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设计的研究”下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论*

2012-08-15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范式有效性理论

董 彦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243041)

“基于设计的研究”下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实践策略论*

董 彦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243041)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结合并兼顾了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强灵活性的研究方法。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设计研究,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制定与特定教学环境密切相关的教学目标,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制定出符合实际教学环境的最佳教学设计方案,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 Based Research,DBR);信息化教学;教学有效性;教育信息技术

当前课堂信息化教学普遍出现低效化现象,信息化资源运用形式化,忽视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同时,随着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渐趋丰富,目前对于教育技术的关注重点由重视软硬件及资源建设,转为关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而长期以来,教学设计作为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在教育技术领域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业内专家对教学设计的价值和前景赞誉有加,但系统化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Brown和Collins(1992)提出的“基于设计的研究”为这种理论联系实践以达成有效教学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

所谓“有效教学”即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能有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的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有效教学发生。考察信息化教学是否有效,仍然要从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学习出发,综合教学目的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过程等方面因素,探索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普适规律。

如何理解人类学习的内在机制,并设计有效的外在学习环境是包括教育技术学在内的整个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由此,教育领域已意识到基于实验室研究的困难和不足,并逐渐转向真实情境下的研究和实践,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教育研究方法和模式。因此,“基于设计的研究”适应这一现实趋势,应运而生。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DBR)理论阐述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结合了技术和理论,并兼顾了技术与理论的、具有较强灵活性的研究方法。目前,已受到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研究领域的极大关注。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DBR)这一持续演变的教育概念,肇始于科林斯(Alan Collins)和布朗(Ann Brown)1992年提出的“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研究理念。目前比较公认的是Wang和Hannafin的定义,“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系统而又灵活的方法论,其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协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并提炼对情境敏感的设计原则和理论。”[1]“基于设计的研究”源于实践问题,并为解决实际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实用性、务实性、整合性、贯一性、灵活性、交互性、真实情境性、迭代循环性等基本特征。

然而,国内外对“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概念界定与定性阐释却存在分歧,Brown(1992)将其定性为一种研究方法论,张建伟(2005)认为它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杨南昌和张文兰(2007)则将其界定为一种研究范式。比较普遍的观点,“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作为一种实用主义研究范式,“干预设计”是其独特话语,设计与研究整合、理论与实践联结,构成了其最大特色。但“基于设计的研究”要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研究范式仍需各方研究者不懈努力[2]。

国外目前已有不少“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典型案例,如哈佛大学的River Rity项目,开发出探究型学习环境和学习课程,加拿大Athabasca大学的Call Centre Innovation项目,增强了远程教育中师生间的人际交互。该研究范式将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范式,但国内尚欠缺系统研究和实践,仍是一个较为薄弱的教育领域。

二、“基于设计的研究”(DBR)应用于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是特别适合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式”[3],通过设计干预并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实施干预,以检测教学设计的效用,并针对设计缺陷提出改进方案和新的理论假设,不断优化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在信息化教学中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开展研究,对揭示信息化教学内在规律、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成效和理论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应用创新具有积极的重大现实意义。

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可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环境,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4],促进有效的信息化教学。为有效推动“基于设计的研究”理论应用于提高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必须全面设计有效教学的实际情境、交互过程和多元模式。

(一)有效教学的实际情境设计

如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不会导致有效教学必然发生,只有在尊重教学规律前提下,将技术和教学法有效结合,制定出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的教学设计方案,成功实施信息化教学方案,有效教学才会发生,而成功的教学设计是与特定的教学环境密切相关的。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呈现,多角度演示课程主题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信息化教学本身的动态展示即创设出生动、具体、现实的问题情景,创造出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而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研究范式则更强化设计有效教学的实际情境这一优势。汤跃明和金海燕构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游戏化教学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具体过程[5]。采用这种“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新型游戏化教学系统,设计和组织信息化有效教学的实际情境,将课程内容渗透于教学游戏的任务和目标中,使学生体验学习课程的实际情境乐趣,实现潜移默化学习,进而提升学生课程自主探究的自我意识。

(二)有效教学的交互过程设计

正如Joseph所言,“基于设计的研究”解决问题并非是通过形成理论,而是通过设计有效教学过程来解决。在“基于设计的研究”设计框架指导下,必须深入分析和合理设计有效教学的明确目标、内外矛盾、活动要素和结构流程。

信息化教学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功能,师生可通过人机对话,实现自主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活动,并能通过实时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互助学习环境创设条件。

以“现代学习技术”课程为例,“基于设计的研究”设计有效教学的交互过程[6],首先需要提出探究式学习要求,并按照成立自由探究小组、确定探究主题、撰写探究开题报告、实施探究式学习和答辩展示及评价等流程开展。学生参与自主分组和自选主题极大激励了其学习自主性与协作学习,除动态深度的在线答疑之外,教师和研究生组成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多种途径跟踪学习小组进展。

在有效教学的交互过程设计过程中,课程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适当调整原有设计方案,师生在多方讨论协商中加深教学问题认识和教学设计及活动理论理解。这符合“基于设计的研究”的核心价值,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在设计有效教学这一交互过程中充分整合,相辅相成。

(三)有效教学的多元模式设计

我们所谓的循环迭代过程,主要通过问题意识→提议→开发/实施→评价→总结等阶段完成,而“基于设计的研究”正是通过迭代式设计将理论与实践实现耦合。“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范式密切关注教师和学习者面临的有意义的项目主题,发现项目线索和主题问题后,教师和课程开发者及教学设计者共同协作,所有参与者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到真实设计项目中,共同设计适合真实设计项目的有效教学的多元模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资源等条件限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各种“基于设计的研究”教学模式的多元教学实践,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网络协作学习教学模式、WebQuest模式等,在教学实践中试验、综合和完善最适合最灵活的教学模式,利于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充分发展,真正实现信息化教学有效性。

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课为例,应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对Moodle环境下基于问题的虚拟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开发与应用[7]。“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设计、研究和应用是一个有效教学形成性过程,把实践、设计、开发、评价、理论、研究等密切耦合,以有效弥合缩小理论、技术和实践间的有效教学鸿沟。

有效教学的多元模式设计应以问题情境→分组→协作学习→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为设计主线,以传统在场课堂实验教学和远程在线虚拟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为辅,设计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在场与在线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有效性教学提供可付诸具体实施的应用策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效率和教学应用效果。

三、结语

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要求必须注重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灵活驾驭信息化教学过程、建立最佳反馈渠道忽然全方位评价和反思信息化教学等过程。

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设计研究,需要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制定目标,与特定教学环境密切相关,充分考虑实际教学环境,经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

[1]Wang F,Hannafin M.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5,53(4):5 -23.

[2]柯小华,李红波.试探析“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理论归属[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50 -53.

[3]祝智庭.设计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的创新研究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0 -31.

[4]张伟平,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03 -106.

[5]汤跃明,金海燕,李瑞萍.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8):41 -43.

[6]万良,郭清顺,道焰.基于设计的研究在“现代学习技术”课程中的运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5):71 -76.

[7]杨雪,葛岩.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课中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54 -57.

2012-02-08

安徽省质量工程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基金项目(20101233)

董彦(1978-),女,上海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范式有效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