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杂剧中对历史人物的“超人化”塑造浅探

2012-08-15徐丽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刀鲁肃关汉卿

徐丽丽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文学作品研究

元杂剧中对历史人物的“超人化”塑造浅探

徐丽丽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元杂剧中多有对历史人物 “超人化”的塑造,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侧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蕴含了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子乃至全民族的心理。分析元杂剧中关汉卿的两部剧作 《单刀会》、 《西蜀梦》,旨在探讨元杂剧中的 “超人化”塑造之成就、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以及 “超人化”形象塑造在元杂剧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

元杂剧;关汉卿; “超人化”形象;民族心理

就中国古代小说而言,从上古神话和历史传说到魏晋六朝志人志怪再到唐传奇的搜奇记异,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总体上经历了从超人到凡人的演变过程。虽然唐传奇已经将目光转移到市民阶层并 “始有意为小说”,但 “犹有六朝志怪余流风”[1],宋元传奇中“超人化”形象稍微黯淡。但元末至明中叶的长篇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再一次将 “超人化”形象的刻画推向高潮,明中叶以后, “超人化”形象逐渐被市井凡人形象代替和淹没。中国古代戏剧的发展大致也经历了从超人到凡人的演变过程。值得注意和探讨的是,在宋元杂剧着力贴近市井描摹刻写市井平凡小人物之时,对历史人物 “超人化”的塑造,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并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蕴含了特殊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士子乃至全民族的心理。

这里旨在通过对元杂剧中关汉卿的两部剧作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以下简称单刀会)、 《关张双赴西蜀梦》 (以下简称西蜀梦)[2]的分析,探讨元杂剧中的“超人化”塑造之成就、背后的深刻的社会现实以及“超人化”形象塑造在元杂剧中的特殊地位及作用。

一 元杂剧中 “超人化”形象分析

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的 “超人化”形象,大多是曾经真实地活跃在历史舞台的英雄人物,如廉颇、蔺相如、刘备、关羽、张飞、尉迟恭、薛仁贵、李存孝等。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剧作家运用大胆的夸张和高度的想象, “舍其常而语其变,略其正而言其奇” (《古今怪异集成序》),将人物 “超人化”,抬高到众人仰望而不可企及的高度,与市井凡人截然分开。在此选取文人剧作家关汉卿很有代表性的两部,其一是 《单刀会》,春二是 《西蜀梦》。

(一) 《单刀会》的喜剧性 “超人化”形象——关羽

《单刀会》以三国鼎立时代吴蜀之间的矛盾为背景,写东吴鲁肃为索取荆州,伏下甲兵邀关羽过江赴宴,意图劫持要挟。乔玄和司马徽极力劝阻,鲁肃还是依着三条计策设伏企图劫持逼迫关羽。关羽明知有诈,但还是单刀赴会,经过激烈斗争脱险返回。关汉卿运用丰富的技巧成功塑造了 “超人化”的关羽形象,正如刘知渐在 《读 〈单刀会〉札记》中所说:“它的艺术技巧,就是要想尽一切方法来歌颂英雄的关羽。”[3]全剧以豪雄盖世的非凡气度和激然昂扬的斗争精神展现喜剧性的 “超人化”形象——关羽。

1.侧面烘托,正反对比凸显关羽精神气度。第一折,鲁肃定下三条计策请关羽赴会,就借东吴元老乔玄之口列举关羽的英雄事迹,表现关羽之神勇:

【鹊踏枝】他诛文丑逞粗躁,刺颜良显英豪。他去那百万军中,他将那首级轻枭。

第二折,用司马徽对鲁肃邀请赴宴一事前后剧烈的反差,极力烘托关羽的英雄本色,司马徽要求鲁肃:

