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

2012-08-15叶兴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民主利益政治

叶兴艺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

叶兴艺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提出并论证了构建政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这一观点。认为构建政治和谐,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党和国家的关系即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转型的问题,二是党和社会的关系即加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的问题。只有现代的民主与法治,才能为千百年来实现政治和社会和谐的理想提供切实的保障。

政治和谐;和谐社会;执政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中国开始进入利益分化和冲突的时代。然而,我们还缺少制度化的利益博弈的机制,故进行优良的政治体制设计,合理地分配权力,构建政治和谐尤为重要,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只有在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下,才能为千百年来实现政治和社会和谐的理想提供切实的保障。

一、政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体制的改革,事实上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毋庸讳言,中国已经进入利益分化与冲突的时代。社会利益分化势必带来两个关键性的影响:“一是社会自治需求与力量的增长,新社会势力对原有的经济、社会及政治的参与机制形成了压力。二是导致社会整合机制需要重构,一元化行政性整合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利益分化的格局;多元化的协调性整合机制建构成为未来发展方向。”[1]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作了如下的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2]可见,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生态和谐等等,而政治和谐则是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

政治社会学认为,要实现“和谐社会”有两个前提。一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实施。即国家的权威得到认可,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得到认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拥护和执行,政治系统能够有效地通过制度安排整合社会资源。二是群体利益的合理满足。即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上能得到保障,参政议政的需要能在政治上得到解决,各个社会阶层的群体利益都能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得到满足。从本质上看,和谐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这两个基本前提都是政治系统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都是从政治系统内部和外部建立起和谐的机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与正义是现代社会的首要价值,其精义在于给予每个人以其所应得,保证社会各阶层的相互开放和平等。和谐社会,无论从政治系统内部的和谐还是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出发,其立足点都是“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是确保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它通过一种制度化的体制来安排和调节社会的价值秩序。

和谐社会的纲领,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首要,最为清楚地表明政府抓住了当前社会的利益失衡与冲突的根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入口。民主程序与法治政府,乃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民主有着双重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味着民众享有平等的权利,享有参与政府的立法和决策过程,表达自己的诉求的权利;另一方面它也要求政府应当通过民主的程序,为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提供平台,由此制定出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公平公正的规则体系。和谐社会也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也有着双重含义,它一方面意味着政府的一切活动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政府的一切权力必须都具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意味着民众与政府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民众的权利不受政府的侵犯。民主程序能够使民众觉得政府所制定的法律、规则、政策是公平的,公正的司法体系则能够给权利和利益遭到侵犯的民众找回属于自己的正义,公平与正义是民主与法治的必然结果。民主与法治是政治治理的手段,也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如果说民主与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那么政治和谐必然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构建政治和谐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政治和谐呢?审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历史,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可谓是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政治学命题。中国文化自古强调“和合”,从《诗经》中的“乐土”到《礼记》中的“大同”;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康有为的“大同世界”,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政治和社会和谐的理想。而西方古代的先贤们也无不崇尚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构建的就是一个众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的和谐社会。而在西方近代,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从傅立叶的和谐制度和欧文的“实验公社”,都是追寻未来和谐社会的经典。马克思主义也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就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

