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 五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建设

2012-08-15王艳秋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群众

王艳秋

(大连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辽宁大连 116605)

完善“ 五位一体”的社区党组织建设

王艳秋

(大连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辽宁大连 116605)

论述了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形式创新路径,提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要从权力型领导向非权力型领导转变。指出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是服务,应把服务功能融入社区公共治理结构之内。探讨了如何推进社区体制改革,以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并从社区党组织的职责入手,分析了如何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

社区;党组织;建设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制创新主要包括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和社区党建创新,社区党组织必须有效领导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党建又必须适应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为此,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结合面临的新形势分析整个社会的创新。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单位制的解体,社会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社区矛盾越来越多样化,基层民主要求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新的情况,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由党和政府对社区采取行政化的手段解决所有的问题,把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当作政府行政的“腿”的社区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势必给党和政府增加很多的负担,而且又处理不好社区日益复杂的事务,不利于社区的和谐。在社区党建创新方面,当前,中国社区管理体制正处在从传统的行政化体制向社区公共治理结构的转变过程中,这一阶段性特点,对社区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面临的新情况,积极组织和领导居民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社区治理结构,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推进社区体制改革,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一、创新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形式

政党的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活动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早在党的七大,刘少奇作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就曾指出:“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化,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么,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阻碍我们党的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我们党之所以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我们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从来不受任何死的公式所束缚,而且从来不把党的组织形式以至任何组织形式,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死的公式,我们能够根据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具体条件和新的政治任务以及我们组织上积累起来的新的经验,来改造我们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1]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是目前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最大的环境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整个社会关系样式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迁,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行政关系基础上,逐步衍生出大量的扁平化的横向关系形式。既然这种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那么,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努力实现基层组织的创新与转型。

一是基层党建重心从单位向地区转移。对于执政党来说,在计划体制下依托“条线”单位来组织社会、凝聚社会、影响社会是最好的策略;在市场体制下,面对权力与资源向社会分散和转移,“划片而治”,依托地区,则是整合社会、凝聚社会、影响社会的最优选择。一方面,“两新组织”的存在状态是自谋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资源自行处置,行政自行管理,党和政府主要是从外部对其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和引导,而不能直接干预其内部运作。这意味着,能否在其内部建立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的意愿,即便建立起来也往往处于这些组织的边缘。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来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将越来越体现出类似的情况;另一方面,社区已经成为社会整合的基本单位、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成为各阶层人民生活与活动的归宿,也是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矛盾集中之处。因此,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角度,社区应当成为党的活动中心,这是必要性的一面;从落实党的执政权力的角度,在新的经济社会体制下,社区是地域性公共空间的基本单位,也就是党的执政权力运作的基本单位,这是可行性的一面。综合这些方面就不难理解,新的形势需要党的建设作出从单位到社区的转移,社区党建的提出正是这个战略转移的要求[2]10。

二是推进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的扩大。保持党与社会的高度融合,是党的建设的另一根本着眼点,这首先是通过在经济社会生活的主要结点上设置党的基层组织,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布点”范围来实现的。按照习惯性的说法,就是有人民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应有党的组织。以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为例,该社区居住着8万多居民,其中党员4 300余人。2000年,全国第一家没有街道党工委建制、但承担部分街工委职能的百步亭社区党委成立以来,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一条以党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委员会和安居工程公司为支撑,社区内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让党员在社区中“安家”,发挥作用?社区党委以门栋为单位,挨家挨户对社区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将他们的家庭状况、年龄情况、健康状况、专业特长等登记造册输入微机,建立了社区党员信息库。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做法,不论组织关系是否转入社区,一律编入党小组,将社区4 300多名党员组织起来,成立1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211个党小组,形成全覆盖的网络式管理,不让一个党员“掉队”[3]。

三是基层党组织的网络化整合。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党内纪律,历来是我们党保持战斗力、提高工作效能的依靠。党建重心向社区转移,使党牢牢地把握住社区这个基础,社区内的基层党组织就应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工作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拆台。当前,社区内的基层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党委)的关系体现为三方面:居民区党组织、新设立的“两新组织”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的党组织及原有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党支部)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街道、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增强为驻区单位服务的意识,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接受驻地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与协调,大力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和社区建设,并教育引导本单位的党员、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建设。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内的网络化整合,就是要以社区为单位,实现基层党建的资源整合、权利整合和体制整合,消除行政分隔、利益本位和体制断裂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在社区内实现党的组织统一和政令统一,达到形成合力、整体联动的效果。

四是推动党的工作社会化。在计划体制下,社会结构以纵向联结的条线体系为主,横向联结的纽带很弱,党的核心地位可以体现在单位组织的内部;市场体制下,社会结构将以平等交换、相互依赖等横向联结的关系为主,党的核心地位就要在社会关系中去体现。列宁曾指出:“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在各种活动领域中,不同非党员结成联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顺利的共产主义建设。”像社区建设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最大的运动,必须有最大的联合。”[4]社区工作主要是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会工作,政治工作也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指令强制性地完成,而是主要通过引导、协商等非权力性手段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这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契合。因此,社区党建的目标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方式要以软性的群众工作手段为主,对象要关注全体社区成员,这就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社会化。这意味着,社区党组织要以自己为中心,向社区内的所有居民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辐射;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居民区中的党组织也要走出自身的狭小天地,放眼周边的社会,在这两个方向上相互对接,才能把点联结成网,形成对整个社区的覆盖。可以说,党的工作社会化,是社区党组织网络化整合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党与社会高度融合的最充分体现[2]13。

