不能高于清时期《工部工程做法则》规定的等级。二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规定性因素影响。因此,彩画艺术整体色调明确,色相单纯朴素,色彩在统一中求细微变化。一般采用冷暖色对比,追求强烈的装饰趣味。

3.彩画材质与技艺相统一。

中国古建筑与木结构形影不离,相互作用,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木结构的工艺技巧可谓巧夺天工。显示了古代匠师对于木材质的运用和理解。而彩画依附于木结构之上,与其共同作用,为建筑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亳州山陕会馆以戏楼彩画和彩绘最为精彩,其彩画主要特点是将檀。枋等连成一件进行处理,其形式为苏轼色袱彩画。戏楼饰有三国戏文故事。以木雕彩绘为主,间以彩画作装饰。衔接,追求结构,而且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建筑彩画,对其颜料的选用十分重要,因为木结构材质容易虫蛀和腐烂。因此,矿物颜料是比较理想的绘制颜料。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工艺严格按照加胶粉调制进行施工,追求厚涂法,将木材质封盖在彩画下,色彩经久不变,防虫功能好,因此现在看到的彩画如此完整。

4.彩画题材的多样性。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经过发展,至清代已经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题材。亳州山陕会馆中题材涵盖了儒、道等方面的经典故事、传说等内容。

第一是人文艺术题材。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人物、花鸟等绘画是其主要表现内容,这种人文的审美心理以及构图原理等潜在地影响着彩画艺术,尤其是人文画的内在精神,如,文思、气节等体现了一种生活情趣。

第二是宗教艺术题材。宗教艺术题材是中国文化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在亳州山陕会馆彩画中,对于宗教题材的选择,其特点是,注重取有伦理教化功能的历史故事,以象征性的图案内容表现。如佛教中莲花纹样,和万字焚文字等均出现在旋子彩画中。道家所崇尚的阴阳五行等观念,也渗入到彩画艺术中,如;戏楼天顶澡井图案《龙凤呈祥》等以太阳图的构图方式。

第三是民俗艺术题材。民俗艺术题材是亳州山陕会馆彩画的基础。主要有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传说和戏曲人物。如戏楼所饰民俗题材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西厢记》等戏剧小说中。

5.彩画色彩的寓意与象征性。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特征鲜明,主要采用谐音、寓意的表现手法,其色彩的搭配也注重对比统一规律。象征性与寓意性动物类砖雕艺术形态以传统装饰见长,艺术形态中有:龙、凤、狮等形象,采用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动物类砖雕作主要有:《蘷一足》《二龙戏珠》《龙腾致雨》《龙凤呈祥》《三阳开泰》等。吉祥寓意的植物类砖雕艺术形态,在亳州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砖雕艺术中,对植物类做以下处理:莲花类艺术形态各异,施于很多建筑装饰部位,如脊饰——盛开的莲花纹饰,柱础饰——瓣莲花组合纹饰,天花饰——卷草纹饰等。葵花类艺术形态,采用概括、归纳等艺术手法,运用对称法则,运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手法,如《魁星点状元》《文昌帝君》等是该时期砖雕杰作。

四 余论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彩画艺术表现方法的多样性、技术的精湛性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充分证实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灿烂的彩画彰显了明清时期建筑装饰艺术的魅力,对现当代建筑装饰艺术具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1]蒋广全.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2]罗哲文.颐和园建筑彩画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

[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

[4]荣浪.山西会馆[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1.

[5]李建忠.古韵亳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

Architectural Colored Drawing of Guild Hall Building in Bozhou

Lv Yongyin

The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al colored drawing through the on-site visiting to guild hall building in Bozhou.It finds that the architectural colorful drawing art of Bozhou is of outstanding artistic features and is of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guild hall building;architectural colored drawing

J219

A

1672-6758(2012)05-0151-2

吕用印,硕士,讲师,安徽省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安徽·亳州。研究方向:油画民族化创作及理论。邮政编码:23680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11sk533

Class No.:J21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彩画亳州会馆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一岩九饮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居· 文化
清早期 午门西番草三宝珠彩画
赵丹娜作 岩彩画《忘却》
清 碧云寺菩萨殿天花彩画
中国岩彩画的开拓者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