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稚拙美是儿童画的共同特征

2012-08-15韩晓飞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儿童画作画画画

◆韩晓飞

(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因为绘画对于他们来说是何其有趣。儿童的绘画是孩子们在生命之初自然散发出来的一束启蒙之光,它蕴含着智力的萌发,人格的塑造,情感的流淌,审美的启动。儿童画,作为相对独立的审美样式,已日益引起行家们的重视。许多艺术家以羡慕的口气谈论儿童的天然感觉和自发的绘画动机。的确,孩子们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稚拙和无拘无束的画法,正是应该加以珍视的艺术天性的自然流露。自从它们被审美的慧眼发现,被重新评价以来,艺术家们纷纷从中汲取灵感。从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艺术大师,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米罗、齐白石、石鲁等人的作品中,就不难看出从儿童绘画中汲取的宝贵养分。我以为,稚拙美,正是儿童画区别成人画的重要标志,也是它无穷魅力之所在。

孩子们画画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纯粹是一种心理需求。可以说:儿童画反映了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体现了他们观察和把握世界的特点,渗透了孩子们面对生活的新鲜和好奇感觉。由于孩子们观察的角度与成人不同,势必造成儿童画富有活力而稚拙的特点。譬如说:在孩子们画的人物作品中,人物头部都画得很大,两只眼睛也画得很大,这是所有的孩子画人物的时候都会出现的情况,为什么呢?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们首先注意并把握的是那些生动活泼的事物或事物中那些具体活泼的因素。对孩子们来说,人身上最生动活泼的部分莫过于头、脸和眼睛,因为孩子从吃奶那天起,天天注意的是妈妈的头和脸,孩子们在和妈妈的交往中,几乎没有一天不注意妈妈眼神的变化。由于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有限,对比例、透视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他们只注意到对象的一两个特点,往往夸大主体部分,将一个人头占据大半幅画面的画是经常出现的。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这个角度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他们得到的印象必然打上童稚的烙印。对孩子们来说,画画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因此他们画出来不合比例的形象十分稚拙可爱。

孩子们总是满怀兴趣地观察他们面前的一切。一件小事也好,一个小物体也好,都逃不过他们敏锐地观察。因为孩子们大脑各部分发育未完全,知识经验不足,感知笼统,所以他们在观察事物时,不会把注意力放到某一个细小的局部上,而是着眼于大的动态。对孩子们的知觉研究表明,他们并不喜欢高度写实的图画,他们关心那些与他们知觉水平相符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比我们成年人乐于接受的要简单得多,卡通片比普通电影更受儿童欢迎,其原因就在于卡通形象经过“简化”处理,正好符合孩子可以接受的视觉信息量。所以,凡是优秀的儿童画作品都画得冼练、概括、形象生动,这浓缩的艺术语言,似乎是去除了杂质的纯矿。这种孩子气的观察和感受,往往给儿童画带来了稚拙的、单纯的格调。

据一些调查资料表明,造型的随意性和求全意识是儿童绘画的其中特点。孩子们在作画时往往把一切立体的东西处理成平面,同时又不是凭直接视觉来作画,而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的特征概念或物体相互关系的特定印象作画。因而随着他们表现生活的需要,孩子们会把许多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向和各种物体的特征概念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往往在一幅画中出现仰视、俯视、侧视、反视等现象,构成了儿童画特殊的构图形式,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求全意识在儿童画作品中也随处可见。观赏中外儿童表现“在公共汽车上”的画作,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汽车大都被画成一个扁平的横截面,所在的车身好像是透明的,可以完整地看到里面的司机和站立的乘客。没有什么合理的绘画方法能同时表现一个物体的内部和外部空间,这是绘画再现的局限性。孩子求全的审美意识使他们轻易地跨越绘画的局限性。所以说:孩子画画,不仅是画其所见,画其所知,而且是画其所思,画其所爱。只要他们一旦认为“就应该这样”,哪怕一堵墙、一辆车、一座山都无法遮挡孩子们感想中的形象,任何物象表层都可以被作者执着的表达和大胆的想象所突破,使其意欲表现的形象一览无余。上述这种造型的随意性和求全的审美意识,往往使构图十分饱满,又疏密得体,给人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充分显示出儿童画稚拙美的特色。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爱的海洋里,老师的教导和父母的爱抚,使他们沉浸在幸福的欢悦之中。他们除了读书就是游戏,他们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有趣,那么新奇和快乐,他们总是真诚直率而自然地流露感情。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眼睛来观察,用独特的心灵来理解周围的一切。由于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天真烂漫及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儿童画的色彩也是无形中求艳丽丰富。要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会选择那些未调配的原色和间色,并运用简单的色彩对比,使画面阳光灿烂,喜气洋洋。他们用跳动的色彩,造成欢快、明朗的基调,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那些出乎意料又合乎艺术规律的意外色彩效果,给稚拙的儿童画更增添一份动人的魅力。

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不是纯观念性的行为,而是物化行为,他们必然要选用特定的纸张、笔墨、色彩……虽然,孩子们还缺乏对工具材料的驾驭能力,但其中感受的初原性和技能的稚拙性,恰好情趣天成,形成了打动我们的稚拙风格。稚拙艺术就以稚拙取胜,它们更贴近美的实体感。虽然幼稚,但是真诚,它们经得起艺术规律的检验,能被艺术理论所认定。请看孩子们用线条作画,一方面,他们作画时毫无心理负担,洒脱自在,就像清清泉水发自心底,就像白云游于太虚,无挂无碍,无生无灭,所以线条游行自在,绝无拘谨呆板之感;另一方面,孩子的小手控制能力还差,画线条时绝不马虎,全力以赴,这就避免了油滑轻薄之弊。这水平不是由功力所致,而是由孩子的生命状态造成的。儿童画中颇具原创意味的稚拙笔触,使艺术家们无不倾倒,这种独特的内涵,就本质而言,似乎更接近艺术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孩子们由于身心的特殊性,在观察、认识外部世界时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的观察角度、观察方式、生活环境、生活内容、思维特点及技巧掌握等多种因素都与成年人不同,所以儿童画必然融进童稚色彩的美学特征。他们对生活真挚新鲜的感受,丰富自由的想象,大胆而又个性的表达和勇敢的创造精神,把我们带到一个朝气蓬勃、纯洁美丽、天真稚气的世界。所以,优秀的儿童画也是艺术珍品,而它的魅力来自稚拙美。

猜你喜欢

儿童画作画画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墨水作画
我的儿童画
儿童画作品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指纹来作画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爱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