五是照顾党员个性特点。在组织设置上,长期以来,党员都是由组织直接编入支部,党员不能选择组织。这种组织编制方法忽视了党员个性特点,影响了党员作用的发挥。例如,重庆市根据社区党员年龄较大、来自不同领域的特点,在充分征求党员意见、尊重党员意愿基础上,按照党员居住地域、从业类型、兴趣爱好、年龄结构等分类建立趣缘、业缘、地缘“三缘”党组织,由党员自主选择组织,并通过无候选人“海选”方式产生党组织班子,扩大了基层党内民主,增强了党组织活力[5]。

二、创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邓小平指出:“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是重大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6]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在政府组织中,党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它的领导是通过权力的、行政的方式实现的,它更强调集中和统一;而社区本身是居民自治组织,社区与上级党委和街道办事处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与本社区的党组织也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所以,这种领导不是权力的、行政的领导,而是一种非权力型的领导。党的领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上的创新在于,党的领导是通过非权力型方式实现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员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区党组织支持和保证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社区党员在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居委会的选举和社区重大事务上要充分发扬民主,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居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而不是代替居民当家作主;党组织可以对居民进行引导,但不能包办代替。在处理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上,坚持党的政治核心领导,实现党的领导、社区自治、依法管理的统一,带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成凝聚群众、赢得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任。

社区党组织的非权力型领导方式,主要是依靠宣传教育、学习引导、感情渗透、榜样示范等方式发挥作用,并运用技术工具的政治功能、思想理论的创新效应、民主协商的沟通机制等方面来实现领导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是党组织依靠行政权力领导群众,而是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主张渗透到被领导者的思想之中,以一种群众乐意接受的方式,让群众心悦诚服地自觉跟党走。

三、创新社区党组织的服务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指出:“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在社区中的延伸,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重点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把党的服务功能融入社区公共治理结构之内,全面为群众服务。

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必须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服务群众的内涵。社区服务是个大概念,不能狭隘地理解,不是简简单单地办好事,为群众送几袋米、几桶油等等便民服务,不要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甚至庸俗化。更重要的是要全面为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服务,包括要反映和代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人翁地位,等等。服务群众也不仅仅是党员个体的帮助行为,更重要的是党组织的组织行为。不要停留在党员个人为大家办好事或拥有好的作风上,这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治理结构,整合社区资源,实现自我服务和互助服务。撇开居委会,撇开社区体制创新,自己去干,形成不了合力。在社区缺乏资源的情况下,要把党的主张落实到具体组织之中,把党的服务功能融入到社区体制之中,整合社区资源,培育服务组织,完善互助合作的组织机制,动员大家自我服务和互相服务。

社区党组织不是一般性的社区组织,不能等同于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及社区群团组织,而是执政党的基层政治组织,承担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任,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功能。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寓于政治功能之中,是通过政治功能来实现服务功能,是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来实现的,是通过与社区公共治理结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要避免直接地对社区服务进行过多干涉,逐步转向战略的、大局的高

度为社区服务提供组织、思想及政策性服务。

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执政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加强,而密切联系群众,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环节。社区是居住在同一个区域里的居民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如果党在社区的领导和影响力被削弱,那么,党的整个执政能力就被大大削弱。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党在社区的领导和影响力被削弱。

加强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和影响,首先必须推动社区体制改革,推动社区治理结构的建立,把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行政化的社区治理结构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化的社区治理结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只有建立起这样的社区体制,人们群众的共同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如果社区党组织不去积极地推动社区体制改革,不去推动社区治理结构的建立,那么,党在社区的领导作用就会大大减弱,党的执政能力也就大大削弱,最终党的执政地位就会丧失。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不能脱离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不能脱离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来“单打独斗”,单抓自身建设。提高党在社区的执政能力,必须推进、领导和保证社区公共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运行。

五、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回答的是我们党如何执政的问题,先进性建设主要是回答我们党自身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的坚实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思路,使社区党组织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必须联系社区党组织的职责和履行职责的方式,二者不可割裂,防止出现“两张皮”。

党的十七大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及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领导社区居民有效驾驭社区自治体制,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社区体制机制之中,实现党的自身建设同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治理结构融合衔接。

实现社区公共治理,仅仅依靠社区党组织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所属党员,因为所属党员在人数、结构和力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把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融入到居民自治体制之中,去传导、影响、辐射、吸引和带领其他群众共同治理。通过民主自治体制实现、维护和发展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最大化地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发挥整体功能和优势,努力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以及自身建设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中心任务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坚持共同理想,整合共同利益,引领共同目标,组织共同治理,动员共同创造,实现共同发展。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16-317.

[2]马西恒.城市社区党建内涵与体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支部建在楼栋——看武汉百步亭党员建设和谐社区[EB/OL].[2007 -06 -07].http://cpc.people.com.cn.

[4]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377.

[5]陈存根.在全国社区党建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2008 -07 -26].http://www.luckup.net.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1.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WANG Yan-qiu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to innovate the organization forms of community party which include the shift of focus,the extension of coverage,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party work.It proposes that the leadership of community party should be non-power-oriented rather than power-oriented and community party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service,apply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party to public governance and provide all- round service to people.It also discusses ways to propel community refor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dministrative 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ways to enhance community party from the functions of community party organization.

community;party organization;construction

D053

A

1009-315X(2012)04-0401-05

2011-12-19;最后

2012-03-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110404)。

王艳秋(1975-),女,吉林四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王莉)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群众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