一般意义上的政治和谐指的是“构成政治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3],是政治权力主体和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或秩序,而这种规范或秩序双方都给与认可因而关系比较缓和的状态。但政治行为离不开自己生长的社会环境,政治和谐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过去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基本建立了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几乎一片空白。当前,中国开始进入利益分化的时代,但却缺少制度化的利益博弈的机制,对此,哈佛大学亚洲民主管理与创新中心主任托尼·赛奇指出,中国“在关键性的制度创新与建设方面能否顺利,能否迈出成功的一步至关重要……必要高度重视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4]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本文所说的政治和谐,指的是构建一个具有优越性的制度设计的政治系统,这个系统能够为社会各阶层的群体利益提供制度保障,使各个阶层的政治诉求得到合理表达,使社会中的利益失衡和利益冲突得到有效调整,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终获得广泛的政治资源。这种政治和谐,包括政治系统内部的和谐以及政治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剧烈转型的时期,利益主体复杂多元,社会阶层分化重组,新的社会群体政治利益要求不断增长,强制性的行政控制手段作用降低。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如何协调和整合社会各方利益关系,防止和消除社会冲突与对抗,是构建政治和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构建政治和谐,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后指出:“一个现代化中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政党能够使群众的支持制度化。政党的力量反映了大众支持的范围和制度化的水平。凡达到目前和预料的高水平政治安定的发展中国家,莫不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5]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中国的现代化是政府主导的,这种机理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集中社会资源,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6]从革命走向执政,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之前,党国一体,政经不分,党掌握了所有的社会资源,不用考虑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问题。而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这必然要求更新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模式。构建社会主义的政治和谐与社会和谐,必然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然要求党的执政方式从全能型走向有限型,从集权型走向民主型,这是时代的要求。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在很多社会资源面临失控的条件下,如何保持执政党的必要功能。在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今天,党的执政方式和体制必须作出适应性变化,要切实贯彻十七大关于“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的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处理好两个基本关系,一是党和国家的关系即改变党的执政方式问题;二是党与社会的关系即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的问题,这是现代中国构建政治和谐我们党所必须应对的两个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已经极大的动摇了党与国家、党与社会的关系的传统基础。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日益多元的社会分层中,获得最广泛的执政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中国这个唯一的执政党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党必须重新调整领导国家和社会的体制与方式,及时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和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整合的思想是被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最先提出并加以系统研究的。涂尔干认为,社会整合“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正是靠着这种联系,社会才能完整存在并获得独立生命”[7]。社会整合就是调整或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使之成为大致统一的体系的过程,目的是使社会中各阶层各群体,通过相互顺应,遵守相同的行为规范而达到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和谐的体系。在现代民主社会,任何一个政党,要实现长期有效执政,就必须不断强化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获取最广泛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以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当前的中国社会,既存在着步入“黄金发展期”的可能,也存在着“矛盾凸显期”的风险。因此,整合利益冲突,化解社会危机,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就成为党在执政治国中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也是执政党不可或缺的执政能力。构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必然要求强化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全面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

中国共产党要完成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的转型,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加强社会的控制和治理,构建和谐的政治系统,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

(1)发展人民民主: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中国民主宪政建设。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有效整合政治资源、实现政治和谐的基本载体,人大本质上是一个所有社会成员参与利益博弈的政治平台,党能否通过这一制度平台,整合政治资源,获得最广泛民众的认同,是实现政治和谐的关键。

(2)推进党内民主: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举措之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和政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党内民主的基本途径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

(3)加强党际民主: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其他力量的政治活动空间,是中国民主政治极为重要的补充。随着中国社会分层的加剧,新的利益群体的形成,大力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构建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合作、协调,形成和谐的政治局面,对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千百年来,中外先贤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政治与社会的和谐,但是他们缺乏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治,其理想终究不过是空中楼阁。今天,我们构建政治和谐,以优良的制度设计来约束公共权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景必将实现。

[1]王星.利益分化与居民参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理论转向[J].社会学研究,2012 (2):20-34.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1).

[3]叶美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7):80-85.

[4]张冠榟.哈佛看中国——政治与历史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

[5]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96.

[6]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N].学习时报,2008-09-08(1).

[7]黎民,张小山.西方社会学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7.

Political Basis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YE Xing-y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paper presents and proves the vie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itutes the political basis of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It argues that political harmony can be achieved by adhering to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y integrating the adherence to Party leadership and taking people as th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management of state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It is stated that two relations must be approached well so a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ability.One i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 and country,namely,the change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yle of the par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dership structure.The other i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 and society,namely,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arty's social integrating role.Only modern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can provide a safeguar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harmony.

political harmony;harmonious society;administrative ability

D034

A

1009-315X(2012)04-0346-04

2011-12-29;最后

2012-03-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10040222);大连市社科院立项课题(2011DLSK176)。

叶兴艺(1976-),男,浙江台州人,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 王莉)

猜你喜欢

民主利益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