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师德建设的核心价值论

2012-08-15章胜景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师爱师德职业

章胜景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正因为教师职业如此神圣、崇高、伟大,古往今来,人类将最好的赞美语言都献给了老师!不过,尽管教师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作用不可更替,但教师的内涵既是时代的、也是发展的,尤其从师德层面考量教师,这种特点更为显明。

我国的高职教育体制,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具体化表现。学校的不同层次、不同定位及不同类型,对教师有不同的要求,交集到师德范畴里即体现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之中。基于此,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师,师德中的“职业化”取向,既是内在的素质特点,更是外在的职业要求。因此,思考高职教育的师德建设问题必须立足到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来分析。高职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涵极为丰富,但从核心价值观分析,受高职教师职业的影响,高职教师的师德集中体现为“有师爱、能践行、善自省”的三个层面。

1有师爱——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育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先生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师必备的高尚情操,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为了加强高职师德建设,作为高职教师必须“有师爱”,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先,师爱是理解与宽容。高职生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生源多样,有普高、职高、三校生,文化起点高低参差不齐。他们和普通高校的同年人一样富理想,多追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大多由于学历成长中的挫折,如理想与现实落差大,高考不尽如意,因而导致“伤痕心理”突出,内心脆弱而敏感,学习动力不足,成长的迷惘和困惑较多。针对高职生这种状况,高职教师的师爱,首先是一种理解,体现在教育过程就是对待学生具有犹如父母又胜于父母的耐心。高职生是成长中的人,成长中的许多问题会有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屡教不改”要有耐心,要关于抓反复。教师的师爱还表现为一种宽容,其内在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决不能嘲笑、鄙视、讽刺、挖苦,要善于走近学生,通过QQ、微博、短信、电话、走访寝室等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同时善于肯定他们的优点,发挥他们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为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

其次,师爱就是教师敬业乐业的态度。有哲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的形态是平凡而普通,但其意义是伟大而崇高。高职学生的成长有许多“先天”的不足,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礼仪修性等,这对高职教师是一种挑战。不放弃,把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当成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自觉立足岗位,竭尽全力备好每一堂课,不遗余力地“传道、授业、解惑”,让自己的教导化为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起步石”,这便是敬业乐业。庄子说:“用志不纷,乃凝于神”这也是对敬业和乐业的又一解读,联系当下,表现为一个教师面对物欲横流、功利大化的世界,教师始终能以育人为天职,视学生为上帝,甘以清平为伴,能够坚守信念,方寸不乱,不为利益所迷惑。在365天的年轮中一切从学生出发,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同欢同乐同悲同苦,真真切切、默默无闻地用心教书育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胡忠、谢晓君夫妇放弃优越的环境、安逸的生活,到条件异常艰苦的雪域高原——西康福利学校支教,一心为学生,全心为教育,他们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感天动地,震撼了千千万万中国人,这就是教师敬业乐业的楷模。

教师要敬业,更要乐业。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喜欢自己的职业,才会满怀激情,全力以赴,不怕困难,不知辛苦,甘之如饴。在高职院校里,面对“难教”的学生,有的教师白加黑,五加二扎在学校,乐此不疲。他们的境界,孔子称之“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职业教育,是文明社会发展不可缺失的另一类教育,职业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守护神”,职业教育的腾达需要一代代的职业教育人的辛勤劳动,更需要敬业乐业精神的传承。

2能践行——具备高超的教育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育之通病:“……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联系高职教育反省,在职业教育中手脑联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它有别于“学术型”、“科研型”“综合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它侧重于“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显然,职业教师的师德具有其职业教育特性的特点,能讲专业理论,实践中又能做技术,即“双师素质”是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首先,“育人”先“育己”。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作为合格的职业教师,师德的内化就体现在专业化的和谐发展。站得稳讲台,走得进工厂,动得了机械,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感召力。职业教师能做到德艺相彰,这种师德的榜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功夫,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能垂范,学生才能感到可敬、可佩,形成行为的自制力。因此,职业教师的师德,必然是基于专业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术、教学与教做的统一体。

