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途径

2012-08-15黑龙江宋兴蕾邓泽文

职业技术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术转型大学

黑龙江 宋兴蕾 邓泽文

21世纪初期,国家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发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号召,而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大学组织自身发展的活力,促使每一所大学都主动担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已经不再处于社会发展的边缘,它已经走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轴心机构。大学尤其是这些“爬坡”阶段的新大学,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谋得生存寻求发展,其未来发展如何抢抓机遇,站在世界大学发展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这些大学组织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这类大学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战略上、结构上甚至是文化上、制度上进行一个新的调适,主动建立自己的基业,将知识经济化,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大学在这一领域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大学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自1999年以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张,校园规模的迅猛膨胀,院校类型的多样化给大学带来了的很多问题,例如:管理混乱,教育质量下滑,学生素质不高,学校资金短缺,办学理念不明,学校定位不准等等。对作为大学变革新模式的创业型大学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大学树立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减少改革曲折,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系统。

一、加强驾驭核心

“转型途径中的加强驾驭核心,并不是说要加强某个个人的权力,不同的研究对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结构。”不同国家的大学在基层管理机构和形式上各不相同;在同一个国家,一个小型的位于小城市的大学与位于中心城市的规模较大的大学也不尽相同。但是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点。

加强驾驭核心包括主要管理团体和学术部门,也就是说必须将新的管理价值同传统的学术趋向结合起来。怎么结合呢?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追求扁平结构,取消中间单位以消除管理中心和基层单位之间沟通的障碍;第二,增强现存的多层次机构的责任和权力,特别是中心管理机构、教授和系科;第三,提高各个层次特别是中心管理的专业水平。

二、拓宽新的学术中心

“发展外围作为通向外部世界的一个半途上的场所,成为一所大学内部进入和吸引全部新的思维模式的一个有组织的地方。”创业型大学的一个特征是具有新的发展外围,而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学术中心是发展外围的组成部分。

跨越边界的新的学术中心,学术中心要求有一个极其灵活的组织形式,以使各个相关学科能够快捷有机地融合。而且学术中心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不仅仅体现在校内各系科之间,还可以是学校和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面向外界的教学也是发展外围的一部分,比如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等等。

三、扩展资金来源

扩展资金来源对于大学实现大学自治的目标非常重要。大学可以把挣来的钱先投入到急需资金的系科或项目。

高度依赖一种主要资源对一所现代大学的发展来说是危险的。自20世纪以来,资助大学日渐跌出政府优先考虑的日程表,政府更多地将目光聚集在了卫生、福利、初等和中等教育、国际事务、国防、环境等事务上。创业型大学懂得如何通过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而充实并控制自己的资金库。

四、激活学术心脏

一般地讲,规模较小的大学比较容易转型,特别是在转型的初期。但这不是决定因素,把大学建成无论是在效率还是声望上更为优秀的大学的决心更为重要。

大学注重研究生教育。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更多的博士人才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工业界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因此,与大学合作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博士教育,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博士后教育上。随着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另外一种趋势也在发展——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特别是对在职人员的职业继续教育。来自专业协会和商业公司的合同教育促使多种服务形式的出现。总之,大学既在传统领域的教育层次上纵向发展,也在教育服务项目上横向发展。创业型大学在这两个方向上都努力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

五、整合创业文化

整合创业文化是大学转型,上升到全校信念高度最为重要的一步。随着国内国际竞争的加剧,许多大学都希望向创业型的方向发展。创业型大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具有创业精神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象征的创业信念并不是由伟大人物事前规划和预先设定的,而是在大学的摸索性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创业初期,诸多理念彼此交汇激荡,并逐渐提炼为整个机构的信念,随着它的传播,一种新的组织文化得以产生。

六、结论

创业活动不只是新技术的发明,也绝不仅仅局限在以科研为重的大学之中。创业型大学可以由研究型大学也可以由教学型大学转型而来。教学型大学可以通过本科教学的创新和继续教育实现转型。伯顿·R·克拉克说:“没有一条统一的路,没有一个包含一切的理论。”由于国家之间的传统、现实环境不同,由于各所大学的办学历史、现状各异,大学在转型中没有一条可以照搬的道路,一所学校可行的策略在另一所学校未必行得通。

因此,以上的转型途径并不总是在所有转型成功的大学中同时存在,或者以同样的形式存在。有的大学通过其中的某一条或几条途径实现了转型。大学的转型并不仅限于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也可以通过合适的策略成功转型。转型也并不总是同时发生在整所学校,也可能率先发生在一所学校的某几个系科。

[1]陈笃彬,吴敏生.创建创业型大学路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9-02-13.

[2][美]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

[3]陈宝华.建立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17-19.

[4]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53-55.

猜你喜欢

学术转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大学》
学术动态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