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困境与突围研究

2012-08-15文丨李婧婷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持人内容

文丨李婧婷

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是指电视台对当前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重大问题和新闻事件,进行解释分析或者是发表观点和看法,一方面解读和传播国家政策方针;另一方面监督、反映、引导社会舆论,因此,是一种具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电视新闻体裁。其特殊的功能意义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在电视媒体中的重要地位,被誉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其水平高低甚至成为衡量电视台实力、水平、媒体形象与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1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凭借自身独特的内容特征和风格样式,广受社会大众的亲睐,成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节目形态除了拥有一部分从广播、报刊中脱胎而来的评论样式之外,目前已经形成了主持人评论型、谈话型、电视述评型三种节目形态,在诸多电视台中被广泛使用。

1.1 谈话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谈话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是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它是在演播室或者是固定的场景,以主持人、记者为核心,拥有嘉宾或现场观众的参与,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者是公关话题展开讨论。这类节目的共同特征是:其内容主要是由谈话者的个人观点来构成的,很少对具体事实展开剖析或者是进行深入的、专业的推理活动,因此,观众基本上获得的是对节目嘉宾思想观点的一种抽象认识,这种认识并不一定是完全公正的、客观的。

另外,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说,这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了使谈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或者是具有一定的准对性,往往会提前准备好一些电视画面,适时地在节目中进行播出。另外,这类节目大都是在演播室中制作的,流程简单,制作速度快,成本低,播放周期短,因此,具有明显的时效性特征,广受社会大众的亲睐,是诸多电视台最常采用的一种新闻评论节目样式。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加1》、《国际观察》以及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军情观察室》等等。

1.2 主持人评论型电视新闻节目

主持人评论型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由主持人直接参与整个节目的专题策划、内容制作、媒体播出,尤其是直接参与评论内容的写作与制作过程,并与观众进行直接沟通的方式出现的。一般来说,主持人评论的角度、见解、表达习惯、语言风格都代表明显的个性化色彩,是根据目标观众对象、节目内容特征、主持人个性特点进行定位的,因此,主持人评论型电视新闻节目最大特征是融叙事性、人格化、个性化、哲理性为一体。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读报类节目在此类节目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比如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娣》以及凤凰卫视电视台的《有报天天读》等。除此之外,主持人评论型电视新闻节目还出现在各种现场直播之中,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期间的72小时现场直播节目里便穿插了大量的主持人的现场评论。另外,香港卫视中文台为香港回归制作的《60小时播不停》中也有不少节目主持人的点评用于串场。

1.3 电视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

电视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主要是新闻述评在电视中的制作与播出,它将叙述和评论融为一体,既有对事实的客观报道,同时又有主持人和嘉宾的分析评论等。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社会记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等,都是由演播间的主持人主持开头和结尾,中间穿插有专家、政府部门等意见性信息以及调查过程等内容。其最大的特征在于主持人和记者不直接评论事实,而是注重对事实的分析和背景材料的介绍,通过材料

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来引导观众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摒弃了传统评论性节目容易犯的带着观点找例子的通病,避免说教,把观点融于巧妙的结构安排和恰当的内容选择上,从而由事件中的人和事来证明记者的思想观点。比如《焦点访谈》、《新闻观察》以及湖南电视台文体频道的《先锋开讲》等等都是典型的电视述评型新闻评论节目。

2 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民主意识的提高、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等,从而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由于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却逐渐呈现出日渐式微的发展态势。总体来说,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2.1 新闻评论缺乏深度和独特性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节目就是要通过主持人、嘉宾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分析和点评,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或者是有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尤其是能够对观众的思想观念带来一定的启发和振动等等。然而,当前由于众多主持人文化内涵、气质修养、社会阅历的缺乏,往往不能对评论节目的特点、述评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和驾驭,从而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刻的剖析和点评。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将稿子原封不动的念下来或者是背下来,原本凝重的话题经过他们的“二度创作”也就变得非常平淡了。

2.2 节目定位脱离“评”的内涵特征

当前,不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开始脱离“评”的内涵特征,从节目形态上来看,与其说是评论,倒不如说是深度报道。比如所选内容沦为一般专题,缺乏述评的焦点。另外,还有很多节目内容变成配合相关部门宣传的指令性选题,激浊扬清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弱化。更突出的是,节目内容的以“述”代“评”,缺乏理性魅力,论证逻辑混乱不清,观点模棱两可,缺乏该节目样式应用的力度和深度,看上去或者是在发布资讯,或者是在无病呻吟,不仅无法给观众提供信息内容,引导社会舆论,反而会让观众失去对节目甚至是整个媒体的信任度。

2.3 新闻评论栏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栏目在风格特征方面存在“一窝蜂”的现象,从而导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新闻联播式”单一模式同质化到1994年以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仿效中央台《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栏目的多种类型的同质化。这种报道内容、受众定位、语言风格、节目样式上的相互重叠甚至是雷同严重影响了民众对新闻内容的多样化需要,从整体上削弱了新闻评论栏目的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3 针对当前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面临困境的几方面建议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我国舆论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主体,要想实现以上困境的突围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节目内容要富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不仅能够推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事件或者是新闻内容,同时还必须向观众展示独特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明确的立场、深度的追问,从而引发观众对特定问题的思考,让观众参与其中,让思想进入大脑。其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要加强策划,打造精品,比如每年甚至每一阶段,都应当围绕宣传重点,有意识的进行新闻策划,有计划地推出一批有关热点事件的精品栏目,及时地满足观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引导社会舆论,发挥新闻评论栏目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功能。第三,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要在节目样式上突破同质化的怪圈,实现创新,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满足观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当前,比如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北京特快》、广东电视台的《社会透视》以及福建电视台的《记者观察》等等,都已经形成了自身的风特色。最后,电视媒体在提升主持人综合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个性化的语言评论风格,从而提升自己的媒体形象,获得观众的认同。

总体来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目样式,在当前急剧变化的媒体环境中,面临一系列困境,从而逐渐呈现出日渐式微的发展态势。要想改变这种发展现状,既需要电视媒体内部发展观念与发展模式的变革,同时也需要主持人个人的努力。

[1] 张玲玲.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现状及制约性因素分析.新闻界,2006(4):21-25.

[2] 唐莉.试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宣传优势.商场现代化,2010(14):47-49.

[3] 冯资荣.电视新闻评论的电视化路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34-36.

[4] 张萱.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学考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70-73.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主持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主要内容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