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研究*

2012-08-15万国燕赵良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心智学习型愿景

万国燕 赵良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研究*

万国燕 赵良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83)

学分制改革后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团队该如何创建,文章建议从第五项修炼入手,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来创建一支擅于学习、有凝聚力、有相当管理水平的高效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

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

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10年中对数千个优秀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提出一套新颖的管理技术方法,即“第五项修炼”,这是一种管理新模式,即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内容的训练来帮助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他曾评价:“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虽然这是针对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可是对于学分制改革后的高职院校也有借鉴意义。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也应该在五项训练中逐步建立一种学习型管理团队,以提高教学运行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增加教学运行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构建高效和谐的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团队。

学分制改革后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托马斯·贝特曼在《管理学:新竞争格局》中提出,团队是由技能互补、相互信任、有共同目的和共同业绩目标的相互负责的人员(通常是少数人)组成。作为一个正式群体,团队不同于一般的群体,它更强调团队整体业绩的明显改善,更显著的特点是技能互补。团队是有生命的,因而也有生命周期。团队从组建到成熟,大致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期、凝聚期、激化期、收获期。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依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过程及相关教学工作的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大纲制定、课表编制及发布、教学场地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安排、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及毕业管理等各项与教学有关的活动,此外还有组织考试、评卷等多个方面。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资源为依托,强调师生相互配合,其基本目标是保证教学工作运行稳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管理的起始点,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一般由参与教学管理的有关人员,如分管教学的校(院)长、教务处人员、各院(系)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主任)、系部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等群体构成。从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团队要素的特征表现可以看出,现阶段,学分制改革后的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团队的发展处于团队发展的第二阶段——凝聚期:即开始产生共识与积极参与的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团队成员逐渐了解领导者的想法与组织的目标,互相之间也经由熟悉而产生默契,对于组织规范也渐渐了解,违规的事项逐渐减少。这时日常事务都能正常运作,领导者不必特别费心,也能维持一定的生产力。组织对领导者的依赖很重,主要的决策需要领导者的指示才能进行;领导者一般非常辛苦,如果其他事务繁忙,极有可能耽误决策执行的进度。学分制改革后高职院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有了质的转变,对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工作方式和方法有更高的要求。

基于第五项修炼理论的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途径

自我超越,激发教学运行管理团队成员的学习热情 自我超越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是个人成长修炼,是一个人真正心之所向的“愿景”不断重新聚焦、不断自我增强的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人员每天都是在繁杂的工作中不断重复,通常都会在无奈中完成自己的工作,或是疲于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思考工作该如何高效、精准地完成,不知道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团队成员的感觉一般都会疲惫和缺乏学习热情。“第五项修炼”的第一步就是“自我超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建立个人愿景,找到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和问题所在。个人愿景是发自个人内心的、真正关心的、一生最热切渴望达成的目标,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象。它的实现离不开个人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或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离不开团队组织的关怀和帮助,需要用团队氛围来引导个体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定位,逐步实现和超越自我。从外因来看,由于教学运行管理岗位工作繁杂,工作业绩难以衡量,激励机制也相对缺乏,许多人很难安于本职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学校应重视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并给予适当政策照顾,以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从内因出发,在外因刺激作用下激发教学管理团队的学习热情,需要激发每个个体对工作的热情,给团队成员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愿景、体现个人价值的环境。一般来说,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能够得到认可是一种精神鼓励,在被认可的前提下,能刺激个体更多的工作热情,其工作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自我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当外因和内因同时作用时,团队就开始有更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期自我超越,实现另一个更高层次的愿景。

改善心智模式,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学习能力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的一种思维方式,要改善心智模式,对于组织决策、组织凝聚力和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事实上,学习态度本身就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心智模式,有人愿意学习,有人却不愿意学习,觉得是一种负担,这就是心智模式所决定的。所以,当心智模式有一定缺陷时,组织和个人都会受到损害。如果心智模式得到改善,个人学习能力就能获得提高。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中有些人因为教学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容易造成对工作的倦怠,一般就会不愿意学习,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足以应付工作,或是只要把工作做好,学不学习都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相反,有些人却会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心智模式的差异。要改善心智模式,要从环境因素和性格方面入手,每个团队成员都要为自己的个人愿景努力,营造一种学习环境。环境因素方面,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重视教学运行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要充分肯定和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并且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考评标准。要创建一个外部环境激励教学运行管理团队成员自愿去提高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学习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从个体性格因素入手,教学运行管理团队领导应充分认识到人没有天生的胜利者或失败者,每个人都具有多面性,人的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优劣;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各种性格可以互补;只有因势利导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的性格因素,才能激发团队成员最大的工作效能。

