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和对策

2012-08-15王晓秋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债券市场金融市场

王晓秋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和对策

王晓秋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13)

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刻调整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未来1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以推进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和国际影响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机遇;对策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

1.全球金融格局深刻调整

(1)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为美元本位制。尽管这一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开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存在着巨大的外溢风险。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的货币发行和宏观经济政策没有硬约束,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政策选择极易引发世界经济动荡。2)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导致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从1971年美元同黄金脱钩以后,世界金融危机不断,比较大的危机有: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史可以称之为一部金融危机史。国际投机家把国际金融市场变成了大赌场,国际财富进一步向国际金融寡头转移。3)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具有霸权色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体现美国的意志。以IMF为例,目前美国拥有17%的投票权,在需经85%的特别多数票通过的事项上美国拥有单方面的否决权。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该体制的弊端暴露无疑,引起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要求改革的呼声和动力与日俱增。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货币体系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改革机遇期,多元化将成为重要趋势。从短期来看,美元的主导地位尚不可替代,但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与亚洲核心货币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元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充当重要的国际性货币,但其势力范围可能会逐渐萎缩到北美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一些区域。伴随着欧元区进一步东扩,整个欧洲甚至包括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开始更多地使用欧元。人民币在亚洲的地位也将得以提升。

(2)发达国家的金融实力有所削弱,新兴经济体金融实力崛起。1)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某种意义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模式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金融信誉度严重受损,金融业遭到重创。危机前,美国的投资银行叱咤国际金融市场,危机后,贝尔斯登破产、雷曼倒闭、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投行业务受到很大冲击。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也受到挑战。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即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曾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言九鼎,掌控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对三大机构的批评与指责如潮而至。2)新兴经济体金融实力崛起。在数次金融危机的洗礼下,众多新兴经济体国家已经意识到金融的战略意义,开始加强金融能力建设及对金融话语权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形成。在这种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金融势力之间的动态博弈及复杂竞合关系,将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的一个主要特征[1]。

2.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了长期快速持续增长。1978年GDP为2 683亿美元,到2010年为5.879万亿美元,30余年间增长了20余倍,平均增速接近10%,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时代。到2011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贸易小国逐渐成长为贸易大国。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 740亿美元,相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近两年中国连续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3)在过去30年中,中国对外金融发展的三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一是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二是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三是从对外债务国转变为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中国外汇储备在2000年仅为1568亿美元,2011年首次突破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从经济规模、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等多种指标看,中国已经从区域型经济大国转变成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大国经济需要大国金融的支撑。其重要标志:具有领先优势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较大的金融份额;国际化的货币;对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能够施加重要影响。中国要实现金融强国之路必须具有领先优势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

二、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

1.以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最大优势就是金融市场体系齐全。目前上海拥有包括股票、货币、债券、期货、外汇和黄金等金融基础要素市场,基础要素的齐备性已基本可以达到伦敦、纽约的水平。但上海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弹性仍然不足。

(1)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内容。纵观世界各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无不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这是因为:1)债券市场具有其他金融市场无法比拟的宽度、厚度和深度,市场规模远远超过股票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发挥全球和区域资金聚集和分配功能的主要平台之一。2)债券类金融产品市场成长空间广阔,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3)债券市场具有提供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防范金融风险的两大功能[2]。

上海债券市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债券市场相对初级,市场规模、开放程度、监管水平都有待提高。作者认为,加快发展上海人民币债券市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1)以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为发展重点,提高市场流动性。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是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基石,对金融产品定价和提供市场流动性起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缓慢,应积极推广发行。2)稳步推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国际化程度是衡量债券市场全球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上海必须在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既应该允许更多类型的外国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与国际多边机构等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根据金融监管的风险管控能力,有序放开人民币债券资金在用途、购汇等方向的限制,逐步提高上海债券市场全球融资能力,又应该在亚洲债券基金、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在境内投资债券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债券市场准入范围,积极吸引国外央行、主权投资基金等长期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提高上海债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地位。

(2)不断完善股票市场。从市值和交易量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股票市场。相对于西方成熟的股票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存在发行、监管等多层次的问题,资源配置功能远未充分发挥。

完善股票市场体系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推进主板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主板市场功能。就上市公司而言,要大力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2)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离不开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深度参与,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是金融市场赖以长期发展的根本。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也是形成公平、公开、公正市场环境的体现。有必要加大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和震慑力度,提高违法违规的机会成本,从源头上遏制市场参与者违法违规行为。3)适时推出国际板。国际板的推出可以为红筹股企业回归中国内地开辟新的渠道,也为海外优质企业到中国内地上市提供可能。同人民币债券一样,推出国际板,允许海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也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4)积极推动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扩大方案,加快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建设和运作,加快与统一的全国场外市场相衔接,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输送上市资源。

