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探讨

2012-08-15刘淑华孙险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

刘淑华,孙险峰,高 强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探讨

刘淑华,孙险峰,高 强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当前财务管理理论界与教育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今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和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实现了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应用型;国际化;培养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国际化需求激增。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有国际竞争力、熟练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端国际化人才,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国际化人才,主要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国际化框架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1]。应用型人才则指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则是两者内涵的结合,指既具备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框架的知识结构,还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的专门类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通晓国际化的规则,掌握着社会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并能从容应对国际化、市场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1]。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它对人才培养进行质的规定,也就是培养什么类型的人,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专业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为指导,与本学校、本学科的综合水平和现有办学条件相结合,同时要与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借鉴其他高校或专业国际化办学的成功经验,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国际化的总体目标应确立为“塑造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以大连民族学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为:立足沿海,服务民族,接轨世界经济,培养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中的“国际化”指加大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增强国际合作办学力度,取得IFM、CMA、CGA、ACCA等国外有影响力的财务与会计认证资格。具体通过引入国外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强化学生外语水平(特别是专业外语水平)等措施来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中的“高素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两方面。学生应通晓国内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基本内容,熟悉财务与金融相关基本理论和了解专业前沿发展;同时应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交能力、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发掘个人潜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应用型”则指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课程内容设计和选用教材的导向上。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国情与国际化相结合、从实用出发的特色。在教学环节,增加案例教学、实验课的内容与学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素质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

二、培养方案突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特色

这方面应多借鉴国内外著名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学生国际意识、外语、公关、对外合作交流等国际化能力的培养,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1.课程体系形成“2+2+1”的课程模式

第一个“2”是指两个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其中通识教育平台是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专业基础平台课形成专业教育的基础。第二个“2”是指两个模块设置,即专业课模块、实践课模块。最后的“1”则指国际化特色课程。国际化课程贯穿于平台、模块之中,要与培养目标和本校实际相结合进行设置。以大连民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在通识教育平台中应设置外语口语强化、商务外语课程。在专业教育平台中应设置国际商法、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贸易课程。在专业课模块中应设置国际金融、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国际商务等课程。并且以上国际化特色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等),均应采用外语授课或双语授课。在实践课平台,应着力于国际化实训平台(基地)建设,努力开拓一批所在地的跨国公司、进出口型企业作为实训基地。

2.课程设置体现财务管理与金融的交叉融合

国外许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通常设在管理学下的金融院(系),课程体系体现出金融与财务管理相融合的特征。如美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公司财务管理;二是宏观金融活动。前者包括公司财务决策、公司财务分析与诊断、国际财务管理、企业税务等内容;后者包括投资学、证券分析、期权与期货、外汇实务、金融法规等内容。

钱颖一教授认为,在中国“金融”通常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这两部分在国外都不称作金融(finance)。在国外,金融(finance)指的是公司财务或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两部分。为了避免混乱,钱颖一教授将国内的“金融”称之为“宏观金融”,而将国外的“finance”称之为“微观金融”。刘淑莲教授认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务管理学科研究范畴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所构成。

从实际情况看,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财务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与金融学及投资、融资问题有关。目前中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等相对落后,从教材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均沿用传统模式,有关金融学方面的内容并未完全融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不能做到有机结合。为此,应在专业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二者之间的交叉融合,可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设普通金融学有关课程,并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内外部统一,提高学生财务管理和金融驾驭的双重能力。

3.课程内容与国际财务管理师资格认证体系相对接

将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引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极为重要。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资格认证有国际财务管理师(IFM),也是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国际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迫切需要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IFM证书体系是由美国国际管理会计师协会(IMAA)推出,其考试课程包括经济与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国际财务报告解释与分析四部分内容。其中财务管理部分紧跟当今企业发展集团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国际趋势,涵盖了投资决策管理、资本机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资本经营、国际投资等核心内容。结合成功经典案例进行培训,不断穿插具有针对性的模拟练习,其训练对于学生实战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对学生谋求个人职业发展和潜力提升很有实效。同时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也是适用于应用型国际财务管理人才很好的证书考试类型。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设置与资格考试相对应的课程[2-3]。

4.实践体系凸显国际化特点

社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本科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应注意社会实践的国际化和多样性。以加强国际性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在校际方面,可以依教师研究专长成立教学研究小组,发挥集体合作研究优势,并与国外知名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联系,加强合作交流。特别是依托国际化合作办学,增加相同或近似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培训师资队伍,加速财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在校企合作方面,一是开拓一批跨国企业(国内、国外)、进出口企业、国外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二是通过咨询服务、研讨座谈、项目合作、资料提供、就业辅导等方式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师生能与企业实务界保持紧密的互动关系。三是从企业界积极选聘具有组织、行销、人力资源、财务等管理实务经验的人员作为师资,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与实务经验传授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三、培养方案体现差异化特点

财务管理专业在中国的建设历史比较短,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还需不断摸索和总结。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对人才提出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专业方向设计培养方案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有必要根据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分层施教,有差别地进行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例如可以尝试将传统的财务管理专业调整为国际财务管理方向班、资格认证实验班和普通财务管理班等层次;把系列主干专业课程建成精品课程,精心打造国际化特色专业。同时,将学校主导型学生评价体系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以此推动国际化办学步伐,实现“塑造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人才”的目标[5]。

2.根据培养方式设计培养方案

为了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可采取“对外输出”、“内部培养”、“内外结合”的培养方式。

(1)对外输出。即实行“3+1”或“2+2”项目班形式,与国外学校合作培养。前提是寻找合作对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培养方式需要实行一套新的独立培养方案,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课程体系考虑与国外院校的课程体系相对接。国内的一些课程聘请国外学校教师任教。

(2)内部培养。即普通财务管理专业班,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财务管理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按照如前所述的“2+2+1”课程体系模式构建。

(3)内外结合。试办“国际财务管理专业方向”班和“资格认证实验班”,实行完全国际化的培养方案,为下一步开设国际财务管理专业打下基础。通过国外教师与内部教师共同授课,国外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一起学习(可以招收外国学生)。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部分课程全外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部分课程双语授课,中外文双语结合。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当前财务管理理论界与教育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今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只有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实现了国际化,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当然成功的财务管理教育的国际化,必然是成功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1]彭敏.本科旅游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06):45.

[2]陈艳利.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0(08):19.

[3]刘淑华.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5 (04):46-48.

[4]张艳秋.财务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发展[J].会计之友,2006(04):72-73.

[5]刘淑华,刘东方,张旭丽.嵌入社会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 (2):140-143.

(责任编辑 董邦国)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LIU Shu-hua,SUN Xian-feng,GAO Qia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is a common task that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must face nowadays.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Only b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ltivating pla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teaching faculty and social practice can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be truly realized.

financial management;practical;internationalization;cultivating model

book=4,ebook=30

G642

A

1009-315X(2012)04-0423-04

2012-03-14;最后

2012-05-06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JG10DB069);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资助项目(01-274412-4);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项目(Z201147);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项目(Z201149)。

刘淑华(1963-),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责任评价、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国际化应用型财务管理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财务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