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梦窗词意象的美学意蕴

2012-08-15张文静

关键词:意蕴词人意象

张文静

论梦窗词意象的美学意蕴

张文静

意象是由客观外物与作家内在心灵触动、交融而成的,具有意义上的多重性。吴文英词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多彩,是南宋多元的社会文化审美风尚和作家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影响之下的产物,其美学含蕴也是多方面的。具有朦胧之美、冷艳之美、残缺之美这三重的悲剧性美学意蕴。

梦窗词;意象;审美意蕴

意象是古典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是艺术家经过外在提炼和内在整合的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的复合体。它是作家情感触动和阐发的媒介物,能够承载作家复杂的心理经验和情感指向。明代哲学家王廷相曾说“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1]王廷相指出,诗歌艺术之所以动人,就是在有“余味”,“余味”的延伸与意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意象是能够引发作者和读者对作品进行咀嚼、思考、感兴等一系列审美活动的事物。唐宋词中积淀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审美精神,在此精神的主导下,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意象世界,通过这个世界,就可以清晰深入地探触到创作主体的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词的意境。南宋吴文英,号梦窗,其存词340余首,其词在意象创造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梦窗词中描述性的客观自然意象和感觉性的心理意象交织构成了梦窗词独特的意象审美状态,有些意象之间缺乏联系,跨度比较大,没有应有的逻辑性过度,较为晦涩难懂。梦窗词中的意象内涵丰富多彩,是南宋多元的社会文化审美风尚,和作家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之下的产物,其美学含蕴也是多方面的。在对吴文英词意象进行全面研读把握的基础上,笔者以为梦窗词意象具有朦胧之美,冷艳之美,残缺之美。

一 梦窗词意象的朦胧之美

梦窗词大多意境朦胧凄迷,尤其是长调慢词,堆砌了大量的词藻,意象密集,典故生僻,情绪性的线索复杂多变,因而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也形成了历来对梦窗词的或褒或贬的两极评价。尤其是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以及晚清、近代词论家,对梦窗词的章法、结构、语言、情感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与评价,但大多论者都提出梦窗词具有晦涩朦胧的特点。如周济云:“梦窗非无生涩处,总胜空滑;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能测其中之所有。”[2]陈廷焯云:“梦窗长处,正在超逸之中见沉郁之妙,但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易知。”[3]的确,在研读梦窗词中不难发现,梦窗词意象其实也具有曲折、密集、思维跳宕的特点,而且还有大量的梦幻般的感觉意象,词人往往将原本清晰、完整的意象加以变形,使之呈现出朦胧的神秘主义倾向,造成了梦窗词意境的朦胧凄迷。清代刘熙载说:“以词品喻诸诗…梦窗,义山也。”[4]的确,在意象构造的艺术方面,吴文英与晚唐李商隐有诸多相似之处,选择的意象有时悖于常理,因而具有审美的朦胧性。试看下面一首词: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浣溪沙》)

这首词写恋人死后梦窗重到杭州,凭吊旧居时产生的伤楚怨别,花深、门隔、夕阳、归燕、落絮这些客观意象与主观意味极浓的梦、旧游、玉纤、帘钩、行云、影中月、春泪等虚幻朦胧的意象叠加在一起,在时空错乱的描绘中穿插无语、无声两个词语,将所有的幻觉放置在东风临夜的环境中,表达了词人内心强烈的绝望、无奈、心痛如焚的情绪体验,这种意识流式的意象构造方式营造了独特的深曲意境,给人留下一种幻梦、朦胧、凄冷的心理印象。再看下面两首词:

池上红衣半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鹧鸪天·化度寺作》)

鸦带斜阳归远树。无人听、数声钟暮。日与愁长,心灰香断,月冷竹房扃户。画扇青山吴苑路。傍怀袖、梦飞不去。忆别西池,红绡盛泪,肠断粉莲啼路。(《夜行船·寓化度寺》)

这两首词中意象密集成群,每一句是一个大的意象群,其中又包含有若干小的意象,栏杆、斜阳、栖鸦、远树、疏桐、宝扇、小窗、秋山、归鸿、暮钟、冷月、断香、竹房、红绡、粉莲等意象,言意晦涩、朦胧难解,词作在时空的跳宕、杂糅中,隐约呈现着一条思绪的线索,它们与词人的愁苦凄怨的梦境和回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朦胧恍惚、深曲迷离的词境。再如下面词句:

记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霜叶飞·重九》)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声声慢》)

前首中的“彩扇咽,寒蝉倦梦”是词人仿佛在幻觉中听到了持彩扇的女子的呜咽,由哭泣声联想到秋日的寒蝉。后两首词中,词人看到旧日恋人使用过的酒具,联想到摸过酒具的手曾经温柔地为自己剥柑橘,进而似乎嗅到了恋人身上的幽香;看到恋人倚过的栏杆,似乎嗅到了她身上的脂粉幽香。表达瞬间幻觉化的意象组合在梦窗词中十分常见。

