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俯卧位在ARDS中的应用

2012-08-15高云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21期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套管

高云

俯卧位在ARDS中的应用

高云

目的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机械通气;监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室实施俯卧位辅助通气患者16例,均有以下共同点:①有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②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呼吸窘迫;③顽固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200 mm Hg(1mm Hg=0.1333 kPa);④胸部X线检查两肺浸润阴影;⑤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考虑患者出现ARDS。予气管切开并呼吸机辅助呼吸,予俯卧位通气(1 h/次,2次/d)后血氧饱和度好转,6~10 d后成功脱机。

2.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机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部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害,早期呈肺泡和肺间质水肿,进而发展为肺纤维化。俯卧位时水肿液重新分布,肺内气体重新分布使得背侧的萎缩的气泡复张,全肺的通气情况得到改善。同时在肺灌注不变的情况下,背侧肺通气增多,可改善通气血流比,从而减少肺内分流,俯卧位时因心脏直接指向胸骨,肺脏几乎不受心脏重量影响,从而改善通气与血流情况[3]。

3.俯卧位的实施及方法

(1)俯卧位的实施:为患者准备好床面必须柔软的床,由4人同时实施转变体位。一人负责头部并注意保护气管导管的连接,一人负责其他线路、导管的连接,两人各站于患者两侧准备翻身。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给患者镇静,以减低患者卧位转换而产生的不适。在置患者于俯卧位之前,评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况和对卧位改变的忍耐力,可将患者慢慢向右转45°角,使患者感到舒适,同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如5 min内参数转为正常,即证明患者可以耐受俯卧位。

(2)具体方法是:①将枕头或泡沫垫置于头、胸、骨盆、膝;②双臂自然放在头面部两侧,方便肩关节和上肢活动,避免臂丛受压。一侧上臂与身体平行,另一侧臂置于头面部,肘自然弯曲;③头面部朝下或面向左、向右均可,手臂和腿朝着与面部一致的方向自然弯曲;④下肢应避免膝部受压,避免踝关节前软组织过度伸展、肌腱缩短,压迫腓骨头导致神经损伤;⑤俯卧位后,检查各种管道,使气管套管位置合适,与呼吸机管道连接好。

护 理

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全面了解进行俯卧位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鼓励咳嗽、咳痰,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成功率。

2.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使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记录翻身前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参数。俯卧位前后整理好心电监护导线,翻身时电极片置于免压部位或安置于背侧,注意观察、记录心电监护效果及各参数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大夫,并积极配合处理。

3.引流管护理:在翻身过程中,要防止血管内管路及气管插管的脱出,可据患者情况,适当给予镇静或肌松剂,保证患者处按静状态,为防止引流液逆流引发感染,翻身时切记夹闭各引流管,至少4人协同搬动。翻身后立即开放引流管,检查各引流管,如有滑脱、扭曲,移位等 ,及时妥善固定,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性质等各项指征,保证通畅,达到有效引流。

4.呼吸机管理:俯卧位前调整好呼吸机管道支架位置,能间断脱机者予100%氧吸入2 min后短时间脱离呼吸机,避免翻身时牵拉气管插管或套管而引起呛咳与不适。俯卧位时避免气管套管口被堵及导管移位,翻身后整理及检查呼吸机管道,防止扭曲、折叠,调节呼吸机支架适应体位改变,避免牵拉气管套管或气管导管。因重力作用口鼻腔内可有大量分泌物流出,应派专人监护,垫上软纸或敷料,并及时更换,保持干燥。每30~60 min拍背1次,以促进气体分布均匀及气体交换,促使痰液排出。俯卧位给呼吸机管理带来难度,要克服困难,定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呼吸机应用效果,严格无菌操作,观察记录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5.基础护理:做好基础护理,使床铺清洁、干燥、整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为防止压疮的发生,要经常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此外,为避免患者口腔和泌尿系统的感染,要做好口腔护理和尿道护理,每天至少两次。提醒患者多喝水,做好气道的温化及雾化,使痰液易于咳嗽,感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讨 论

俯卧位通气的主要优点是可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和吸入氧浓度(FiO2),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因此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4]。俯卧位通气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堵塞,保持气道通畅,由于体位引流的作用,俯卧位时呼吸道分泌物会增加,可利用俯卧位给于充分拍背,促使气体均匀分布,加强气体交换,促使痰液排出。另外,俯卧位可缓解患者背部和臀部的压力,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有利于压疮的护理及早日康复。

1 张水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俯卧位的方法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4):159.

2 毕严斌.俯卧位体位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3):153.

3 陈妙霞,陈昕,王雪华.卧位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8):1 141.

4 苗玉良,李金宝.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243.

014040 包头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包头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肺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紊乱,临床上以顽固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达50%~70% 左右[1]。目前提高吸入氧浓度和使用呼气末正压是常用的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手段,但都有一定的缺点和并发症。近年来发现对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是改善氧和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2]。

猜你喜欢

血氧饱和度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糖臬之吻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巧用有机物的不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