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院校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的探索
——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2012-08-15孙险峰刘淑华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办学学院

孙险峰,张 欣,刘淑华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民族院校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的探索
——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

孙险峰,张 欣,刘淑华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趋势。为进一步加快民族院校的国际化办学进程,应采取继续深化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构筑适合民族院校实际情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广泛建立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与跨国企业实践方面的深层次合作,为民族地区培养急需的国际化人才。

民族院校;国际化教育;合作与交流

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环境中,立足本国实际,面向世界与未来,通过多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事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以服务于本国与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及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对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产生了迫切需求,世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日渐明晰。2009年1月16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厦门大学做了《大学国际化和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报告,指出了高等院校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民族院校推进国际化办学的必要性分析

1.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关注国际性学科领域思想发展动向的高度敏感性,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以及进行国际沟通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等方面不断完善与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这对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推进具有充分的借鉴作用。

近年来,国内各个层次的高等院校也将国际化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但具体实施效果却有很大差别。根据2009年胡亦武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50所不同层次大学国际化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层次高校的基础条件差别,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效果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985”大学是国际化的最大推动者和受益者,其高素质的师资和学生是推进国际化的主因[1]。国际化对“211”大学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合作,提高了这些学校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师的国际交流和学生的互换培养,国外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一般院校也通过国际化,推动了学校学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了师生境内外的交流互动,从而带动了教学与科研的全方位合作,吸引到境内外更多的研究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总之,国内不同层次高校通过国际化办学均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改进。

2.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国际化人才

加入WTO后,国际化竞争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沿海加工业不断向西部地区转移,民族地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更大。针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极强的创新意识,能够掌握或精通某领域的国际化知识并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拥有独立的国际交往能力及跨文化、跨民族的沟通能力,这种类型国际化人才更是民族地区今后经济发展所紧缺的。大连民族学院作为民族院校的中坚,肩负着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二、民族院校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的对策建议

大连民族学院作为国家唯一设在沿海开放地区的民族高等院校,以“立足沿海,服务民族”作为办学方针,以“推进国际化战略”为契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采取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及外国专家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客观上,大连民族学院建校历史相对较短,在国内外知名度不是很高,与其他国家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存在一定困难。另外由于民族院校的生源中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同学习惯于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外语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进一步做好民族院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2]。

1.继续深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国际化办学理念有利于加快实现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通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使教师和学生接触最新的科技前沿,扩大国际视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大连民族学院应将国际化办学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和体现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组织保障、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师资培养、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从根本上改善国际化办学水平,逐步凝练出沿海开放地区民族高等院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和内涵,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大连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缘优势,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国际合作能力的国际型民族人才为核心,逐步将大连民族学院建成为培养民族地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基地。

2.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少数民族人才,应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下大工夫。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国际化师资,积极拓宽教师的国际交流途径,完善教师出国进修和访学制度。大连民族学院针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做了一些工作,提供机会进行外语培训,提高他们外语应用能力,提供专项资金,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赴新西兰、英国、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外高校进修学习,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学习国际化教学方法并取得经国际认证的双语教师资格证书。这些具有国外学习背景的教师通过定期交流、开展专门研讨会的方式,将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课题教学方法及学生实践的开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带给全体教师,对于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除了继续加强对本校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培养外,还应当大量聘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3.构筑适合民族院校实际情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细化分为理念与目标体系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人员(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服务体系的国际化、国际交流、国际合作等不同模块。不同的高校在国际化培养途径和内容上是有差异的,对于民族院校而言,必须结合自身师资力量和生源结构的特点,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论证,尤其是进行差距分析,然后制定与学校环境相符合的国际化培养战略。经验表明,民族学院应该以教学国际化作为主线,以课程体系的国际化作为突破点,以师资的国际化作为保障,在培养方案中,调整专业方向设置,推进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国际交流,展开高校间国际合作,精心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4.广泛建立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

国际化办学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包括课程内容设置的国际沟通、与教学和研究有关的学者与学生的国际互访流动、国际技术援助和合作计划,从而形成国际化的精神气质和氛围。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通过与不同国家高水平大学多种合作方式,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经常广泛的相互交流,实行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定期组织“全球视野——国际化教学活动月”,目前已经与美国、英国、丹麦、日本、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校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在活动期间,组织了包括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和国外银行的部门主管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介绍西方的经济现状、学术前沿问题,交流全球教育的现状以及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学习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上系列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学习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兼顾部分外语水平低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成为国际化教学活动的受益者,可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港、澳、台地区高校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国际化的经验,汲取这些经验对于加快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将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3]。

5.促进与跨国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跨国企业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活动,是推动政治、经济、教育等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之一。大连是沿海开放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在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当继续加强同坐落在大连的跨国企业合作与交流,使得更多的学生在没条件出国留学,或者在外语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掌握相关的国际业务规则和国际操作惯例,最终进入外国企业或合资企业开展工作,这也是国际化的一种现实表现。

三、结束语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向西部内陆地区的日益纵深发展,民族地区需要越来越多的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创新意识,掌握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具备多语种表达能力,掌握国际惯例,具有较强跨文化整合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大连民族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民族院校,要在“高水平”和“研究型”等方面和其他历史悠久的综合大学进行竞争难有优势。因此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凝练特色,形成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与其他民族院校相比,大连民族学院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国外大学交流与合作存在明显优势,将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亮点,这种定位合理。为进一步做好国际化办学工作,学校必须在人、财、物各方面加大投入,全力营造国际化办学的校园氛围,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扶持科研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化水平课程设置,逐步树立在民族院校中的国际化形象,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核心竞争力和认知度,打造民族院校的国际化品牌,将培养民族地区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化办学最终目标。

[1]胡亦武.中国大学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76-81,89.

[2]栾凤池.略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4):130-135.

[3]张国.我国高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应对[J].石油教育,2011(4):57-59.

(责任编辑 董邦国)

On Propell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UN Xian-feng,ZHANG Xin,LIU Shu-hu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order to expedit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we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reinforce internationalization ideology,promote internationalization among faculties,establish nurturing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which is adaptable to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expand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verseas universities,advance cooperation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and foste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who are greatly needed in minority regions.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ed education;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ook=4,ebook=100

G649.2

A

1009-315X(2012)04-0427-03

2012-02-25;最后

2012-04-05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资助项目(01-274412-4);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资助项目(2012LSLKTJYX-10);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资助项目(11057);大连民族学院教改资助项目(Y2011088)。

孙险峰(1969-),男,黑龙江明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金融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化办学学院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