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就动机理论导向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2012-08-15张春凤马玉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论体系

张春凤,马玉梅

(辽东学院 体育部,辽宁 丹东 118005)

基于成就动机理论导向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张春凤,马玉梅

(辽东学院 体育部,辽宁 丹东 118005)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成就动机理论导向下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的构建途径,进行论述与分析,认为因成就动机理论对于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而本研究的进行,旨在于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成就动机理论;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构建;途径

1 引言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社会价值转换的最为直接的表述.教学目标的确定,对贯彻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指定教学的发展方向、明确教学重点、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素质教育已逐步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模式,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已被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所取代,而对于学校的教学目标而言,同样也面临着理念与内容的转变.因此,构建起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凸显素质教育理念的学校教学目标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体育教学的功能仅仅体现为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凸显出明显的单一性.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此理念的引导下,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使其特有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的凸显,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已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运用成就动机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理论的探究,以期发现切实有效的发展途径,为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2 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成完美程度的一种内驱.成就动机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他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的研究认为,由于需求的不同,使得人们在实现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对于激励机制的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把握人的需求与动机有利于建立起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激励方式.同时,由于人的动机是可以通过训练与引导而得以有效的激发,因此,通过相关的手段对人的动机进行规范性引导,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切实的激发,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麦克利兰在其理论中对成就需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成就需求的人,普遍存在着以下特征:

第一,对于目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持有较高成就需求的人,不希望凭借运气来获得的成功,更不情愿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或仅仅满足于随遇而安,总是想要有所作为.因此,不愿意依靠机会或他人取得成果,而是喜欢通过相关的研究行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既能够通过目标的达成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具有承担失败责任的勇气.

第二,对于过分难度的目标采取回避的态度.持有较高成就需求的人会在充分认识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精心地选择目标,既不喜欢难度较低、缺乏成就感的目标,也不会选择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难度极高的目标,而是喜欢中等难度的目标,也就是会选择能够取胜的最艰巨的挑战,当成败的可能性均等时,对于他们而言,才是一种能从自身的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满足的最佳机会.

第三,希望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得到信息的反馈.由于持有较高成就需求的人,对于目标的选择非常慎重,因而他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及时地得到相关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目标实施行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的基本途径

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三种形式,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以及亲和需要.其中成就需要是指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权力需要是指影响和控制别人的一种愿望或驱动力.亲和需要是指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依据上述的三种需求理论,在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构建途径的制定上,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3.1 以成就需求理论为导向,构建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目标体系

3.1.1 以学生的自主意识为核心,引导学生指定适应自身发展的体育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需求也各不尽同,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实现整体性发展为宗旨;其次要针对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成就需要的特点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切实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的教学目标制定的专制性与同一性,彻底摆脱“一刀切”式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即素质能力较高的学生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而素质能力较低的学生又无法实现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至于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懈怠、消极、厌烦、甚至恐惧的情绪.因而,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目的,进而有效地激发其体育学习的兴趣.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使之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选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而实现能够满足其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

以成就需求理论为导向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凸显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素质状况来自主地选择学习项目与内容,并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对学生的个人目标给予适时与合理的统筹与调控,使之发展与教学整体目标的需求保持有机的一致性,因而能够充分凸显出目标制定的时效性与适应性.在学生个体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引导与辅助学生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地加以实现.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持久的维系,学习动机得到有效的端正与激发,并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切实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其体育学习的自信得到培养与树立.

3.1.2 依据学生对反馈信息的需求,建立课堂评价制度

为了使学生及时把握自身学习的现状,应在体育教学的课堂建立起评价制度,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现场测评.建立课堂评价体系,是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及时地把握信息的反馈,以便于对产生的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正,并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在调整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及是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进行宏观的调控,使之更加适应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建立课堂即时评价制度,有利于对随机性目标体系的制定、调整与完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一个由诸多相关的子目标所构成的整体,而整体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是相关子目标的不断设置与不断实现.因而,在体育教学课堂建立评价制度,是促进子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3.1.3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以满足学生追新求异、勇于挑战的心理需求

将竞争机制引入体育课堂最为显现的举措,在于对具有竞争性的体育教学比赛的组织与开展.通过教学比赛,不仅能够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进行最为有效的检验,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明晰相关的规则,使之形成自觉遵守的意识,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这对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参与教学比赛,是对其技术、体能、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检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的磨练与发展,技战术水平得到有效的完善与提高,还能激励学生形成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并通过比赛,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建立与发展.另外,组织教学比赛,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3.2 遵循权利需求理论的实质,建立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权力需求的理解应从学生个性张扬、喜欢自我表现以及具有争强好胜心理等角度出发.因为权力需求的实质是通过社会个体自身的表现来达到影响与控制他人的目的,这与学生的上述基本特征的具体体现基本吻合,因此,发挥权利需求理论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构建起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体现为: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设置出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引导与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加以实现.其次,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地位,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相应的辅助者与引导者,这种教学地位的转变,有利于师生间达成平等的互动,使得教学的主导思想得以有效的贯彻,而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个人能够有利于自身个性的培养与发展.第三,针对个性突出、需求强烈的学生,教师更应积极主动的为其创设良好的发展情境,设置适应其自身发展的目标,使之更具挑战性,如此,更能够调动与激发此类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通过他们的相关行为影响与带动周围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对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还能够及时地了解周围学生的学习动态,明晰自身所存在的偏差,进而能够主动地与周围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相互间的借鉴、合作与互助.

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在通过对教学目标不断实现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来至于教师的理解与尊重,使之身心得到愉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使其得以持久性的保持与发展,进而逐步形成自主参与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3 依据亲和需求理论的引领,构建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互助精神,是素质教育基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全新使命.因此,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上,要凸显此方面的功能.亲和需要理论认为,社会个体在其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构成中,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即需要理性的亲和.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诸如,可以采取合作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建立起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并设置小组的学习目标,以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实现作为评判标准.各学习小组成员为实现教学目标往往会主动寻求各组员间的相互合作,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其合作意识与互助精神得到有效的激发与培养.通过对具有合作性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与领悟到合作的重要内涵,进而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也能够产生自主合作意识,为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学校体育教学也在发生着全面的变革,而实现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基础,在于对体育教学目标的重新制定.因此,在现阶段,构建起具有适应素质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实现持久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运用成就动机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理论的引领,有利于保障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将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与推进作用.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3〕李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提高的途径与方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4〕丁斌,马焱.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6(4).

G807

A

1673-260X(2012)04-0106-03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理论体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