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草原碳汇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探讨

2012-08-15师颖新艾伟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碳汇草原交易

师颖新,艾伟强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内蒙古草原碳汇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探讨

师颖新,艾伟强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碳汇市场能否最终形成,关键在于:一是如何理解碳汇市场的“追加性原则”;二是谁将成为草原碳汇的购买者。对流传甚广的一些错误说法进行了澄清,并提出发展内蒙古草原碳汇市场的“三步走战略”:做好草原碳汇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参与国内区域性碳交易;争取在国际双边碳交易上有所突破。

内蒙古;碳汇市场;可持续发展;追加性问题;双边碳信用

一、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与碳汇市场的关系

草原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近几十年来,由于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气候暖化及管理不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草原沙化严重,草原面积迅速减少。而作为草原面积最大的内蒙古自治区,其草原多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尤其脆弱。面对草原危机,对草原的保护必须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段。

近些年,国家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重视,广泛实行禁牧、轮牧等政策,并从财政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但是,仅依靠国家财政不是长久之计,草原地区应该开创更多的渠道,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最近在国内外受到热议的“碳汇市场”不失为解决草原保护问题的治本之策。

所谓“碳汇”,指的是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及机制。与碳汇相对的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所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等手段,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放量,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目前有关碳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碳汇上,而关于草原碳汇的研究则刚刚起步。

中国草原面积是森林的两倍,内蒙古地区草原面积则是森林的4倍,而陆地上有一半的碳源靠草原来固化。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约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由此推算,中国60亿亩草原固碳能力为6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6亿吨。内蒙古13亿亩草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亿吨[2]。假如按照1吨二氧化碳排放权10欧元计算[3],仅内蒙古一个地区的草原碳汇交易金额可以达到60亿欧元。假设能从国际上获得这笔资金,并将其用于中国草原的开发和保护,改善草原牧区的环境,提高牧民的收入,将能极大地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近年来,中国很多地方及有关人士,呼吁尽快开展草原碳汇的研究和示范工作。但现实中,草原碳汇一直是“有行无市”。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森林碳汇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项目规则复杂、交易成本高、实施过程繁琐,即使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很少接受林业碳汇项目。现实中,碳汇林不像水电、风电,项目一运转就有显性效益,碳汇林在实施过程中,最长的要五六十年,过程非常漫长[4]。

中国的草原碳汇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政府、媒体、民间都在企盼,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潜能非常大的市场,希望能通过对草原碳汇的开发和利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草原牧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草原碳汇的买家在哪里?如果没有买家,如何形成碳汇市场?所以制定明确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必要的,应有计划地发展中国草原碳汇市场。

二、发展草原碳汇市场的基础条件

1.“追加性问题”的误解

目前国内的现有研究中,大多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京都议定书》中,存在着一个追加性问题。就是说,《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必须是追加产生的。进一步细分的话,存在着环境的追加性、投资的追加性、以及财政的追加性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5]。

比如说,环境的追加性,指的是由于某个项目实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换句话就是,如果没有清洁发展机制也会实行的项目,则很难获得碳信用的认证。投资的追加性则指,如果没有清洁发展机制,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企业就没有可能实行的投资。财政的追加性,则把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排除在清洁发展机制之外考虑。

以上阐述的是,不是只要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或者吸收温室气体的项目,就有可能获得清洁发展机制的认证。已经存在的,或者本来就有可能发生的项目,则难以获得有关认证。由此来说,虽然中国草原面积很大,但根据草原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来预计可以获得的草原碳汇交易的数量,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实际中有可能发生的草原碳汇交易的数量,无疑将会远远小于现有草原固碳能力计算的交易数量。

2.发展草原碳汇市场的基础条件

具体到内蒙古地区,虽然有13亿亩草原,但有多少可以用来参加碳汇交易?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假如不采取任何追加的措施,根据目前的规则,就没有可能获得碳信用,也就没有可能进行任何碳汇交易。

应该说,清洁发展机制是用市场化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创新,其主要目的还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中国发展草原碳汇,也不能急功近利,只看到碳汇交易带来的好处,而忘记了减排的基本功能。

当然,合理利用来自于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开展草原碳汇交易,是典型的双赢战略,应该得以推广。当务之急就是:发展草原碳汇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条件?

在草原牧区可以采取的措施很多,例如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遏止草原退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建设;加强草原灾害防治,提高草原覆盖度,增加草原碳汇。

He doesn’t pay as much tax as we do/as us.他没我们交的税款多。

根据Conant的研究[6],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增加土壤的生态有机质,而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增加土壤的生态有机质,同时会提高草原的碳吸收能力。国外开展的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关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效果如下:施肥(39%)、改善放牧(24%)、轮作(15%)、种植当地蔬菜(15%)、豆类植物吸收(4%)、草吸收(2%)、引入土壤虫类(1%)、灌溉(1%)。碳吸收功能在最初的40年达到顶峰,而土壤表面10 cm的土壤具有最强的吸收能力。

毫无疑问,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的草原具有不同的碳吸收能力。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对草原的影响也不同。另外由于其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草原,应该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然后科学度量其效果,这才是开展可持续的草原碳汇交易的基础。

为了开展草原碳汇交易,必须区分哪些措施是本来就可能发生的,哪些措施是追加产生的,对于相应的项目或者采取的措施的效果,既需要详细的规则,又需要有长期可信的研究观察数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开展草原碳汇交易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尤其是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及经验。那种认为草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就能够参加碳汇交易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有人认为,碳交易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市场,其交易额在将来有可能超过石油和股票市场的总和。现在,国内外都在积极争取,希望能早一点动手,早一点获益。但是,为了在国际碳汇市场上迅速取得进展,必须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积累数据经验,制订科学规划,并之以恒,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三、开拓草原碳汇市场的措施