【倘秀才】你与我躬着身将他来问候。……大夫,你与我跪着膝连忙的劝酒;饮则饮、吃则吃、受则受。道东呵随着东去,说西呵随着西流。

关汉卿着意在开场用乔玄、司马徽的态度侧面烘托出关羽高大神勇的英雄形象。

2.铺垫手法,渲染关羽无畏精神。第三折,借关羽与关平的几次问答,展现关羽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 “超人化”形象。关平担心父亲此去危险怕 “落在他彀中”,关羽答道:

【上小楼】你道他 “兵多将广,人强马壮”;大丈夫敢勇当先,一人拚命,万夫难当。…… (正末唱)你道是隔着江,起战场,急难亲傍;我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将关羽的韬略过人、武功盖世形象凸显出来。

3.正面冲突,高潮迭起中完整展现关羽形象。第四折,诗笔抒情,展现关羽英雄情怀:

【双调】 【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接着展开面对面的激烈冲突,其间三次拔剑:

我这剑戒,头一遭诛了文丑,第二遭斩了蔡阳,鲁肃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

今朝索取荆州事,一剑先交鲁肃亡。

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段!

关汉卿不惜偏离历史真相丑化鲁肃形象,突出关羽镇定从容,打破鲁肃周密计划,逼迫鲁肃送他返回,完整的刻画了智勇双全、有抱负有气节的完美无瑕的 “超人”形象。

(二) 《西蜀梦》的悲剧性 “超人化”形象——关羽、张飞

《西蜀梦》同 《单刀会》剧情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故事情节、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上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仅存元刊本不能窥其全貌。以刘备做了“大蜀皇帝”,而功勋显赫的忠良关羽、张飞却遭卖国奸贼陷害致死为结局,全剧自白式血泪控诉揭示出一个悲剧: “超人”死了。关汉卿用深沉的感情、愤慨的语言,控诉 “超人”的悲剧,塑造了悲剧性的 “超人化”形象——关羽、张飞。

1.使臣的自白——悲愤惋惜。第一折,用使臣之口,写了昔日关、张的英雄事迹,与今日蒙冤惨死强烈对比,抒发 “超人”死了的悲愤惋惜:

【金盏儿】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今日被坏人将你算,畅则为你大胆上落便宜。

【醉中天】义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曹孟德。倒大个张车骑。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

2.诸葛亮的自白——矢志报仇。第二折,诸葛亮观星见: “据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 “东吴国一员骁将,砍折俺西蜀家两条金梁。”悲愤之下矢志报仇:

【牧羊关】张达那贼禽兽,有甚早难近傍?不走了糜竺、糜芳!咱西蜀家威风,俺敢将东吴家灭相。我直教金鼓震、倾人胆,土雨溅的日无光;马蹄儿踏碎金陵府,鞭梢儿蘸干扬子江。

3.关、张的自白——血泪控诉。第三折、第四折,写昔日英豪今日冤鬼,生则身兼天下,死却无人救援,张飞哭道:

【滚绣球】俺哥哥丹凤之目,兄弟虎豹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蟹泥鳅!我也曾鞭督邮,俺哥哥诛文丑,暗灭了车胄,虎牢关酣战温侯。咱人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壮志难酬!

在人们心中早已 “超人化”了的关羽、张飞在《单刀会》和 《西蜀梦》中喜、悲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对比意味强烈。

二 元杂剧中 “超人化”形象的成因及其特殊地位

在元杂剧中市井小民逐渐占据主导之时,类似于关汉卿的这种对历史人物的 “超人化”塑造,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并且给那个时代的文人、平民带来了心理上的安慰和鼓舞,展现的是整个民族的思想共鸣和民族感情。

