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社团活动看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2012-08-15黄新兰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校园

黄新兰

(兰州电力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46)

由社团活动看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黄新兰

(兰州电力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46)

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优秀的校园文化展现校园风貌、提升校园精神、丰富校园生活,对提高学生思想认知、自我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积极意义。校园文化唯有与学生的精神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机制的自我完善。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教育

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基于这个的理念,当代教育也应逐渐回归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轨迹,注重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

学校社团是基于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兴趣爱好、自我发展需要自发组建的群众组织,也是以学生自我实践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平台,具有丰富校园文化内容、传承校园文化精神、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环境,它不仅体现在校园的建筑、布局、环境、绿化等物化形态上,也体现在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精神形态上。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社团为依托,是推动学校发展建设,提高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是硬性灌输和僵化说教无法比拟的。

社团活动彰显校园文化影响力,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我院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电力学校,教育机制与办学理念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注重管理、纪律严明,强化技能、崇尚应用,形成了富有电力特色的办学风格。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我院调整办学思路,以高级技工、预备技师为培养目标,招收高中毕业生且具有相应高考成绩的理科学生为招生对象。生源结构改变、学生文化程度提高,既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了学生对校园文化主观需求的增加,客观上催生出各类学生社团,使社团活动在学院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使社团活动变成校园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展示才华智慧的人生舞台。

我院一方面继承传统,另一方面,顺应学生精神成长和校园生活的实际需要,大力扶植社团组织、培育社团队伍,以便校园文化能与学生的精神需求相链接,构建学生成长进步的和谐校园环境。截止到目前,我院组织完善且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社团有文学社、书画社、广播站、演讲与辩论社、街舞社、乒乓球社等。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充实了电力学校的校园文化结构,同时改善了校园文化氛围。给规范严整的校园环境,增添富有时代气息与人文色彩的文化魅力,极大地改善了校园面貌、环境氛围。

笔者长期参与各类学生社团的辅导工作,多次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与社团学生有广泛的接触、交流与合作,亲身感受到社团在学院成长发展的历程,深刻理解学生对丰富校园文化的渴求,对自我锻炼、自我实践的期盼。体验着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表现出的干劲与热情、挫折与眼泪、不舍与进取,亲眼目睹从社团里走出了学生喜爱的校园歌手、乐手、舞蹈家、主持人、播音员、书法绘画作者、校园诗人、散文作者、街舞明星、社团带头人。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往往也是群体中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为突出的学生。他们身上展示的积极思想、行为元素,影响和带动着身边更多的人。可以说,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塑造着学生崭新的形象,营造着校园文化风气,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

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

秉承办学宗旨,长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形成办学特色 不少学生入校后,对我院实行的半军事化管理极度不认同。认为是刚刚脱离家长、高中学校的管束,又被另一种严格的管理约束了。生活态度消极,抵触情绪大,适应环境慢。这种负面情绪导致的心理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对学院教育的接受与认同。管理是教育实施的保证,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尽管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但它却是学校文化中的硬性部分,是教育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底线。文化之所以重要在于它具有某些管理模式和制度所不具备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转化的作用。不同类型的社团吸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与发展意愿的学生加入,使他们在社团中找到交流合作的伙伴,体验参与和实践。无论结果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了锻炼自己、施展才能、释放热情的空间,体验到课余生活的乐趣,其结果是,社团真正变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人生的第一舞台。社团活动所展示的文化魅力,以其容纳、教化、感染的柔性力量,抚慰着一颗颗年轻焦躁的心,淡化、软化了严格管理带来心理抵触情绪,他们会逐渐明白遵守规则、制度的重要性,逐渐理解制度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努力改变不良的心态,积极适应校园生活。毕业前的校园招聘,上岗前用人单位对学员的培训经历,更使他们意识到制度、规范的约束力、强制性。对制度和规则的认识和自觉遵守,是学生进入社会扮好社会角色极为重要的人生课程。

教育是启迪是唤醒 社团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必须事先策划、预先安排、主动合作、积极沟通,必须吃苦、受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体验到社会生活的含义,懂得辛苦的价值、团队的重要,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心智日趋成熟,性格更为沉稳。这些非智力因素、品格、能力的培养,往往是在传统的课堂、书本知识中所不易获得,必须由亲身体验才能获得。能力需要实践,实践锻炼才干。只有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及人生的体验与思考。

社团活动的文化功能促进教育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里的一切因他们而精彩 社团活动所展现的校园文化,其核心是校园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正是有了这种环境和氛围,才使学生的成长有了文化意义上的认同与归属,才能产生真正的校园文化凝聚力,使学生更加热爱母校、珍惜母校,留恋曾经生活和学习的校园。社团活动营造出的浓郁校园文化气氛,激发了学生广泛地参与热情,思维活跃,热心创造各种主题活动,如“梦想校园”歌手大赛、迎“世博”知识竞赛、学生礼仪展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红歌会、“青春、校园、感恩”集体配乐诗歌朗诵、书画美工展、编辑《搏浪》文学期刊、“诚信与做人”主题演讲、“青春在激辩中飞扬”辩论大赛等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发起组织策划调动协调。涉及面广,参与者众,经历其中,学生深感辛苦和荣耀,精神振奋,气象一新。这种变化,潜移默化地推动学校育人环境的改善、制度建设的完善。由此可知,以社团活动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有对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学校教育机制人性化、人文化的积极补充。

当今社会倡导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承认个体差异,掌握认知习惯,熟知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学生有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具有社会意义与成长价值的沟通交际,学会对他人的包容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学会适应。在这种富于社会性、时代感的文化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都在社团活动中得到一定锻炼提高,无疑是对“以人为本”教育最好的实践。以笔者长期观察,那些积极参加社团文化活动的学生,无论是自己找工作,还是在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时,大都积极而自信,有良好的表现,有较好的适应环境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 竞争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文化和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人格健全的人。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在于教化和熏陶,它是一种内化了的精神力量,作为一所电力技术学院,真正拥有了文化上的软实力,才能有效提升教育塑造人格、完善精神的功能,才能真正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

校园文化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学院社团要挖掘潜力、努力创新,完善内部机制,扩大社团影响力、号召力,打造精品社团,促进以社团建设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不断完善,真正促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1]尹韦.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2]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陆志群.彰显文化底蕴—浅谈职业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4]贾新奇.公民伦理教育的基础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方晓红.论高职学生的自律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G710

A

1672-5727(2012)05-0161-02

黄新兰(1962—),甘肃兰州人,兰州电力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基础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校园
缤纷社团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