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2-08-15刘珍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政策

刘珍玉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

刘珍玉

形势与政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的特殊使命,然而,当前由于该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教学效果,应从精心配置教师队伍、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开辟社会实践课堂、改革考评方式等五个方面着手构建科学有效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多元教学模式。

高校;形势与政策;多元教学模式;构建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1]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在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中央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在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学科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但是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上,由于该课程开设不久,许多高校仍然采取教师讲专题,期末写论文考查的模式,这势必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兴趣不高,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改革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多元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紧迫。

一 精心配置教师队伍,实现专兼职教师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配置合理,业务精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配备不太合理,主要表现在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少,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效果。因此,要精心打造一支由学校当政领导、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社会各级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系统的理论讲授,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题教学,引导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思考、分析,由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兼职教师主要负责组织观看录像、指导网络在线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感性认识。[3]

在专职教师课堂精讲和兼职教师业余辅导的的基础上,为了使感兴趣的学生能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请一些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还可以邀请一些英雄和先进典型人物做事迹报告。还可以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担任特约报告员。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更系统、更深入、更生动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的事件和问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 精选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并且其教学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要随时进行调整,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有对时政的敏锐性,及时地把最新的时政内容传递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有关教育。教师应该根据教育部社科司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本省本校实际,精心挑选教学内容,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从而使学生在对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以此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组织专题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另外,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兴趣点和面临的问题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应准备不同的专题。比如,对于大一新生,应侧重于了解国情,树立理想信念,也可以安排校情介绍,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可安排一些国内外热点专题和国家政策解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会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对于大四、大五毕业生,由于他们面临考研、就业等任务,因此可适当开设几次考研和公务员考试专题,并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给学生做就业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工作。

三 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但是如果满堂课都是理论灌输是不行的,那样必然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如痴如醉,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昏昏欲睡,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不但需要教师的参与,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提问学生,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并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头脑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在走动中提问学生,把无线麦克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多发表意见,以此实现师生互动。

采取讨论式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某些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当堂进行辩论。这种讨论式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并有效的避免了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枯燥。

另外,组建大学生讲师团也可以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上,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业务较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同时也需要有一支由大学生自己组织的讲师团。因为大学生比教师更了解他们这个庞大的团体,大学生更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就某些时事热点问题列出提纲,分别组织学生课下搜集准备资料,并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将自己准备的资料做成幻灯片,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讲完后,教师可组织其他的同学进行提问,并且最后教师做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都非常活跃。

四 开辟社会实践课堂,大力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主渠道,但是,只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4]。具体说来,组织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社会实践,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依托学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开辟网上课堂。首先,教师可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放在网上,方便学生查找。其次,在网上开辟国内外热点问题讨论专区,学生可就自己的疑问在网上留言,教研室安排教师每天登陆网站,解疑释惑。另外,还要组织专人负责搜集有关热点问题的视频以及专家讲座、优秀影片等放置在网上,并安排学生统一观看,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二,借助学校各种社团组织,定期组织各种时事辩论赛,演讲比赛以及知识竞赛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了解把握热点问题,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第三,联手学校各级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进行体验和调研。除了课堂教学,社科部教师还应积极联手学校以及各院系的党团组织带领学生到社会生产第一线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人文教育基地进行实际体验和社会调研。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学生通过亲眼目睹来具体了解、领悟和体验国家和社会的形势与政策。通过对社会大课堂的感受、体验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感受党的政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社会实践,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地调研和实践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写报告,写感想,还要召开学生座谈会,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五 改革考评方式,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当前,许多学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是提交一篇论文进行考查。教师拟定几个题目,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并提交。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比较方便,易于操作,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也使学生认为:平时听不听课无所谓,只要期末在网上复制粘贴一篇文章,该课程就能过关,这就造成了学生不认真听课甚至不来上课的现象。因此,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进行改革,制定出全方面的综合考评体系,具体来说,应做到:平时考核20分,这种考核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自己讲授的内容随机布置作业,让学生当堂完成;期末考试30分,即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及当前的时事热点制作试卷,可以全部是选择题,组织学生进行闭卷考试;撰写论文20分,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学生拟定题目,让学生择其一进行写作。社会实践30分。实践活动成绩可以包括小组学习活动、班级交流讨论和形势报告会、时事辩论赛和演讲赛的成绩以及及根据实地调研写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的成绩。这种综合考评体系虽然操作麻烦,但是它可以更好的体现公平,能够真正检验教学质量,也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学习,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形势与政策多元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应在形势与政策课实际教学中大力运用该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充分发挥该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号)[EB].网址:http://fagui.eol.cn/html/200909/1845_2.shtml.

[2]宁晓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功能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徐秦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4]罗海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Construction of the Multi-teaching Model for the“Situation and Policy”Course in University

Liu Zhenyu

The“Situation and Policy"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It undertakes the special mission to carry out the policy education to undergraduates.However,because of its simplistic teaching model,the course doesn’t have a satisfactory teaching result.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we shoul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ulti-teaching model,select teaching materials carefully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We also should establish a practice class to do social practice and reform the evaluating methods.

university;situation and policy;multi-teaching model;construction

G642.0

A

1672-6758(2012)05-0017-2

刘珍玉,硕士,讲师,新乡医学院社科部,河南·新乡。研究方向:城市化与社会发展。邮政编码:453003

新乡医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医学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2009-XYJYLX-76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