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路治安周末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012-08-15潘建华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治安民警重点

潘建华

(合肥铁路公安处,安徽合肥230022)

高铁时代的临近,对线路治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路治安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这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突破原有传统模式的瓶颈,不断探索和创新线路治安工作模式,切实加快和谐铁路建设进程。笔者认真梳理分析了2010年管内双休期间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情况,以探索线路治安周末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对提高双休日期间线路治安工作能力进行粗浅阐述。

一、线路治安周末现象的主要特点

我处管辖线路总长1792.105公里,其中非提速区段线路总长1245.293公里,占全处管辖线路的70%。非提速线路基础防护设施非常薄弱,安全管控压力很大,尤其是双休日期间,是铁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我们称之为周末现象。线路治安周末现象主要特点如下。

(一)过往线路的人流、车流大幅增加

随着皖江城市带全国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宁芜、皖赣、芜铜、淮南等非提速线路两侧的人流、车流量大幅增加,本地区就业人员、外来涌入的人口频繁穿越线路,线路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特别是双休日期间,往来线路两侧的人员、车辆剧增,主要表现为:一是沿线两侧的中小学校学生双休日期间过往铁路大量增多,特别是星期五、星期天下午的放学、上学时间达到最高峰。2010年10月2日(星期六)21时13分,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的2名学生到宁芜线65km+480m打架斗殴,被通过的43052次货车撞上,造成1死1伤。二是沿线两侧上下班人员双休日期间频繁穿越线路。据不完全统计,双休日期间过往道口的车流、人流量是平时的近2倍,有的工厂务工人员为图上下班省时间,直接翻越铁路的情况较为突出。三是外出人员双休日期间回家探亲的较多,这部分人员由于接受路外安全宣传较少,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薄弱,在翻越或行走铁路时容易发生铁路交通事故。四是双休日期间在铁道线附近拍摄婚纱照已成为时下最新风尚,是铁路安全的重大隐患。

(二)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高度集中

从我处管内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情况看,双休日期间是事故高发的重点时段,2010年双休日期间的事故发生数占全处总数的37%,所占比例很大。同时,双休日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高度集中,1月30日(周六)、8月8日(周日)、10月2日(周六)等单日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数量较多,已经引起上级领导关注。线路治安工作的周末现象值得研究,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三)线路治安联防联控力量有所减弱

一是线路警力不到位。一方面,少数派出所习惯性安排线路民警双休日休息,少数线路民警因爱人、小孩周末团聚希望在双休日休息,同时由于警力紧张,各项重点增援任务艰巨,派出所无法安排他人顶岗,导致双休日期间有时有空岗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少数线路民警思想上错误认为双休日可以松一松、懈一懈,导致线路安全防控工作不够严密。二是铁路联控力量较少。双休日期间,在线路上作业的职工大幅减少,联防联控力量减弱,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明显增加。三是督促检查力量减弱。特别是机关包保、督察暗访、添乘检查力量与日常相比,双休日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二、产生线路治安周末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线路基础条件较差

一是非提速区段物防基础设施薄弱。管内宁芜、皖赣、芜铜、淮南、合九和宁西线等线路基本呈现全开放状态,无防护栅栏等安全防护设施,沿线人行过道多、穿越村庄多、曲线弯道多、桥隧涵洞多、了望视线差,沿线群众翻越铁路、行走道心的情况仍大量存在。二是道口安全隐患突出。管内非提速线路共有各类道口662处,其中无人看守道口184处、非法道口202处,沿线村民、机动车辆违规抢越道口问题时常发生,安全隐患突出。三是部分桥涵布局不合理且积水严重,致使沿线村民因通行困难而穿越线路。

(二)防控工作存在不足

一是警力调配不合理。未能在警务机制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不能有效运用“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解决警力紧张和民警休息问题。部分单位在执行线路空岗报备、空岗顶岗上有折扣,线路民警调休时不及时安排其他民警顶岗。二是工作重点不突出。部分派出所对管内重点区段、时段掌握不清,特别是对双休日、节假日等重点时期管内线路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不全、不实。三是联防联控不完善。未能有效调动车务、工务、机务等单位铁路安全防护工作积极性,如:部分机车司机在通过重点区段和道口时不按规定提前鸣笛,机务部门未将鸣笛信息编入机车“黑匣子”;工务部门对桥涵积水问题整改不及时,致使沿线村民因通行困难而穿越线路;部分车站职工对站区和线路上闲杂、捡拾、扒乘人员不清理、不劝阻等。

(三)工作机制还有缺陷

一是派出所双休日线路巡防工作模式不完善、巡线机制不科学、防控效果不明显。二是双休日期间的路外安全宣传有盲区、存在死角,宣传的针对性不强、成效不突出。三是部分派出所对双休日期间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缺乏科学、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措施,导致线路民警与保安队员对重点时期的线路治安管理工作思想无压力、工作无动力、防控不用力,造成双休日期间铁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四是督促检查力度还不够,对责任区空岗、线路防控警力不到位等情况没有严厉的追责、考核配套措施。