正是因为梦窗词的意象意境具有深曲朦胧的美学特点,因而读梦窗词确实不太容易。此外由于梦窗善用代字,使得其词中的某些意象不合人的常规理解,表面上显得凌乱、晦涩,正如王国维评价梦窗词“映梦窗,凌乱碧”;[5]张炎说其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6]这些评价虽是从梦窗词整体感觉来理解的,但也可以是说梦窗词意象的特点。代字的使用,也是使梦词意象具有朦胧美特点的原因之一。如用玉葱、春葱、玉纤、凌波、小莲等喻象描述女性身体的局部,以此来代指心中怀恋的女子,用玉兔、孤兔、嫠蟾、素娥、婵娟、蟾光、蟾影、小蟾等富有文化意味的描述代指月,这样结构方式与独特的构思组合在一起,让梦窗词意象在朦胧、含蓄中更加呈现出凄艳幽冷的美感特质。

二 梦窗词意象的冷艳之美

吴文英是一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意识的词人,他善于使用浓墨重彩的语言创造密集秾挚的意象,刻意地追求生新,因而其词中往往精心锤炼了一些奇谲、夸张、冷艳的意象以营造独特的词境。梦窗词意象大都色泽浓艳密丽,这类意象最易刺激人的感官体验,这与他本人独特的身世经历和南宋的时代环境相映成趣,成就了梦窗词凄美、绵密的美学意境。南宋后期,婉约一派的词人也不再纯粹地走“清空”一路,词风渐变,从而也带来了词的审美意境的变迁。尤其是吴文英,其词中的意象外形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色彩秾丽、绚烂夺目,如彩扇、彩烟、彩燕、彩袖、红绡、绛绡、茜霞、紫箫、紫骝、紫烟、金丸、金蝉、金犀、金蕊、银烛、银屏、檀鸾、檀樱、润玉、碧窗、碧霞、碧花、翠罂、红楼、画楼、瑶台、玉骢、玉井、玉钩、香尘、翠尘等等。这些绚丽的意象营造了梦窗词的幽冷浓艳之美。而且,梦窗词虽然很少直接触及社会时事,但是他在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意象之下,还是流露出了时代衰落、颓废的感伤,和个体难以言喻的痛楚,呈现出一种冷艳之美。如下面这两首词:

秋压更长,看见姮娥瘦如束。正古花摇落,寒蛩满地,参梅吹老,玉龙横竹。霜被芙蓉宿。红绵透,尚欺暗烛。年年记、一种凄凉。绣幌金圆挂香玉。顽老情怀 ,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叹画图难仿,橘村砧思,笠蓑有约,莼洲渔屋。心景凭谁语,商弦重、袖寒转轴。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一寸金》)

水园沁碧 ,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閶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扫花游·送春古江村》)

第一首词中上阕玉龙、芙蓉被、红棉、绣幌、金圆、香玉等色彩秾丽、美好的外表之下,流露出来的仍然是孤寂、衰凉的生命体验。第二首词上阕中用沁碧、飘红、艳春、芳草、翠圆、坠钿、尘香等色彩明艳的意象描述了春天离去过程中词人内心细腻微妙的感觉。“冷”和“艳”是梦窗词中常见的境界特点,心灵的情感指向性,往往让作家在选择意象时有了倾向性。再看以下词句: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楼字》)

天吴驾云阆海,凝春空灿绮。倒银海、蘸影西城,四碧天镜无际。彩翼曳、扶摇宛转,雩龙降尾交新霁。(《莺啼序·丰乐楼节斋新建》)

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莺啼序》)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羞红颦浅恨,晚风未落,片绣点重茵。旧堤分燕尾,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千丝怨碧,渐路入、仙坞迷津。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以上词中“飞红”“翠澜”“彩翼”“金缕”“腻水花腥”“宝勒”“仙坞”“红颦”等意象奇幻而艳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时节变迁的细腻感受,和因独特的时代环境引发的凄惶心态,又反映出梦窗词构造意象独特的审美风味。梦窗词中的意象密集、秾丽,往往看似雕绘满眼,色彩陆离,然而只要把握其创作方式和审美个性,就不难理解其词在浓艳的外表下却交织着凄冷、狭隘、怨慕的心理印象,从而形成了其词作的冷艳之美,呈现了梦窗词独特的审美意蕴。

三 梦窗词意象的残缺之美

梦窗生活于“残山剩水”的南宋后期,独特的社会环境给词人的内心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南宋后期是一个政治上一蹶不振,艺术审美上渐趋内敛、落寞的时代,文人普遍地感觉到绝望与无奈,文学作品里笼罩着一种深厚的时代感伤。吴文英词中直接展现社会生活画面和表达强烈现实主义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在其前期的词作中我们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忧国伤世的情感线索。梦窗一生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理想追求在不断失落中让词人的心境日益坠入一种无法言喻的破碎与绝望之中。读其词能够感觉到贯穿始终的梦幻般的意境和幽冷凄然的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梦窗词十分苍凉、残破的底色。试看这首词: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八声甘州·陪庾诸幕游灵岩》)