其次,功夫在“课”外。在普通、烦琐的小事中做出不平凡,在难成功名的境界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教师师德崇高感的集中体现。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投入的全身心,上课“教”学生,课后“备”学生,年复一年,许多教师从走上讲台那天开始,一辈子心里就只有“学生”,一生不改的思考主题就是“怎样教好学生”。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教学便是如此。教师除了上课,还得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教材、钻研教材,了解相关背景,同时要了解学生心理和特点,才能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在课堂师生互动,讨论激烈而深入,教师讲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学生听起来饶有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有所学、有所得、有所获,达到教学相长。所不同的,职业教师还得利用课余下企业、学技术,自己体验“学以致用”,教学才能确保学生“学用结合”。

第三,创造性劳动。教之有法但无定法,创新是教师师德无价的考量。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是社会学、教育学普遍认同的观点。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要和谐,职业教育充当着重要的功能。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育更是,因此要修复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要紧跟快速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变革和技术的更新,职业教育始终被推入在创新的前沿。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要求表明,要培养既能服务现实的行业产业要求,又要能具有引领行业改革、新产业开发的潜力和本领,高职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方法创新等,需要高职教师去面对的问题很多很多。因此,高职教师的师德建设的内核里,传统的本分、既有教学思想的守候,决不是现代职业教师的标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注入师德的一种品质元素,这是区别于一般教师师德的关键点。

3善自省——具备高瞻的教育睿智

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不仅要知识渊博,更要品德高尚,人格伟大。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对高职教师提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善自省。自省即对自我言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检查。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认为人的修养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就像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就能不断的修正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达到理想的人格。

将人格的“自省”作为高职教师师德的一种“涵养”和“品质”,这也有职业教育的特定性和特殊性。从高职教育“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分析,高职教师“善自省”作为职业素养,这是教师的一种睿智。

首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高职教育在中国还是一种“朝阳教育”,正牌于蓬勃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世界新技术的瞬息万变,社会转型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要经常扪心自问:学问有没有提高?专业技术有没有长进?高职教师的宗旨是服务,也就是服务学生的成长,服务社会的发展,而教师服务的资本是科学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它要求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自觉走实践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孔子在《论语·里仁》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贤人多向他学习,看见不贤之人便应该对照作自我反思,看自己有没有相同的毛病。因此,看见优秀的同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看见不优秀的同事,我们可以加强自我反思,从另一个方面提升自己。可以说,高职教师的自省,它也体现为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的教师仅有良好的态度是不够的,虽有一身好功夫,要传授知识、讲授技术,还需要教育得法,只有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据此,高职教师的自省,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对新教学方法的探寻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方法的自省,关键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吐故纳新”。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情境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可能一成不变。尤其是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行业总在不断调整,生产技术不断在更新,教师过往的有效教学方法不一定可确保有效适用。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经常自省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求新、求异、求精,让专业贴近行业企业,以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第三,躬自厚,有自知之明。在社会认知中,一般都认可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因此有不成熟的行为或做法往往得到宽容。其实,教师职业是世代脉承,但教师个人也始终是成长中的教师,这经常被人忽视。教师工作是良心活计,是无法用数理的统计或线性的方法来衡量。因此,教师师德的自省,也表现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自律和自检。《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是多自我责备的意思,这里包含了自我检讨内容。师德是指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作为高职教师,面对“另一教育类型”的学生,非常需要自我的反省,如自己的教学是否让学生受益?为改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缺点,自己采用的引导、干预方法是否有效?为了提高教育能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自知之明,在这里是自我人生的严肃追问,也是职业责任担当的自我考评。这同样是高职教师心灵的写照和终身不懈的追求。

总之,高职师德建设是一个极为深壑的话题。在师德的天平上,时时考量着教师的职业精神、人格品位、学识水平、专业技艺。可见,作为高职教师的师德不是抽象的,“有师爱、能践行、善自省”语言虽然直朴,但它正是教师师德核心价值的体现,这也是高职教师终身坚守的品质和努力的方向。

[1]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2).

[2]贺丽娟.孔子的自省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师爱师德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爱: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职业写作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