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肠切除术中阑尾根部置管引流9例临床分析

2012-08-15朱炳榕陈晓红林美云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根部

朱炳榕 陈晓红 林美云

自1995年1月~2012年7月,我院对左半结肠和末端回肠病变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9例,急诊行I期肠切除吻合术,通过阑尾根部置管于吻合口近端肠腔内减压引流,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龄22~60岁,平均45岁。住院日17~35天,平均22天。均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急诊入院。腹部X线平片均见不同程度肠管扩张及液平面。其中左半结肠癌并发梗阻5例,乙状结肠扭转坏死1例,降结肠外伤性肠坏死2例,末端回肠绞窄性肠梗阻坏死1例。全组均在入院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静脉滴注抗生素等综合治疗,症状无好转而急诊手术,均在48小时内手术。所有病例均获病理确诊。

2.方法 本方法常规切除阑尾,阑尾根部置管,在左半结肠切除时将引流管置于升结肠内,而末端回肠切除时则将引流管通过回盲瓣送至吻合口的近端肠腔内。术中利用引流管行肠道灌洗。肠吻合遵行“上要空、中要松、下要通”的原则,保证吻合口无张力、血运好。术后每日扩肛1~2次。

3.拔管指征术后二周病人体温正常,无腹胀及腹膜刺激征,饮食排便正常后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引流管多能自行闭合。如出现少量粪瘘,可用凡士林填塞,并给口服导泻药减少盲肠积气,有利于造瘘口的闭合。

4.结果 本组无吻合口瘘的发生,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对症处理痊愈出院。

讨 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手术的根治性,同时又要考虑到病人的耐受性。在肠道未作充分准备条件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急诊施行I期肠切除吻合术,术后吻合口瘘是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吻合口瘘,必然引起腹膜炎,切口感染等,死亡率较高。对于右半结肠或小肠行I期切除吻合已得到普遍认同,对于左半结肠癌治疗仍有争议,近年来I期切除的报道日见增多[1-2]。笔者认为I期手术吻合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必要的准备、术中肠管内冲洗、术后肠管张力不高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术后肠管张力高是吻合口瘘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若术后肠腔膨胀、张力增高,将直接影响肠管血供和导致吻合口肠壁肌层分离,肠腔内细菌繁殖,毒素作用使吻合口肠壁坏死。经阑尾根部造口置管于吻合口近端的肠腔内,术后可排除肠腔积气及部分粪便,加上术后扩肛,减低了肠腔内压,控制了肠道细菌的繁殖,使吻合口在无张力、低细菌浓度条件下愈合。本组急诊施行一期肠切除,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减少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但是对全身情况差,有重要脏器能能不全者;腹腔污染、肠壁水肿严重者;休克难以纠正者及肿瘤与周围组织浸润固定和远处明显转移者,为挽救患者生命,仍以分期手术为宜。

1 彭志弓,舒柏荣,张克男,等.大肠癌肠梗阻843例外科处理临床分析[J].腹部外科,2005,5(2):277.

2 朱亦龙,吴增安,杨信雄,等.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探讨[J].陕西肿瘤医学,2002,9(3):181.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根部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降低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辐条根部缩孔报废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苗木栽植时根部的处理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