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探索

2012-08-15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技能

黄 鑫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探索

黄 鑫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田径是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及社会对不同体育人才需求的改变,这一传统专业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其在体育专业核心位置逐渐在动摇.本文的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基础,并结合本人多年的田径教学实践,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田径课的改革和开展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

体育教育;田径;改革

1 前言

田径运动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演变而来,是人类为适应生存与自然进行斗争及人类内部斗争需要的结果.是以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生活技能为基础,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结合了人类自身的身体形态结构特点,表现出了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基本素质的完美结合.在不同的人类历史发展时期,田径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良好的奔跑能力、力量是生存的基本基础,也是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基础.在一定时期内,田径在战中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巨变的今天,田径这一古老运动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备受时代发展的挑战.现代社会的发展集合了多元素的模式,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没有地域、语言、民族的限制,一项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智慧结晶.世界联系的广泛化和多元化,使得人民共同享有这一结晶,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需要进行创造.时代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需要,当今社会机械化大工业、电子信息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单纯的手工操作和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发达的通信技术及交通设施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大众群体广泛接受外来文化,在体育领域,现代体育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们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田径这一运动项目在大众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巨下,而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活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重要性并未减少,但其在大学生中的喜爱程度却在降低.是田径课程内容的本身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还是田径发展的本身不在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值得深入的进行研究.

2 田径课教学存在问题

2.1 教学内容单一化

田径课程设立之初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在内容上,以跑、跳、投为基础的模式却变化不大.其总体还是注重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获得性结果.内容单调,过分强调身体素质的提高无太多实用性技能.体育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要目的,大学生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是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纵观全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田径这门课程开设具有巨大局限性.在义务教育阶段,选项分组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而在众多的选项科目中很难发现有田径这一项目,即使存在这一项目,也会因为选项人数太少或者是无人选而告终,体育教师对于田径知识的传授用于比赛的需要或者是希望考取体育专业学生的需要.相反,球类运动、武术、健美操却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高等教育阶段,除拥有体育专业或田径队高校注重田径课程和训练外,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是学校运动会的重要内容.田径教学内容单一化是导致田径教学在不同阶段学校难以进行的主要原因.在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中,田径课为必修基础课程,而多数大学生因就业形势、兴趣和爱好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普修课程开设完之后不愿意在继续以田径课程为专项课程进行学习.

2.2 田径教学方法单一化

有效而实用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现代田径运动在技术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用于改进田径课的教学方法却很少,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禁锢着田径教学的发展.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田径知识的传授,在中学阶段训练方式如此,大学阶段的技能学习和掌握还是如此,普修课是此类方式,而专选课还以普修的的重复,导致了很多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田径课感到厌烦,田径专项课在很多高校成为“冷门”.

3 田径教学改革路径

3.1 田径教学内容多元化

传统单一的田径教学内容已不再适合体育多元化的体育课堂.对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掌握基础之上,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禁锢.定向运动的开展在国外起步较早,1999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后,定向运动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特殊体育教学手段和内容,被逐渐引入高校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高校体育课程从学校延伸、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是现代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定向运动是结合了身体素质、智力及协作精神的运动方式,能够全面改变传统课程的枯燥和乏味,在使得身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又能使得学生心理上的满足和激起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的需求心理.

3.2 田径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田径教学改革从形式来看,主要表现为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变,而实质上这种改变是教师获得新知识、新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影响田径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它制约和决定着田径教学改革的进程”.[1]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及对教学方法的采用会制约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在注重身体素质和技能提高的同时,引入快乐体育的元素,同等器械的替代,降低评价难度.大学阶段的田径教学,注重技能的掌握,侧重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是体育师资的基础保证,掌握正确的田径技能是田径知识传授的保证.评价中注重技能的掌握程度,从注重成绩转变为注重动作质量.应该清醒的的认识到,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技能的培养就是对其育人技能的培养,而不能采用培养运动员的标准,陷入一切向成绩看齐,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动作质的飞跃,不是成绩量的积累.

3.3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尽管一开始有些练习要求在学生看来比较严格,难以达到,但只要这些要求是根据田径教学规律和学生具体情况而提出的,而且最终能够给学生带来好处,就会逐渐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2]教师是田径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技能的掌握并非是完全的快乐过程,对于学生的意志和品质的培养是教育者不容忽视的责任.教育者本身的示范作用和严格的要求是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知识获得保障.

4 结论

田径运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对健康促进方式的选择多样化,这一古老运动的发展受到深刻的影响.单一化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健身群体的需要,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也不能满足于学生就业的需要.立足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现状,田径教学改革的任务势在必行.在非竞技因素的趋势下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改革是田径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步骤.此外,教育者本身在田径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亦不能被忽视.对体育教育专业及学校体育中的田径教学研究和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还须进一步被挖掘和探索.

〔1〕史兵.田径教学的困惑与对策一兼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4(8).

〔2〕吴有凯,曾秀端,潘前.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4).

〔3〕郑雅蕊,孙璞,陈森林,等.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

〔4〕徐阳.山东省普通高校开设田径选项课情况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

〔5〕葛幸幸.田径教学应突出田径运动健身属性[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1).

G807

A

1673-260X(2012)04-0077-02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技能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