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问

2012-08-15张磊

中国水利 2012年11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水厂饮水

张磊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610015,成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问

张磊

(四川省农田水利局,610015,成都)

四川;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良性运行

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解决老百姓有水吃的问题,还体现了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体现了水利不是单一服务于农业生产,而更重要的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命健康,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大水利思想。这几年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直是大政策支持、大规模投入、大力度推进,这说明中央对这一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坚强决心。当前,随着资金的持续投入,四川的饮水安全工程也越建越多,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四川要在2015年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这攻艰克难、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我们既要加倍努力工作,更要理清思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总结和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本文就农村饮水安全要建什么样的工程、如何来建、建后怎么管理等三方面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建什么样的饮水安全工程

四川农村饮水工作先后经历了“八七”扶贫攻坚、三年大战、饮水解困、饮水安全等4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修建了大批饮水工程。仅在农村饮水“三年大战”阶段全省就打了上百万口井,也兴建了一批乡镇供水工程,这些工程有的是水利部门建的,有的是其他部门建的,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回看这些工程(包括近年部分红层打井工程)有多少还在正常运行?有多少水质能真正达标?有多少能抵御较大的旱洪灾害?为什么不断地建新工程,但饮水不安全人口绝对数字却降不下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应在谋划阶段就要想好建什么样的饮水安全工程才能符合新时代四川农村的实际,建什么样的工程才是可持续利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所建工程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饮水安全工程

这就要求所建工程必须达到水利部、卫生部颁发的农村饮水安全指标体系标准,即在水质、水量、保证率和方便程度四项指标上同时达标,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饮水安全工程。水是上善之物,水是生命之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水的质量决定了人的生命质量,饮水安全对于过去的“饮水解困”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是质的飞跃,因此四项指标中“水质”是核心指标,饮水安全的“安全”二字重点体现于此。

2.所建工程必须群众满意

不要单纯地为建工程而建工程,要使老百姓参与其中,要建群众满意的工程。只有群众参与了才能体现群众的意愿,只有体现了群众意愿群众才会满意,只有群众满意的工程才有可持续性。所以我们要以工程为载体联系党群关系,传达党的爱民之心,通过共同参与来提高受益区群众的自身素质。

3.所建工程应具有可持续性

所建工程应反映时代特征,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体现“两化”特色,既有现代化气息又有水文化的内涵。

二、如何建好饮水安全工程

要建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实现“水量充足、水质达标、用水方便、水价合理、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村饮水工作目标,重点需把握好以下几点:

1.做好顶层设计

做好顶层设计就是要做好总体规划,做规划时应做到 “三要三不要”。一是规划要上高度,不要局限眼前。每个市州县应根据其特点进行分区,然后根据各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地形、城镇化进程、人口密集程度、经济条件等不同特点,再结合当地相关城乡规划,统筹布局饮水安全工程,要改变过去“一户一井、一村一站、一乡一厂”的固定模式,将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作为发展的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兴建较大规模的跨区域供水工程。规模化的大水厂既解决了水质达标问题,又解决了水厂自身效益的问题。对于高山区分散的农户,不以善小而不为,也应纳入总体规划,通过打井、引泉和水窖等分散措施加以解决。二是规划要上水平,不要粗制滥造。项目规划和工程设计必须要由专业人员完成,不能为了争取项目资金而敷衍了事。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从水源选择、净水工艺、处理设施及工程的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对供水规模较大的工程要配备自动化控制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保证供水安全、可靠、优质。三是工程要上档次,不要死气沉沉。既要满足供水功能,又要注重工程形象;既要体现水文化特色,又要展示水利人内涵。不宜把水厂厂址选在山顶、河边、城内等地方,要考虑方便管理和安全。应将工程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打造亮点,建设花园式水厂,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2.选好工程水源