1.国内强制减排制度的早期实施

中国虽然在近年内成立了数十家从事碳交易的各种名目的交易机构,但是相对来说只有最先成立的天津、北京、上海交易所有很少的交易量,而且主要是自愿减排。

在哥本哈根会议前,中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减少40%~45%,十二五期间,中国也制定了单位GDP减排16%的指标。但是,这些指标都属于相对指标,缺乏能够控制总量的绝对指标。如果没有CO2总量减排的绝对指标,相关部门就缺乏减排的强烈动机。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对影响全球的暖化问题做出积极的努力。而且,从实际来看,国内主要排放源来自于化石燃料,目前中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纯进口国,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即使单纯从国情出发,节能减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中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尽快制定强制减排的指标体系,并把其分解到各个地方和行业,认真贯彻执行。如果强制减排能够早期实施的话,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草原碳汇也会大有希望。

2.积极利用“双边碳信用机制”

现有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动框架下统一认定。一个项目从申请到获得认定的时间一般超过一年半、有的甚至两年以上,花费的成本也很高。所以,近些年来,一些国家提出来用更加简便的双边碳信用机制(Bilateral Offset Carbon Credit Mechanism)来代替现有的清洁发展(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只要两个国家之间达成了协议,两国的企业或者部门之间就可以进行碳交易相关的合作。采取这样的措施后,会大大促进国际间碳交易进程。

目前,美国正在积极推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欧盟则把注意力放在部门减排上。由于遭受地震、海啸、核电泄漏三重打击,日本减排的目标注定无法实现,目前也正在积极争取在国际上获得必要的碳信用。随着推出《京都议定书》,日本开始着力推进双边碳信用机制,已经和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签订了相关协定,预定于2013年开始实施。

对于内蒙古地区来说,应该积极同国际接轨,积极争取参加正在兴起的双边碳信用交易。由于内蒙古草原的面积广阔,一旦在国际上获得认证,将会产生巨大的直接效益。

3.国内市场的启动

2011年末,中国已经宣布,将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广东省和湖北省开展低碳试点,开展区域性碳交易。近期,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还获得亚洲开发银行75万美元的资助,用于建设碳交易平台和相关服务体系。天津市也准备率先在全国实行碳排放总量限制的政策。可以预计,如果上述七个省市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一旦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将会在全国逐步推广。如果国内及时采取碳排放总量限制措施,包括草原碳汇的碳交易市场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的。

四、草原碳汇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1.做好开展草原碳汇交易的前期工作

由于追加性问题的存在,普遍认为的草原碳汇功能实际上并不能直接参加各种碳汇交易。由于草原碳汇交易程序复杂,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还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积累管理经验。应该积极呼吁在中国开展碳排放总量限制措施,同时做好基础数据的调查研究工作。还要积极准备在内蒙古自治区内部模拟进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碳汇交易的试验,为未来发展积累经验。争取建立国内首个草原碳汇市场,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积极参与国内区域性碳交易

中国即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和广东、湖北七个省市开展区域性低碳试点,其中主要举措包括区域性碳交易。内蒙古应该积极关注碳汇市场的发展,与距离较近的北京碳交易所、天津碳排放交易所等机构合作,争取相关交易品种能够早日推出。还有争取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合作,把期货交易的有关经验应用于碳交易之中,理解和发现市场的价格机制,推出各种创新性商业模式。

3.争取在国际双边碳信用上有所突破

在国际上,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汇交易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而正在兴起的“双边碳信用机制”则有可能简化手续,提供新的可能性。利用国际上森林碳汇取得成功的经验,在国际市场推出草原碳汇产品。要积极把握机会,率先开发与日本的双边草原碳信用机制,争取在近期内获得成功,进而开发欧洲的部门碳信用市场,使内蒙古地区的草原碳汇交易真正走向世界。

总的来说,草原碳汇市场是全球碳交易的一部分。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碳交易正处在低迷期,中国虽然有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内蒙古自治区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使得草原碳汇。

[1]周珂.环境法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杰,陶乐.内蒙古应重视发挥草原碳汇功能[N].中国经济时报,2010-01-11(08).

[3]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R].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0.

[4]张玺.草原碳汇未被重视为何“有行无市”?[N].工人日报,2011-03-30(07).

[5]明日香寿川,竹内宪司.追加性问题再考[Z].2002.12.http://www2s.biglobe.ne.jp/~stars/pdf/additionality.pdf#search='カーボンクレジット追加性'.

[6]R CONANT,K PAUSTIAN,E ELLIOT.Grassland Management and Conversion into Grassland:Effects on Soil Carbon[J].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1,11(2): 343-35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 Carbon Sink Market

SHI Ying-xin,Ai Wei-qi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Inner Mongolia has the largest grassland in China and the potential of grassland carbon sink is very huge.But whether carbon sink market can achieve success or not depends on two key questions:first,how to explain the additional problem of carbon sink market?Second,who will be the buyer of grassland carbon sink.By clarifying some widespread misunderstanding,this paper provides‘three step’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arbon sink market in Inner Mongolia,which covers the following:make preparation for the carbon sink market,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ocal domestic market,and have a breakthrough in international bilateral offset carbon credit mechanism.

Inner Mongolia;carbon sink market;sustainable development;additional problem; bilateral offset carbon credit mechanism

F205

A

1009-315X(2012)04-0322-03

2012-03-03;最后

2012-04-1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0AMZ006)。

师颖新(1968-),男,陕西乾县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可计算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碳汇草原交易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山西省碳汇造林及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提升侗族传统农业碳汇积累的创新模式研究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