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为例

2012-08-15黄凌宇李秀莲王景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商学院国际化办学

黄凌宇,李秀莲,王景涛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为例

黄凌宇,李秀莲,王景涛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经济全球化而生,旨在加强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法,引进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强化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实施“素质+外语+专业技能”培养,以期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跨越。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办学

21世纪的今天,全球化正在跨越各国疆界,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日益成为全球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巨大的跨国高等教育市场,国际化将继续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促使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尽快达到一个新的标准,实现新的国际化跨越。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与竞争能力的人才。许多国家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制订了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美国在90年代初制订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强调教育的国际化,并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即采用“面貌新颖、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标准。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韩国“21世纪委员会”提出的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言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对各国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日本在8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中提出:“只有做一个出色的国际人,才能做一个出色的日本人,在国际社会中要想生存下去,除了牢固掌握日本文化,还应该对各国的文化和传统加深理解”。日本在教育国际化中还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懂技术、通外语、会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知识,能够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环境。”总之要“培养在国际社会中被信赖和尊敬的日本人”。中国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二条关于高等教育的任务中,也明确提出了“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连民族学院设立了国际商学院,跨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一大步。根据大连民族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国际商学院确定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即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国际、国内相关政策、法规和准则,了解当代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具有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国际合作办学

大学自欧洲中世纪产生以来,就被赋予了国际性的灵魂,注定了大学在繁衍生存过程中的开放性、流动性与合作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不断发展。以2003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标志,国际合作办学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有力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与经验,积极引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行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自2007年起,学院通过学校与欧、美、日、韩等11个国家和地区,49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目前已送出一批跨国、跨校和海外短期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2]。

从人才培养角度,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合作办学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即融合型模式、嫁接型模式和松散型模式。融合型模式包括四个主要环节:首先,引进国外大学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相关教学手段;其次,聘请国外大学的教师来本院讲课,派遣本院教师去国外大学进修;第三,引进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实践环节、案例教学等;第四,以双语授课。嫁接型模式分为2+2模式、3+1模式、3+1 +1模式,即在国内、国外分学期学习,互开课程,互认学分,互发文凭和学位证书。松散型模式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学,以及选派学院教师去国外大学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选派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培养[3]。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实施国际合作办学以来,积极引入国外先进高等教育思想和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和优化现代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构筑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为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国与世界文化领域合作与交流的空间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立足本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背景之中,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优点,全面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针对国际化人才输出的需要,增设国际方向班和外语强化班,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1.国际方向班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06级开始,增设了国际商务(英语强化)专业方向,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从2009级起,分别增设了国际会计与国际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3]。

国际商务(英语强化)、国际会计和国际财务管理(以下均简称国际方向班)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分班,采取笔试、面试以及对《大学英语》课程成绩、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等综合考核进行选拔。国际方向班学生的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及英文原版教材。现已开设的双语课程有:《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国际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运作》《管理会计》《会计学》《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准则》等。此外,国际方向班还开设了《外贸函电》《商务英语》《会计英语》《高级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语》《外贸英语口语》等英语课程。

国际方向班注重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外语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国内外高校调研,国际方向班开设的双语课程和英语课程以及选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均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教育同步。为国际方向班讲授双语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教师全部具有海外留学、讲学或培训经历,了解或熟悉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并能将其成功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外国专家和外国留学生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不但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同时增强和培养了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国际方向班“素质+外语+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初见成效[4]。

2.外语强化班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施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的必备条件。2011年,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设立英语、日语、韩语强化班,旨在培养和输出适应国际合作办学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经过两年的外语强化训练,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日语、韩语)语言基础,熟练的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能力,了解与所学语言相关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政治、经济等宽广的社会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达到留学国家对语言水平的要求。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英语强化班增设了24学分(384学时)的英语课程,以强化学生外语能力、提高外语水平,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前景展望

2004年4月,美国哈佛大学提出哈佛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以及国际经验,除了学习外国语言外,更应该有出国留学、研究或工作的经验;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对他们的大学生都提供至少一项国际研究或者实习生职务。目前欧洲每年有超过140,000个学生参加海外实习计划,各会员国之间学历证件可以相互承认通用。日本文部省也宣布,通过简化外国学生入学申请、签证手续,以及设立外国学生低息贷款、提供奖学金等计划,希望未来10年能加倍吸引留学日本的外国学生。中国也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高等教育购买能力与支付能力也在同步提升,用于教育的投资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上升,加上教育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民众转向接受国际优质高等教育的消费行列。

综合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利于传播国内、国外的先进科技与学术成果;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国际融合,加深各国之间的理解与相互尊重;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创新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国教育水平与内涵,弥补教学资源的匮乏。高等教育国际化、开放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实行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努力为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探索出一条国际化、多元化的特色之路。

[1]周作宇.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的国际责任[J].大学教育科学,2011(6):22-25.

[2]赵哲,陶梅生.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多维动因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7-49.

[3]杨德广,王勤.从经济全球化到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0,23(4):289-293.

[4]邓琪,许骏.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08,14(4):140-144.

(责任编辑 董邦国)

Designs and Practices on Personnel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Higher Education——A case study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HUANG Ling-yu,LI Xiu-lian,WANG Jing-t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ized higher education was born to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 among countries and cultivate personnel with international consciousness,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designs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on international and foreign languages class in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are aimed at international view,in which internationalized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re used,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s are introduced,bilingual teaching and English teaching are highlighted,“quality+foreign languages+professional skills”model is performed.

internationalized higher education;personnel cultivation;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me

book=4,ebook=112

G642

A

1009-315X(2012)04-0430-03

2012-03-05;最后

2012-05-07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资助项目(01-274412-4);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资助项目(2012LSLKTJYX-10);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资助项目(11057)。

黄凌宇(1972-),女,辽宁辽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化教育、跨文化沟通、碳汇产业以及国际贸易研究。

猜你喜欢

商学院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HICOOL商学院 集结来自世界的科技力量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