水源决定工程的成败。一般情况下,周边的水源不是水量小,就是水质不好,否则就不会有饮水困难,所以要有“远水解近渴”的思想,要学习国家“南水北调”的思路。要用好用够优质大水源,对于好水源要坚持“宁修一座加压站,不修一座新水厂”,水厂和受益群众可实现双赢。水源选择原则上要做到“三选三不选”,即选大中型水库水,不选小(2)型以下的塘库水;选大江大河地表水,不选浅层无保障的地下水;选有稳定流量的山溪、溶洞和泉水,不选Ⅲ类以上的污染水。尽量选择地表大水源、自流水,地下水可用而不可靠,流失会带来地表沉降,所以要慎用地下水。要对水源作长期观测、定期监测、综合分析、科学论证。对重要场镇还要考虑备用水源,确保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3.确保工程质量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抓饮水安全工程质量要做到了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审查工程设计。要组织专家组对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查,专家组成员中要有经验丰富的市政工程给排水专业人士参与,千吨万人工程要做到“三专”,即专业设计、专业施工、专业管理。二是严格程序。对集中供水工程要成立项目法人单位,严格执行项目审查、财政评审、施工招标、监理招标、材料采购等程序。对分散工程要严格实行“六制”管理,坚决不能违规操作。三是严格材料准入。材料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目前市场上的材料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一定要按照材料采购的相关要求,把好这一关口。

三、如何管好饮水安全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坚持“三分建、七分管”原则,但现实中却是倒三七现象,管理成了饮水安全工程的薄弱环节。建工程不是目的,目的是工程运行后老百姓要长期受益。项目县需从“三要素”“五环节”入手抓好工程管理。

1.明确“三要素”

一是专管机构。饮水安全是一项长期事业,其投入之大、影响之广、意义之深远远超过一般项目。所以县政府应该也必须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监管和指导。这一管理机构可以是科级或股级的行政机构,也可是事业、企业性质的管理总站或管理公司。同时以此为依托,建立一支技术维修服务队伍,既对全县各乡镇的供水单位开展技术服务,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是管理队伍。要管好工程,一定要有一支务实的管理队伍,特别是要有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能仅靠县水务局农水科(股)中的几个人来管理,他们一般都身兼数职,难言精细管理。

三是管理制度。实践证明,项目县出台有关工程管理条例、政策和制度,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举措。通过建立和完善入网收费、水价制定、水源保护、水厂操作、设备维护、财务监管、供水基金、绩效考核和政府补贴等相关制度,使水厂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抓好“五环节”

一是确定工程管理模式。不同种类工程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主要形式有:户建自管模式——一家一户自建自用的水池、水窖、水井由受益农户自己管理;联建共管模式——联户供水工程由受益农户自主协商,实行专人专管或轮流共管;协会管理模式——较大联户工程和小型集中工程由受益户组建供水协会,实行民主管理;专业管理模式——场镇和农村较大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组建供水总站或公司,实行统一管理。

二是明确工程权属。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实现归口管理。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可将产权或经营权划归集体,由协会或村委会负责管理,工程完工后可由水务部门与其签订移交协议,并在有关部门备案。分散供水工程产权归农户所有。这里要特别强调,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准公益性质,不主张工程建成后即转给乡政府管理或承包、拍卖给私人的做法。

三是核定供水价格。充分考虑工程运行成本、合理收益和农户的实际承受能力,科学确定用水价格,推行阶梯水价,有效发挥水价的杠杆调节作用。

四是保障供水水质。要以大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逐步建立完善以水质为核心的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一些地方为检测水质而设置“生态观测池”的做法值得提倡。

五是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可采取多种形式,请进来走出去,要学习城建部门有关资质培训的经验,把培训人才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好。

[1]闫冠宇,张敦强.建管并重 多措并举 着力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J].中国水利,2011(1).

责任编辑 张金慧

TU991

B

1000-1123(2012)11-0003-02

2012-05-14

张磊,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水厂饮水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简易饮水鸟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