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人物影像叙事策略的创新分析

2012-08-15文丨王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制作者专题片

文丨王 亮

(茂名石化宣教中心记者部 ,广东茂名 525000)

专题片怎么讲故事,怎么样通过影像叙事的方式,把真实的人生、人性,呈现给受众,怎么样让故事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是值得钻研的课题。这是所有从业者的任务所在,也是从业者的内在追求。

1 细节是体现典型人物真实性的要点

情节易找,细节难成。诚然,社会角色千差万别,而典型人物的种类划分其实非常清楚,每一种类的典型人物在观众心里,都有其固定的模式,观众对于人物的故事情节应该都是熟稔于心的。然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专题片的骨架是情节,可骨架上的血肉却是细节。有了好的情节之后,需要有细节的填充与完好把握,塑造典型人物的宣传片才会更生动与有情意。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教育人、吸引人。在专题片里,细节在屏幕上构成了事情发展、自然状态、社会情景,塑造了人物性格。一个细节,小,只是一个画面,某个表情,大,则可以是一个片段,整个故事。这些细节能够抓住观众的情感共鸣,扣住其心弦,让典型人物的生活轨迹同观众的情感联系到一处。让专题片呈现出艺术魅力,并展现其所要达到的社会目标。

一个合格的编导,在关注整体大局的宏观层面以外,必定会注重细节的编制和展现。通过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件物品,来揭示出典型人物的个性魅力。这里我们需要认识到,细节的把握要点在于:一要细、二要典型、三要重视静态描摹。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极优秀的专题片,在整体上,并不一定是从首至末都非常精彩感人。但是就是因为典型人物,或者与典型人物有关的人物,非刻意间流露出来的眼神、讲出来的话,给受众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整部专题片增色。我们还记得,在希望工程的宣传画里边,那个女孩的大眼睛。这么多年过去,却仍然记得住,这对眼睛牵动着我们的心,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共和国一百人物志——许海峰》中,那看着五星红旗流泪的场景,又是多少人看过之后再也难忘的。成功的细节,造就了成功的专题片。

2 多侧面展现典型人物特点,塑造出立体真实的典型形象

专题片在塑造典型人物时,总是有它特定的意义的,或是表扬,或是歌颂,或是警诫,这里,我们要注意,人物是社会中的人物,当我们在对其进行叙事的时候,不要把其从社会中分割出去,成为孤立的没有基础的样板人物。而是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其完整个性与生活形态。形象点说,就是要运用绘画理论中的三维透视,从各个点、各个面照顾到这个人。惟有把典型置于生活当中,典型的人性之美才可以凸现出来。那些一开篇,便把专题片的目的直白地表达出来,通篇不变地沿着同一主题叙事到底的策略,显然无法勾起观众的兴趣。优秀的编导是要善于用他山之石来攻其玉的,他们在专题片里,很少把观点态度鲜明地放在解说词中,而是灵活地让典型人物身旁的人与事出场,同典型发生互动。《邓稼先——有方向的人生》里边,许鹿希讲述了夫妻一生只有六年时间相守,她讲述了核试验成功之后街上的人欣喜若狂,而她却只是松了一口气,她也讲到当时没有先进计算仪器,邓稼先工作的艰苦。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性格特点、与家人的深切感情呼之欲出,让人为之动容。这样处理,排除掉了影像叙事的一维性,让专题片更有层次感,差异感。所有人都不是平面的,而是有血有肉的立体,任何人都有私人欲望,但是典型人物能把这种私欲不断地公化。在专题片中,突出人物的内心的多维度,内心的冲突,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他的喜和悲,表现其心里的冲突矛盾,并不是对于典型人物的不尊重。而是要让其真正地深入到受众者心里去。

3 编导只是受众与典型人物之间的媒介,叙事策略创新不能忽略专题片的客观性

我们应该用受众的眼光来看典型人物,把人物的特殊性还原到生活当中去。不可否认,媒体、专题片的制作者,总是最先接触到典型人物,通过其对典型人物的阐释和介绍,才渐为普通观众所熟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编导制作者对典型人物的个性塑造可以任意为之。而是要站在平民视角、受众视角,对人物进行分析与评价。制作专题片与制作影视剧不同,与新闻报道也不同。

在创新策略上,重要的是挖掘出观众的需要,并且根据观众的心理需要,挖掘出典型人物与观众需要之间的契合点。典型报道之所以可以打动人并感染人,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典型来自民间,故而每个编导在对典型人物进行专题片制作时,第一个就是要抛开主观思维,与对典型人物固有的想法与意识,用大众的眼光来面对人物、塑造人物。而我们知道,典型人物不是神话中完美的人物,观众也不需要典型人物的神话。典型要在镜头前笑,也可在镜头之前哭;如果我们用最接近现实的镜头语言把其展现出来,就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但很多编导不理解这点,或者是理解而不愿意这么做,总是在制作时为了创新而创新,加入太多自己主观上的东西,夸大人物事迹、刻意让典型更“典型”,这样往往得不偿失,扭曲了人物形象,违背了最基本的人性特点,观众肯定是会很反感的。

4 总结

专题片内部,其叙事方式有一定的空间性,在这里面,空间元素有不同的层次,制作者从专题片的目的,自身的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会把侧重点放到不同的层次上来,由此会形成每一部影片与众不同的风貌,所谓创新,也就是把这种与众不同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而已,如何把创新做得更好,一方面需要对影片的目的认识清楚,一方面要把典型人物的特点与背景把握清楚,还有一方面就是加强制作者自身水平的修养。

[1]鲍德里亚. 完美的罪行. 商务印书馆,2000(4).

[2]金惠理. 在虚构与想象中越界.文学评论,2002(4).

[3]吴琼. 视觉性与视觉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33-34.

[4]韩小磊. 导演艺术教程.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5):64-65.

[5]张育华. 电视剧叙事话语.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7):101-102.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制作者专题片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卷雪茄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