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真年代》与《伊坦·弗洛美》中受压抑的男性形象分析①

2012-08-15戴福丽

关键词:伊迪丝纽兰弗洛

戴福丽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纯真年代》与《伊坦·弗洛美》中受压抑的男性形象分析①

戴福丽

(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对于伊迪丝·华顿的作品,尤其是小说,读者更多的关注她笔下受压抑的女性形象,多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进行评论。可实际上,华顿同样关注男性的生存状态,对男性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例如《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他们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华顿笔下比较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纽兰·阿切尔;伊坦·弗洛美;受压抑的男性形象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两部小说《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故事背景是完全不同的,两位男主人公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也是截然不同的。《纯真年代》描述的是老纽约的上层贵族阶级,小说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家世显赫,和纽约最有权势的人交往深厚;而《伊坦·弗洛美》中的伊坦只是一个小小的磨坊主,生活在新英格兰偏远的农村。

尽管这两位男主人公生活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然而,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共同之处——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首先,两位主人公都接受了比周围人更好的教育,见识更广,因此他们的思想意识与家庭成员总有差距。其次,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社会圈子里,所以当时代变迁、新事物频繁出现时,他们与周围人的看法又格格不入。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自己的想法,却都不能自由表达和顺利实现。最后,两部小说都由凄美的爱情故事贯穿始终。在悲情的三角恋情中,两位男主人公都遇到了真爱,并深陷其中,但最终都无法得到真爱,只能向现实低头。他们都承担了对家庭相对较大的责任,但对自己的婚姻爱情却不能做主,他们无法摆脱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束缚,最后只能做出牺牲,他们一直渴望的自由也因此化为泡影。

一、受压抑的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即社会传统和家庭责任对个人发展的约束。

阿切尔出生于老纽约的老派家族,生活富裕,有权有势,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职业和婚姻早就按照有闲阶级的传统被安排好了。他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则,这是不容打破的。他和梅·韦兰的婚姻更是众望所归,使得两大家族得以强强联合。可他偏偏是和别人不同的,他读书多,见识广,因而想法就更多一些,对事物的看法自然和周围的人不一样。他渴望自由,有自己的理想。周围的一切墨守成规和循规蹈矩让他厌烦,他想挣脱这种束缚,但他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些守旧派也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只有压抑自己。当非传统的代表梅·韦兰的表姐艾伦·奥兰斯卡出现后,她“搅乱了那些根深蒂固的社会信条,并使它们在他的脑海里危险地飘移”[1](P37)。他们有共同的爱好,都崇尚自由,因此很快互生爱慕之情。艾伦·奥兰斯卡重新点燃了阿切尔内心的火花。然而,这是以梅·韦兰为代表的守旧派和传统派所不想看到的。当他们察觉到一点苗头,就会从中作梗,出来阻拦。在他们几次“杀人不见血”的阴谋过后,艾伦·奥兰斯卡和阿切尔的爱情终究还是化为泡影。

相比之下,伊坦的出身就差了很多。虽为农民出身,但他也有一定的文化,读了一年的中等技术学校,还曾有过当工程师的抱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根本无法继续学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贫穷是造成伊坦人性压抑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他所生活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他所在的村庄非常贫穷、闭塞,几乎与世隔绝。内心孤独的伊坦和大自己七岁、一直照顾病重母亲的细娜结婚了。冬天的斯塔克菲尔德镇冰天雪地,“但是对于伊坦而言,家里也是一片冰凉,因为他的生活里没有爱和温暖。”[2]细娜性情古怪,还是个药罐子,长年服药,花去伊坦好不容易挣来的几个钱,阴郁压抑的环境让伊坦更加苦闷。而表妹玛提的到来,使“他的房子里有了一点儿有希望的年轻的生命,像冷炉里头生着了火一般”[3](P18)。玛提年轻、漂亮,有活力,性格活泼、开朗,伊坦立即爱上了这个小姑娘。两个心心相印的青年暗恋了一年,伊坦这个“判了无期徒刑的囚人”的“一线光明又将被人扑灭”[3](P67)。妻子细娜以病重为由,找了一个强壮的女孩来代替玛提,面临绝望的一对恋人只能选择以死来寻求解脱。

二、受压抑的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即内在的弱点。两位男性性格懦弱,所谓的道德良知也是导致他们受压抑的重要的主观因素。

阿切尔是一个勇敢的懦夫。他渴望自由,厌倦了有闲阶层的那些成规,对事物总有自己的见解。即使这样,从小在传统中长大的他也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不敢轻易表达。之后,在与艾伦·奥兰斯卡的恋情中,他更显得犹豫不决,缺乏行动的勇气。在守旧派的几番联合重压之下,虽明知是阴谋,艾伦·奥兰斯卡为维护家族声誉和表妹的幸福主动放弃,阿切尔也毫无反抗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伊坦的内心也是脆弱的。他辍学后在家照顾病重的母亲,母亲去世后他没有去追寻自己的理想,而是稀里糊涂地和照顾母亲的细娜结婚了。可是,在细娜身上,伊坦找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他们之间也没有爱情可言,再加上生活拮据,他的生活苦不堪言。面对这一切,伊坦选择了默默忍受,并没有做出抗争。表妹玛提的到来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重新点燃了他内心压抑的欲望之火。但已经有家室的他并不能名正言顺地追求自己的真爱,他也没有勇气去表白,一直将感情埋藏在心底。他曾想到和玛提私奔,可又带着重重顾虑,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虽表露真情,却以双双自杀的方式来殉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求死不成,却成残废,继续在痛苦中备受折磨。

外在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内在性格的软弱以及内心的道德顾虑致使两位男主人公的人性受到压抑,不能自由释放。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华顿在《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这两部作品中对男性的生存状态还是很关注的。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是典型的受压抑的男性形象。他们原本枯燥、沉闷的生活,由于真爱的出现,变得不再平静,内心沉睡的渴望随之爆发了。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内心的道德障碍,纽兰·阿切尔和伊坦·弗洛美的希望再次破灭。最后,他们只能屈服于现实,变得彻底麻木。

不过,如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则可以更清醒地看待这些现象。如果主人公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真实的自我,那他们的生活就会大不一样。遇到心上人之后,如果他们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共同面对外在压力和道德障碍,克服内在的弱点,勇敢追求真爱,那么实现理想,过上美好、和谐的生活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1](美)伊迪丝·华顿.纯真时代[M].赵兴国,赵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熊净雅,隋刚.论伊迪丝·华顿《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2).

[3](美)伊迪丝·华顿.伊坦·弗洛美[M].吕叔湘,蒲隆,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叶利荣E-mail:yelirong@126.com

I106.4

A

1673-1395(2012)08-0017-02

2012-05-10

戴福丽(1982—),女,安徽宣城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① 本文属黄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XSK010)产出论文。

猜你喜欢

伊迪丝纽兰弗洛
幸福有时候就是一步之遥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山景
星星
弗洛普西的小兔子的故事
宠物狗弗洛比
浅析《纯真年代》的爱情悲剧
钉子户伊迪丝
一个医生的生与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双重性格
——小说《纯真年代》纽兰·阿切尔形象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