三、加强双休日期间线路治安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引导,切实提高双休日线路治安管控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有了思想上的高起点才能有工作上的高目标。一要宣传教育引导。采取线路民警大会、座谈讨论会等形式,教育广大线路民警充分认清双休日线路治安形势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责任感、危机感,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和松懈思想,牢固树立“线路治安无小事”的思想,按照上级有关线路治安工作的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切实提高线路工作标准和质量,全力维护线路安全。二要出台政策引导。目前,管内22个派出所根据公安局、处《线路治安工作月度考核办法》,结合本所实际,制定并完善了《线路民警月度考核办法》,将线路民警的岗位状态和工作业绩纳入考核范围,按月进行奖惩,与月度局发奖和线路津贴挂钩,有效调动了线路民警积极性,但对双休日等节假日重点时期的考核等同于一般时期,在过程考核上未突出重点时期线路治安工作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基层单位应在月度考核上向双休日等节假日重点时期倾斜,引导线路民警高度重视重点时期线路治安工作。三要营造氛围引导。为积极营造线路民警恪尽职守、拼搏奉献、勇于争先的浓厚氛围,借鉴世博安保时期每月评选“世博之星”,放大典型示范效应的有效做法,开展双休日线路治安竞赛活动,对双休日等重点时期责任区实现“四无”目标的线路民警,在月度考核中适当加分奖励,在公开栏开辟双休日线路安全排行榜予以公布,按季度评选重点时期“线路之星”,并将双休日等重点时期线路安全情况与年终评先相挂钩,引导线路民警切实做好双休日等重点时期线路治安工作。

(二)主动工作,不断优化双休日线路治安管控措施

在当前复杂的线路治安形势下,必须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积极探索适应双休日等重点时期特点的勤务模式,以有效维护线路安全。一要优化警力部署。针对双休日等重点时期影响线路安全的治安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要积极推行“错时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线路民警调休,确保重点时期、重点区段有足够警力开展线路巡查、安全宣传和隐患整治等防控工作,有效维护线路安全。二要强化重点防控。针对双休日沿线群众行走、穿越线路和机动车抢越道口问题增多的情况,要结合沿线群众生活习惯和管内列车运行情况,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准确判定重点时段和区段,加大重点时段巡防力度,加大重点区段巡防力量和物防建设投入,坚持动态巡防和重点卡控,提高线路巡防质量,及时清理闲杂人员,切实维护线路安全。三要发挥联动作用。针对双休日线路治安问题突出的情况,要积极向沿线当地政府综治部门汇报,引起当地政府重视,争取在人力等方面支持,组织护路联防队员协助加强双休日等重点时期线路治安工作;要积极与路内工务、车务、机务等单位沟通联系,妥善解决机车不鸣笛、隐患整改不及时等问题,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路外安全宣传、闲杂人员清理、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作用,做到联动联防联控,形成有效合力。

(三)开拓创新,全面完善双休日线路治安管控机制

只有不断完善机制、规范,才能着眼长远、立足长效。一要完善双休日线路工作规范。结合《非提速线路(客运专线)治安巡防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针对管内双休日等重点时期的线路治安防控实际,指导派出所制定《双休日等重点时期线路治安工作规范》,确保双休日线路治安管理工作常态、长效。二要完善双休日路外安全宣传机制。针对铁路沿线周末中小学生活动频繁的实际,要进一步深化“周五宣传日”活动,组织人员深入沿线中小学校,在周五放假前夕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宣传方式,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爱路护路意识,有效遏制以学生为主体的路外伤亡事故和危行案事件。三要完善双休日线路治安电话提醒、查岗制度。周末由处领导、包保干部、业务部门领导与各派出所主要领导通话,督促各所高度重视双休日线路治安防控工作;督察、治安和指挥中心等部门对线路责任区进行电话查岗,并定期通报,严格考核,确保线路责任区不失控。四要完善双休日添乘、包保制度。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组织机关包保干部、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双休日期间深入基层单位包保、添乘机车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双休日线路治安问题,对检查的结果通过《平安站线快报》予以通报,并纳入派出所月度治安工作考核,确保派出所双休日各项线路措施落到实处。五要完善双休日线路空岗报备、顶岗机制。线路责任区出现空岗情况,所属派出所必须严格落实空岗报备制度,及时向业务部门报备空岗情况,同时安排所领导、民警顶岗,避免线路责任区形成警力真空、隐形失控的状态。

(四)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双休日线路治安管控警务保障

有效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是做好线路治安管理工作的坚实保障。要特别关注线路民警的工作生活情况,为驻站民警提供良好的警务保障,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使其减少后顾之忧,全力投入到线路治安工作中去。一要鼓励基层单位建立“居家式”线路警务区。笔者认为,应在全处组织一次线路民警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细致了解民警家庭成员、年龄层次、子女状态以及家属个人意愿,重点围绕已下岗待业、经济负担较重的民警家属,会同民警做好思想动员,给予适当经济补助,鼓励她们伴随民警扎根小站,支持丈夫做好线路治安防控工作,保证线路民警双休日等重点时间能够安心线路治安管理工作。二要切实改善警务区工作生活环境。加大对线路警务区的基础投入,为线路民警装修、改造条件较好的办公、住宿用房,购置、配齐线路警务区办公设施和生活用品,增配空调、冰箱、电视机、餐具、卧具等生活必需品,最大限度地改善线路警务区工作生活环境,实现拴心留人目的。三要切实关心双休日期间在岗民警。线路警务区一般离家很远,双休日期间线路在岗民警不能回家,奋战一线,所领导应到民警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公安处有关职能部门可设立为民警排忧解难机构,以派出所党支部为核心,具体办理有关事宜。一旦线路在岗民警家中有困难又一时无法离开岗位或赶不到时,通过向该机构报告,该机构立即启动处置预案,先期帮助处理,以解除民警的后顾之忧。四要给予政治待遇上的倾斜。对于经常在双休日期间上岗的民警,在入党、提级、培养先进典型等方面的政策上给予倾斜。尤其要注重选树典型,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十佳警务区”、“十佳警务区民警”、“优秀‘居家式’民警家属”评选,大力推广和宣扬他们的工作方法、先进事迹,使全处警务区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猜你喜欢

治安民警重点
Me & Miss Bee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治安文化与治安秩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