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络酮治疗失血性休克76例疗效观察

2012-08-15刘双荣赵素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阿片内啡肽拮抗剂

刘双荣 赵素杰

纳络酮(naloxonehydrkchloride,NX)系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烃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具有拮抗中枢性内阿片样肽(Eop)和某些中枢麻醉药的作用,它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较快地与内源性 μ、κ、δ3种阿片受体起竞争性拮抗作用,属广谱内阿片肽拮抗剂。纳络酮结构虽似吗啡,但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合成至今,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史采集: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急救站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院前急救失血性休克病例76例,其中创伤引起65例,上消化道出血引起11例,年龄18~59岁,1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既往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其余患者既往健康。

现场患者除出血外,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湿冷,神志均清楚,收缩期血压在50~90 mm Hg,心率>100次/min,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1.2 现场及转运途中救治措施 76例患者均给予止血,创伤患者用加压包扎或止血带止血,上消化道出血给予西米替丁,所有患者常规采取平卧位,双脚略抬高、吸氧、血压监测、补液、扩容等措施外,给予纳络酮0.8 mg静脉注射,然后纳络酮1.2 mg稀释后静脉滴注。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收缩压>90 mm Hg。②有效:收缩压未达到90 mm Hg,但较前升高10 mm Hg以上。③无效;收缩压未升高。

1.4 不良反应 76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与纳络酮相关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现场急救后,显效37例(占48.7%),有效35例(占46.1%),无效4例(6.58%)。

3 讨论

休克是院前急救工作中常见的急重症,如不及时纠正,将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如何在现场迅速纠正休克状态,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场采取及时、有效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是抢救休克患者的关键,快速补液、扩容是休克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合理的体位、必要的监测是抢救休克患者的重要措施。

本组资料表明:在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同时,加用纳络酮: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②短时间迅速提高患者的收缩压,对增加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防止休克向不可逆期进展,有重要作用。③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证明纳络酮在院前急救中使用是安全的。

临床研究表明,休克发生后人体内β-内啡肽(β-EP)水平较正常升高5~10倍,β-内啡肽(β-EP)在各型休克的病理中起重要作用。与β-内啡肽相比,纳络酮与阿片受体有更好的亲和力,能有效地拮抗β-EP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从而缓解症状,提高存活率。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能阻断内啡肽,拮抗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应激反应,使血压回升,提高成活率和延长生存期。纳络酮抗休克的作用机理包括:①兴奋心肌、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②收缩外周血管、改善血压。③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④改善呼吸、增加组织供氧。⑤减少氧自由基、血液内活性物质生成(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白三烯、血栓素A2等)。⑤改善细胞内能量代谢、恢复细胞膜离子泵(Na+、K+、Ca2+泵)功能,改善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解除细胞内钙超负荷,防止细胞损害和DIC发生。

总之,影响休克患者现场急救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使用一切现场可以使用的急救方法,尽快稳定患者的血压、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对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现场使用纳络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1]王一镗.纳络酮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纳络酮的药理与临床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14-19.

[2]任成山,郭中杰.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抗休克机制的研究,中国急救医学,1994,16(4):4.

[3]孟庆林.纳络酮在危重病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9.

[4]吕黄伟.纳络酮对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中华外科杂志,1995,33:355.

猜你喜欢

阿片内啡肽拮抗剂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阿片类药物使用及扩散特征的分析
内啡肽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心力衰竭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脑啡肽酶双重抑制剂LCZ696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意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