建立共同愿景,增强教学管理团队的凝聚力 共同愿景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上的团队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就没有学习型组织。作为学习型组织,必须鼓励组织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然后将多个有共同愿景的人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并为努力实现个人及组织的愿景而努力。教学运行管理人员应将个人愿景与学校的核心价值和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以为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提供管理服务为目标,激励教学运行管理人员为实现个人愿景而努力,使组织的创新活动达到从单项创新到系列创新、从一次创新到持续创新、从个人创新到群体创新的境地,并且让团队成员以为教学质量服务为导向,增强凝聚力,使团队成员以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为荣。只有建立共同愿景才能改变当前的“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注重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服从大局,服从全局,激发大家的共同愿景,完成教学管理中的每一环节和细节,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进步。建立共同愿景,可让团队成员愿意参与、贡献和确立目标,愿意领先并学会信任其他团队成员,愿意有效地进行沟通,愿意分享和评价不同的想法,愿意考虑别人的观点,愿意寻找大家一致同意的选择,愿意支持并执行团队的决定,增强学分制改革后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团队的凝聚力。

团体学习,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能力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只有形成了共同愿景,组织成员之间才能达成有效的学习。团体学习不同于个人学习的最重要特征是其交互作用。对于个人来说,我们从外界接收输入,并向外界输出其反应;对团体来说,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同样可以从团体的外界接受输入,并向外输出其反应,但在输入转变为输出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单个个人联合的作用,而是需要组织成员之间的交互作用。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具有强化动机的特征。团体学习是集中进行的,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比较容易强化每个成员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发起成员的学习兴趣。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也应该进行团体学习。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团队成员的专业、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多数成员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缺乏高等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会影响整体教学运行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拓展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实现教学运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适应学分制改革后高职院校的管理要求。除此之外,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必须注重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通过学习或研讨等方式来改变思维模式,形成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团队氛围,让每个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够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升每个教学管理人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运行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系统思考,构建高效和谐的教学管理团队 系统思考是要以系统的“整体观念”来考虑问题。系统思考关键在于看出问题的“杠杆点”,以小的运动创造最大的力量,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见树又见林,学会在复杂的现象背后看到引起变化的系统结构,清楚地指出问题的症结并找出持续有效的对策。系统思考是“第五项修炼”的中心,它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等其他四项修炼都有内在联系与互动。系统思考理论对教学运行管理团队建设有画龙点睛的指导意义,是前四项基础理论的升华。通过横向纵向的思考、比较,把握深层次问题,站在新的制高点看待管理问题,形成更全面、更系统、更直观、更准备的全局意识。教学运行管理团队成员要学会在整个教学运行管理这个大环节中去思考,看清楚各自负责的小环节在整体中的意义。通过系统思考,团队成员可学会如何在教学运行管理的各个岗位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出自身价值;把处理好繁琐的工作当成锻炼自己的途径;正确处理好各层次管理者的关系;从系统思考出发,加强自身修养,以构建和谐团队为根本。领导者则应在教学运行管理团队中集思广益,综合各方利益,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效能,构建高效、和谐的教学运行管理团队。

[1]傅宗科.第五项修炼管理法则[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2]陈汉辉.基于SCP范式下高绩效团队建设——以高校教学管理团队为对象[J].管理观察,2009,(9).

[3]朱再春.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科学经济市场,2010,(5).

[4]傅宗科.第五项修炼300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5]许克祥,黄国辉.第五项修炼理论视阈下的学习型教学管理团队建设[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2).

[6]李志友,代祥,徐占春,周红.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G717

A

1672-5727(2012)05-0065-03

*本文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院级科研项目《学分制条件下我校教学运行管理团队的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09-05)的成果

万国燕(1977—),女,江西南昌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教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赵良梅(1972—),女,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心智学习型愿景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