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类学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2012-08-15◆黄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2期
关键词:异性职校职业

◆黄 艳

(秦皇岛技师学院)

随着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也逐渐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职校生被看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受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造成了现阶段职校生整体素质的下滑。通过调查,职校生的心理状态主要在学习、交往、就业三个方面存在问题。充分了解目前职校生的心理状态,从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是做好职校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一、学习状态

1.学生来源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技工类学校的生源素质也越来越差。统计结果表明,学校学生来源59.73%为初中毕业生,36.31%为高中毕业生,另有3.34%为职高或中专毕业生,0.53%为大专生。

2.学习基础

从不同生源来看,中技学生基础很差的比例最高,达11.53%,技师和双高的学生,基础很差的比例明显低于中技学生,为6.58%。另外,整体有70.94%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基础一般。由此可见,职校生的整体学习基础较差。

3.入学动机、专业选择与厌学情绪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入学是为满足家长意愿的占5.02%,表明这一部分人学习是被动的,必定影响其积极性;学生入学是为了将来能有好工作的占44.47%,为学习一门技术的占36.78%。

在专业选择上,只有28.17%的学生是依据个人爱好,另有71.83%的学生所选专业是遵从父母意愿或受就业形势的影响。由此看来,没有专业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9%的学生选择基础差,自控能力差。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34.30%的学生选择学习没意思,无压力无动力;24.03%的学生选择上课听不懂;24.16%的学生选择学习方法不当。

4.学习压力

在学习压力方面,有59.61%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一般,9.3%的学生认为没有学习压力,二者合计,有近70%的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压力。

二、人际交往

统计数据显示,有49.26%的学生很少或偶尔与父母沟通;有87.37%的学生很少或偶尔与老师沟通,有76.15%的学生渴望与老师建立朋友式关系;有32.95%的学生有网上交友的情况;有69.4%的学生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隔阂明显

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2.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

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由于沟通不到位,学生有与老师亲密接触、沟通感情的愿望,却不能走出心中的阴影。

3.在异性交往的的过程中出现行为偏差

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他们渴望有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性行为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三、就业心理

择业就业是当前职校非常关心,因为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1.依赖退缩心理

对于就业途径的调查数据显示,62.09%的学生选择学校推荐;21.71%的学生选择市场就业。这说明,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专业,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2.紧张焦虑心理

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低,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还有的职校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没兴趣,自己又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整天心绪不宁、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3.思维定势

一些职校生为所学的热门专业所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46.58%的学生希望选择本专业并且技术含量较高、本人知识能力可以满足的岗位;12.11%的学生表示可以不计报酬,愿意选择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低的企业或岗位。专业、能力、报酬、劳动强度四个因素从四个维度影响和制约着学生毕业后的择业问题,然而一旦要放弃所学的专业,一些职校生就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4.择业中缺乏准确定位

关于就业方向,49.06%的学生选择外资企业;22.26%选择股份制企业;另有23.32%选择自己创业;只有5.36%选择民营企业。

对于未来工作岗位,52.91%的学生选择作为企业技术骨干;24.01%选择企业班组长、工段长;6.84%选择一般技术工人,16.24%选择其它。

以上两组数据显示,学生的就业期望值相对较高,更偏重于中层管理以及技术含量高,而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岗位,说明部分学生对自身及未来的就业去向存在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想法,缺乏准确的定位,对企业与岗位的需求认识不足,就业观念有偏差。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加强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择业观,从而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另外,不难看出,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认为只有进入企业生产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就业观念存在明显的就业偏差。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技工类学校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非只言片语所能透析。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如独生子女、特困生或孤儿),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1]谭建兵.浅析当前中职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潘光.职校生为何不爱学基础文化课.中国教育报,2008-2-23.

[3]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的研究.

猜你喜欢

异性职校职业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异性组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异性齿轮大赏
职业写作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爱的职业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