词中的意象沉淀的时代伤感是明确的,秋声、斜日、乱鸦、青山等意象表达了复杂的经验,词人将凭吊古迹与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荣辱融入其中。这种时代环境所积淀的伤感和悲慨,是作品悲剧感的根源,梦窗词中普遍选择残缺性意象和寒、冷感觉意象所指示的象征隐喻意味就是时代和理想不断失落的情况下,词人无奈凄凉的心境表达。在这样的情绪主导之下,梦窗词中大量的意象如:断柳凄花、缺月孤楼、寒蛩残梦、残照西风、残云剩水、幽云怪雨、秋树残鸦等蕴含的深刻的悲剧意蕴是不言而喻的。此外,吴文英一生经历了让他追念一生的两次爱情悲剧,表现失去恋人的痛苦是梦窗词中的梦幻性意象和残缺性主要承载的情感内容,所以在梦窗的言情词中,我们往往能够把握到局部意象或残缺意象,而这类意象与幻梦和追忆交织在一起,呈现了独特的残缺之美。如以下词句:

残叶翻浓 ,馀香栖苦 ,障风怨动秋声。云影摇寒 ,波尘锁腻,翠房人去深扃。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阑干横暮,酥印痕香,玉腕谁凭。(《庆宫春》)

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红索倦将春去后。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青玉案》)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浪淘沙》)

润玉笼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踏莎行》)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风入松》)

以上词中的意象大都是词人内心记忆的局部印象,酥痕、玉腕、玉葱、润玉、香瘢、红丝腕、凌波、双鸳、秋千等都是他心中恋人的代指,这些局部的幻象性的意象带给人的并不是残缺破裂的感觉,恰恰相反,这些意象带给人更加生动丰富的联想,这也正是梦窗词中潜意识流动过程的具体表现,在这些意象中,虽没有理性的逻辑可循,意象与意象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它们之间却潜藏着心理情感线索。再看下一首词: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翦。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拦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瑞鹤仙》)

词中的斜日、旧衫、流红、缺月、孤楼、残云、剩雨等意象,表达了词人独特的体验,这种经验与词人的爱情情结纠集在一处,呈现出了特有的残缺之美。

从上述梦窗词意象的美学意蕴分析可得知,梦窗词中的朦胧美、冷艳美、残缺美都是在悲剧化的精神主导之下产生的,其词中浓郁的悲剧审美意蕴是无法忽视的,这与其词意象的构建有直接的联系,而意象的构建和审美意蕴的表达,与整个南宋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审美风尚的变化和个人的精神品质有很大的关系。南宋后期,审美更加地趋于内在性、局部性和细节化,这样的审美观念与北宋词中呈现出来的明快、疏朗、大气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南宋中后期婉约词人对艺术形式的关注超越了对艺术内容的具体规定,词人进一步关注词艺、声律,因而词境大都狭窄、意境朦胧凄迷,呈现出了新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审美意蕴。再者,吴文英早年经历爱情悲剧,因而在一些咏物、赠别、登临游历的词作中都能感觉到他挥之不去的爱情记忆,眼前之景往往幻化为对昔日恋人的追念,这使其词的朦胧美、冷艳美、残缺美的特质达到了极致。“意象体系的创造,是艺术家全人格的表征,意象的选择、取舍和组接,都能见出艺术家独有的个性特征,体现他的艺术风格。”[7]梦窗的个性特点造就了他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眼前的景致,经过自己内心的淘炼,和人生悲感的熔铸,使得词中意象具有一种哀婉凄绝的悲剧美学力量,这也是南宋姜夔词作中“冷境”的延续。

[1]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选自《王氏家藏集》卷28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32.

[2]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M].见唐圭章主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1643.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33.

[4]刘熙载.艺概·词曲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13.

[5]王国维.人间词话.[M]齐鲁书社1986:17.

[6]张炎.词源.夏承焘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

[7]汪裕雄.审美意象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226.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Poems Images of Mengchuang

Zhang Wenjing

The image is achiev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bjective matter and the writer intrinsic mind,which is of multiplicity in meanings.WuWenying,a famous poet liv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wrote many poems full of rich meaningful images.This characteristics of Mengchuang’s poems is the result of blending the multiple social cultur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ith the writer’s genius habitude and the artistic style.The images of poems depicted by Mengchuang are full of triplicate tragic esthetics implication.

Mengchuang’s poem;images;aesthetics implication

I207.23

A

1672-6758(2012)05-0109-2

张文静,硕士,讲师,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甘肃·天水。研究方向:古代文学。邮政编码:741001

Class No.:I207.2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意蕴词人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词人的职业
意象、形神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林逋梅妻鹤子
意蕴难求
“玉人”意象蠡测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