(一)历史人物 “超人化”形象的成因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英雄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元代异族统治,民族矛盾尖锐,社会黑暗,科举之门长期关闭,仕进之路长期阻塞。汉族文人低下的社会地位,造成民族的骨气、文人的自豪在异族的铁蹄和压制下得不到舒展。在统治者不能涉足的杂剧领域里,剧作者只能托古讽今,在杂剧中创造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超人化”了的历史人物就是其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1.“超人化”的历史人物是民族心理的寄托。《单刀会》缔造的是英雄、忠良的传奇,刻画的是胆略不凡、威武难犯的 “超人”形象。关羽为捍卫蜀国权益明知有诈毅然单刀赴会,在正面冲突中态度坚决、言辞激烈,毫不受人威胁,具有典型的英雄性格。作者以喜剧作结,通过对关羽维护汉家天下的歌颂,对反抗强暴的坚决和果敢的渲染,都代表了在元代异族统治下汉族人民勇于反抗、维护民族利益的民族心理。

《西蜀梦》中斗争焦点是忠良和卖国贼之间的冲突,如郭涤 《〈西蜀梦〉考评》中所说:“关汉卿是金元时期的汉人”, “《西》剧的情节与南宋王朝内部主战的民族英雄同卖国投降的奸臣之间的斗争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4]。 “超人化”英雄人物的悲剧,悲哀地承认了民族的无力,承载着异族压迫下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愿望。

2.“超人化”的历史人物是文人士子理想的寄托。在元代蒙古族统治下,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等级划分,使汉族文人陷入了 “九儒十丐”的艰难境地,文人或终身不仕,或屈居下僚。就关汉卿身份的探讨有很多,冯沅君在和胡适通信讨论中提出“两个关汉卿” (一个是金移民,曾任 “太医院尹”;一个是元人戏剧家)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天骥 《关汉卿和关一斋》进一步阐述: 《录鬼簿》中收录的关汉卿 “主要活动于元代,没有做过官,一生写过很多杂剧”[5]。我们大致可以肯定 《单刀会》和《西蜀梦》的作者关汉卿可谓社会地位低微,不曾跻身仕途。可以说, 《单刀会》、 《西蜀梦》两部剧是底层文人关心国家命运、有志不得展的不平之鸣。《单刀会》神话了关羽形象,剧作家将自己的理想和命运寄托在 “超人化”的关羽身上; 《西蜀梦》是对现实中自身沉沦、有志不得的失落感的申诉。可见不论是成功的关羽还是惨死的关、张,这样历史人物的“超人化”形象,都是文人士子的精神寄托。

(二)悲喜对比下 “超人化”形象在元杂剧中的特殊地位

“超人化”的历史人物是民族心理的寄托,是文人士子理想的寄托。对 《单刀会》和 《西蜀梦》喜与悲的不同处理,是民族和文人这种寄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相对化和戏剧化,揭示的是元代社会人民希望恢复汉室、复兴科举、提高文人地位的普遍的愿望和梦想。这不仅在杂剧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是在杂剧的传播中,潜在的深化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感情。这样的历史人物 “超人化”在元杂剧中是成就卓著的,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关汉卿的两部历史剧 《单刀会》和 《西蜀梦》是元杂剧中 “超人化”形象塑造的典型和成功范例,剧情故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故事情节、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上两剧都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一悲一喜, “超人化”形象的兴与亡寄托了汉族的民族感情和汉民族知识分子的抱负与不平。在元杂剧中这两部剧是成功的,不仅归功于关汉卿纯熟的艺术手法和驾驭语言的非凡能力,更要归功于两部杂剧所根植的深切的汉民族希望复兴、驱除鞑虏的民族心理和知识分子矢志报国的理想愿望。两部剧的成功是关汉卿个人的成功也是汉民族希望复兴的期盼。

[1]鲁 迅著,郭豫适导读.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王季思.全元戏曲(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刘建坤.关汉卿研究学术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91.

[4]张月中.元曲通融[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600.

[5]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评论丛刊(第九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72.

I207.309

A

1674-3652(2012)05-0129-03

2012-03-15

徐丽丽,女,山东淄博人,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赵庆来]

猜你喜欢

单刀鲁肃关汉卿
关汉卿
鲁肃的深谋远虑
戏词救命
单刀双掷开关在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基于E/D工艺单刀八掷MMIC开关设计
误读鲁肃
关汉卿巧言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