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高校心理辅导教育*

2012-08-15黄伟忠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廖 莎,方 明,黄伟忠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初探高校心理辅导教育*

廖 莎,方 明,黄伟忠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越来越得到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成败和自身的健康成长。心理辅导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其潜能开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心理辅导教育,是当前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高校;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价值观念的改变和人际交往模式的变化,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职业选择中会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要落实好高校心理辅导教育。高校积极开展与完善心理辅导教育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之一。

一、高校心理辅导的内涵

探讨“高校心理辅导”,自然要牵涉到对“心理辅导”的界说。“心理”一词的含义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识过程;二是“活动心理”,即在一定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活动;三是“综合心理”,认为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技艺、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的总称。”[1]

心理辅导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职业辅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经济形态与生产方式发生急剧变化,细密的分工使各种职业与从业人员的关系日益复杂。一方面,需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具有某种职业潜能的人因缺乏适当的培养与训练而失去适任的工作机会,为解决这一供求失衡,职业辅导乃应运而生。伴随着职业辅导的蓬勃发展,辅导走进了纽约的学校。受心理学、社会学的影响,职业辅导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教育与生活适应等方面,由此,心理辅导开始逐渐发展。

心理辅导本意即从心理方面进行“辅助”与“引导”。琼斯(Jones,1970)说:“心理辅导是某人给予另一人的协助,使其能作明智的抉择与适应,并解决问题。”[2]心理辅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高校心理辅导应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辅之以心理咨询,而心理治疗则交由专业的社会机构来完成。心理辅导从目标上看,可分为治疗性辅导、预防性辅导和发展性辅导。目前心理辅导的关注点在于治疗与预防,忽视了发展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准确定位高校心理辅导,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具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辅导以及家庭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3]。心理辅导主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与成熟的问题,致力于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提高心理成熟度,增强认知能力、选择能力、适应能力,确立并实现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4]。高校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与大学生之间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要求两者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辅导工作,帮助学生社会化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心理的平衡、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二、高校关注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一)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深入下应注重精英型人才和大众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教授学生掌握较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教育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提供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正确的定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从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期的大学生是心理波动的高发人群,此时的他们在成长中会遇到困惑,发展中会遇到危机,心理辅导则成为有效解决这些困惑和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实现学改辅导需要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在学习上会存在很多问题,如学习适应不良、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心理疲劳、自控能力差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外在的学校教育方式的变化以及内在的学生自身心理情绪的波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潜能。学改辅导属于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之一,其内容具体包括:(1)帮助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2)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地学习方法。(3)协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4)协助学生培养学习监控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与改善学习环境的能力[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理辅导立足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的获取知识、筛选知识,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合理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就业中能理智的看待某项职业,选择和本人匹配的能投入全部热情长期从事的工作,更好的定位自己。

(三)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2010年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进行的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统计结果显示:20.23%的人有心理障碍。其中40.18%的学生有强迫倾向,34.04%学生人际关系敏感,24.46%的学生存在忧郁倾向,24.5%的学生存在敌对情绪。此外,校园暴力事件,自杀事件也成逐年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着实令人担忧。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在成熟与不成熟的过渡期,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内心矛盾和冲突,如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封闭与开发等,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则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使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心理感到不安,难以面对。

三、高校心理辅导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加大对心理辅导教育的支持力度

高校各级领导及心理辅导工作者要转变辅导观念,重视高校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并将相关心理辅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立心理辅导工作的专项经费,以用于辅导人员的进修、培训;相关设备的购置以及书刊和专业活动的组织。大力宣传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大意义,动员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6]。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其中包括两点认识,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在局部范围开展工作,而是要将教育渗透到每个学生当中;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发展为宗旨,更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和提高,即所谓“面向全体,兼顾个别,接触障碍,重在发展”。

(二)完善心理辅导教育的教学内容

全面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被辅导者认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做出适当的反应,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并有计划的安排当前和未来生活。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应包括以下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建立大学生心理活动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团体培训,进行发展性为主题的心理咨询,对问题学生进行及时的个体辅导和危机干预等方面。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辅导、环境适应辅导、情绪辅导、恋爱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就业辅导、人格辅导以及心理障碍的矫治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采取“分层目标教学”,如一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学习及环境适应的辅导,二三年级则注重人际关系及恋爱的辅导,毕业班的学生则注重求职就业的心理辅导。

(三)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欧美国家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要通过专门的资格水平考试,且资格认证职业化水平不断增强,申请工作者的高学历化取向也不断提升。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来担任,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辅导技巧。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心理辅导教育的质量,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须制定心理辅导课程专业培训计划,以深入了解、掌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高校应健全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准入机制,聘用取得相关资格认证的工作人员;针对教育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心理辅导人员的工作;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不但要具有辅导的热心、爱心和耐心以及良好的自身修养,更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的辅导技能。

(四)实现心理辅导的社会化教育功能

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讨会,积极正面的宣传心理辅导的功能与意义,支持高校、家庭与社会建立三角形的关系,形成稳定的沟通机制,发挥好心理辅导的社会化教育功能。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大高校对心理辅导的扶持力度,鼓励高校、家庭与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论坛、协会和活动,做到全民辅导。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推行要与家庭保持联系,而家庭在生活教育上要与学校保持一体,另一方面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收集社会上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资料,如职业资料,具备充足的社会资源以供学生利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四、结语

高校心理辅导教育是新形式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教育的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和意志坚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高校心理辅导是全社会、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共同命题,只有高校心理辅导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以人为本”的战略主题,大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Edward E.Jones.Principles of Guidance[M].New York:Me Grow Hill,1970.

[3]方明.学校心理辅导原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4]黄训美.高校心理辅导定位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2003,(2):97.

[5]胡雁波.大学生发展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和途径[J].出国与就业,2011,(1):60.

[6]黄敬卫.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成因[J].教育论坛,2010,(7):116.

2012-02-16

廖莎(1987-),女,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辅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