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人才本科培养方案的设计
——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012-08-15刘秀玲黄凌宇王景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双语国际化学院

刘秀玲,黄凌宇,王景涛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国际化人才本科培养方案的设计
——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刘秀玲,黄凌宇,王景涛

(大连民族学院国际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5)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国开放性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在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国际化改革中,需要确定好理念与基本原则,以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结合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阐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并从6个方面思考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类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中国急需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和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这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复兴和走向经济强国必须的智力人才支撑。换句话说,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中国复兴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持续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校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承担起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中国开放型经济更为直接相关,培养适应国际化的,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能够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把握商机,能开拓国际市场的外经贸人才的重要性,本文以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阐述本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与理念。

一、国际化人才本科培养模式及设计理念

由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模式不同,其所涉及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础不同。目前国内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这种模式,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外,课程体系主要按照合作办学中外方高校的要求进行设置,教学和成绩考核也按外方要求;另一种是实施“1+3”“2+2”或“3+1”培养模式,这是在取得中、外方高校学分互认的情况下,第1、2或第3年在国内本校培养,除加大外语教学,使学生具备出国的外语水平要求外,主要采用本校已开设的课程进行教学,后3、2或1年到国外高校完成后续课程,取得成绩;第三种是在现有高校培养模式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

上述第三种培养模式是在现有国内教育基础上的改革,目前较为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在短期内较为见效。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尽快培养出适应国内急需的国际化一般人才,经过社会实际锻炼后,可以养成满足高端的国际化需要,支撑中国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这种国际化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研究。

这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体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按照目标做好培养方案的设计。也就是从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为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设计好本专业课程体系[1]。

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根据国内中小学教育的经历,高校长期形成的教学实践,已经积累了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继承和发扬光大。也就是说,这种基于传统培养模式改革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采用适合国情的设计方法。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贯彻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修读要求、授予学位、学分与学时分配、教学计划进程表等组成,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完成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包括基础课、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课包括感性认识实践课、操作性实践课和综合性实践课。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身心、基本技能等基本素质的理论课程,包括思想和身心修养课、外语课、数学、计算机课等;专业(学科)基础课包括在掌握本专业技能前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学科大类课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因其属于经济学二级学科,同时又与管理学、法学等相关,需要开设这三个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性课程。专业课主要为满足本专业本科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与训练要求而开设。因此,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均需要贯彻国际化理念,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中国长期形成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国情的必然选择,支撑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没有包括中国高校在内对人才的成功培养,就不可能支撑当今社会经济的具大成功。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结合国内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遵循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2]。

1.维护现有人才培养的知识架构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均趋同,这与当前的现实相一致。基于此,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本着维护现有人才培养的知识架构为原则,防止出现只注重培养一般外语交流能力,却忽视系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自身专业能力的内化,导致无法适应时代要求。也就是说,设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影响学生根本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其国际化能力。围绕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需要从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方面着眼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2.加大基础外语课时,强化外语能力

由于国际化人才的基本能力是语言沟通,因此强化外语交流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一方面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后续开设的双语或全外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加大基础外语教学课时,借鉴高校成功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各专业灵活的外语课程设置方式和方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增大英语学时,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如在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是开设“大学英语”“英语视听说”各4个学期,而是需要开设各4个学期的“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通过强化英语教学学时和采用符合英语学习规律的课程设置方式,才能够保证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提高,奠定外语沟通的基础,使学生既能达到出国学习英语水平的要求,又能满足后续双语或全英语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

3.部分专业(学科)基础课采用双语教学

为了使学生具有专业和学科理论的国际化视野,需要对部分专业(学科)基础课实施双语教学。选取国外成型的,并与国内本专业对应的专业(学科)基础课,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同时加大这部分课程的学时。如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学”等采用双语教学,学时分别由48、56、48、48学时提高到各64学时。因为有了基础英语强化,使这部分后续开设的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才成为可能。同时考虑采用双语教学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增加必要的学时,以保证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4.分层教学,为外语能力强的学生设置全外语的专业课程

因材施教,加速提高部分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大连民族学院国贸专业在大三进入专业课学习前,对学生进行外语能力综合评价,根据成绩进行分层教学,对外语水平高的学生,开设全外语的专业课程。在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第四学期,综合前三个学期的英语成绩,列出前40名进入英语面试,综合选拔30人成立全英语专业教学班。设置“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商务运作”“国际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等系列全英语专业课程。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毕业时,具备了国际化商务人才的基本能力需求[3-4]。

针对非全英语教学班的学生,可根据其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的对应学时的系列专业课程。如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设置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模块,供非全英语教学班的学生选择,系列专业课程按照专业方向模块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专业课程中,一部分为所有学生的共同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与单证实务”“国际商务基础”等课程,且其中部分课程可开设为双语课程。

5.增设必要的国际化课程

在设置课程中,增设必要的的国际化课程,以提高学生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如国际规则与惯例方面的课程。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开设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世界贸易组织”、“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运作”、“国际市场营销”等双语课程,配备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主讲,并要求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5]。

6.设置双语的实践课程

随着理论课程的开设,同时设置协调配套的实践课程。其中部分实践课可以起到引导后续课程学习的作用,如感性认识实践课;大多数实践课是理论课的应用操作和综合训练课程,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这些实践课程,可根据情况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根据认识规律,开设的从“感性认识课”到“操作课”再到“综合实践课”的系列实践课程,并设置成双语课程。即在教学中,采用英语和汉语结合的实践训练,同时要求学生撰写英文的实践报告。这方面的实践课程有“专业认识实习”“社会经济调查”“金融交易课程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外贸单证模拟与审核”“国际经贸专题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等。

成功的培养方案设计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大连民族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收到良好效果,毕业生不仅英语过级率不断提升,专业上的英语水平也持续提高,毕业生出国留学、考研和就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本专业因此评为大连民族学院唯一的“国际化特色专业”。

[1]刘秀玲,王景涛,黄凌宇.国际化外经贸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6): 630-633.

[2]刘秀玲,谭会萍,苗芳.国际化人才培养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4):383-385,389.

[3]刘秀玲,苗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4):370-373.

[4]苗芳,刘秀玲,李晓梅.语码转换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0(35):143-144.

[5]刘秀玲,肖杨,张欣,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256-259.

(责任编辑 董邦国)

Project for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A case study on maj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LIU Xiu-ling,HUANG Ling-yu,WANG Jing-t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is an urgent need of the ope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decide the thought and principles for assur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ought and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ation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internationalize;talent training;course curriculum

book=4,ebook=64

G642.0

A

1009-315X(2012)04-0409-03

2012-03-11;最后

2012-05-12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资助项目(01-274412-4);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资助项目(2012LSLKTJYX-10);国家民委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建设资助项目(11057)。

刘秀玲(1962-),女,吉林松原人,教授,校优秀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国际经济贸易研究。

猜你喜欢

双语国际化学院
聚焦港口国际化
初等教育学院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西行学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