(3)加快期货市场发展,提升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在最近30多年时间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衍生品市场因具备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等功能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期货市场必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1)重点支持期货交易所实施品种战略。长期以来中国期货品种稀少已经成为期货市场功能发展的障碍。上海期货交易所应在原有期货品种的基础上,加快期货品种开发与创新,尽快研究推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期货品种。2)努力培育期货市场参与者。可操作的建议:一是探索推动期货投资基金的设立与发展。二是拓宽金融机构参与期货交易的渠道。三是发展产业投资者。四是拓展期货公司业务范围。五是大力培育和扶持各类投资公司。六是适当引进商品期货市场的QFII。3)逐步实现国际化,使得价格发现的影响力能够直接向国际市场传播[3]。

(4)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股权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是一种新型的高端服务业,以支持创新、创业、创造为主要目的,其独特的运作模式使其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通过创业投资,扶持创业期、成长期企业发展,有利于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加快股权投资业发展的措施可以有:一是放宽股权基金准入门槛,拓宽创投企业资本来源。由于缺乏政策和法律依据,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尚不能直接或间接从事创业投资活动,股权基金仅限于向具有闲置资金的实业或个人募集资金。对此必须积极研究,推动体制创新,应允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将一定比例的资金投资于符合条件的备案股权基金,并藉此实现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多元化。同时应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股权基金行业。此外,还可允许国外资本参与投资,以促进本土股权基金发展。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展股权投资项目市场。高新技术领域应是股权投资的主要对象,同时股权投资也是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和助推器。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开发,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增强科技国际竞争力,为创业投资提供大量可供筛选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平台。积极引导、鼓励股权投资企业在二板市场进行IPO;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产权交易市场在促进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与项目退出中的作用,促进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发展。

2.全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既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上海市政府应全力营造有利于金融发展的人才环境、创新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监管环境。

(1)着力完善金融人才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机制,研究制定吸引各类高层次金融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着力完善信用环境。积极配合国家信用管理部门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金融业统一的征信平台。支持建立联网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有关信息管理平台,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扩大非银行信息采集范围。健全相关制度,引导、培育、和扩大信用产品的社会需求,提高全民信用服务水平。

(3)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建立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等。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健全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不断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4)着力完善金融税收和法制环境。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限,进一步加强与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立法。

3.加强沪港的优势互补与联动发展

(1)上海和香港分工和定位模式。根据上海和香港在金融方面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两个城市分工和定位模式如下:上海应以在岸金融中心为主,未来的努力方向为继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市场规模,丰富金融产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在优先服务好国内经济的前提下,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推进而逐步向国外辐射,提升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最终成为掌握人民币产品定价权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则应定位依托内地和亚太地区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其未来的努力方向为在实体经济方面,继续加深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联系交流,积极同东南亚国家加强经贸的互动合作,向“北上南下”两个方向拓展,夯实香港实体经济的基础;在金融方面,继续丰富金融产品特别是人民币产品种类,提高金融市场深度,加强金融监管,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上海和香港的合作。香港和上海应合力提升人民币产品国际影响力。现阶段,上海可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加快金融市场的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着重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逐步确立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定价权。在内地人民币资本项目仍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香港则应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途径不断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的规模,担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桥头堡与试验田的角色。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在岸与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的协调性不够。当前,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大大超前于上海在岸债券市场。离岸债券市场的单兵突进不利于金融定价权的掌控,易形成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应引起高度关注。

[1]潘英丽.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协调发展[J].开放导报,2011(6):7-11.

[2]张茉楠.提升债权国地位,扭转全球财富分配失衡[J].中国经贸导刊,2010(17):24-26.

[3]天大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布局的战略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10(11):10.

(责任编辑 董邦国)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WANG Xiao-qiu
(Economics Research Department,Party School of Dali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Dalian Liaoning 116013,China)

The post-crisis era,the global financial pattern of profound adjustment of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have provided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 rare opportunity to enhance its development.The next decad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o it must seize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to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functional and multi-layered financial market system,to enhance its core role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opportunities;strategies

book=4,ebook=96

F831.5

A

1009-315X(2012)04-0368-04

2012-01-18;最后

2012-04-25

王晓秋(1964-),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债券市场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债券市场数据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2016年11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