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水利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的探索

2012-08-15徐智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环城绍兴水利

徐智麟

(绍兴市水利局,浙江 绍兴 312000)

201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号召.陈雷部长在水利部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水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

(1)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主要包括被改造的河流湖泊、水工技术、治水工具、水利工程等.从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到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黄河标准化堤防等现代水利工程,所有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造型、工艺和作用,都凝聚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创造.

(2)制度形态的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及社会组织.从西汉的《水令》,到今天以《水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规,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行为准则和制度模式.

(3)精神形态的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业精神、科学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思维方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智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德情操,以及以水为题材创作的大量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绘画摄影、科学著述,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产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1].

绍兴市的水利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从环城河治理开始,到曹娥江大闸的集大成,正是水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创新的体现和有力实践.

1 绍兴简要介绍

绍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江南水乡风光城市.

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全境介于北纬 29°13'36″至 30°16'17″、东经 119°53'02″至121°13'38″之间.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东西长130.03 km,南北宽116.86 km,海岸线长40 km,总面积 8256 km2.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0'、东经 120°35',总面积 362 km2,其中建成区面积为 82.08 km2[2].

绍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绍虞平原一年中有1/2是阴雨天,平均降水量达1400 mm以上,年平均气温在 16.2℃ ~16.5℃.丰沛的雨量经山区大面积集雨后,从高向低依势流向平原,使得绍虞平原大小30余处湖泊和2000 km的河流成为河网型水库,以达到蓄水滞洪排涝交通的功效.

绍兴北部平原河网江流纵横,河湖棋布,虽有舟楫鱼米之利,亦多海潮山洪之患,历代皆以浚河为安民要务,理水为治越首策.绍兴的历史,其实也就是一部治水史.

大禹治水,绩奠九州,会稽诸侯,而成中华立国之祖.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兴修水利,改造沼泽平原,纺纱耕作,奠定了雪耻复国大业的基础.东汉会稽太守马臻营造鉴湖,为绍兴最终成为富甲江南的鱼米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晋会稽内史贺循疏凿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东连姚江、甬江而入海,灌田通航,促进了沿河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建三江闸,使山阴会稽萧山三邑蓄泄有度.

2 环城河整治与曹娥江大闸建造

1998年夏天,暴虐于华夏大地的洪水过后,水利设施相对落后和年久失修的问题突显,城市防洪的警钟随之敲响.1999年,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各地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指示下,市委、市政府根据市四届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总体要求,抓住契机,提出首先做好水文章、保护水环境,实现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变新样、五年大变样”的目标.1月4日,市长在听取市水利局汇报时提出:“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环城河综合整治任务,工程建设要做到集城市防洪、城建配套、环保、旅游、文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思路.

到了20世纪后半叶,绍兴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也迈进了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一度忽视了对河道的保护.全长12 km的环城河,因久未疏浚,淤积严重;石砌的河坎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有些河段只剩下裸露的倾斜泥岸;大量的城市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被排入河中.据1998年统计,每天有近12万t生产、生活污水排入了市区河道,尤其是因水而发达的酿酒业、印染业排出的污水,使环城河变得又黑又臭;沿河居民随意搭建、放养禽畜、往河中倾倒垃圾.

早在编制整治规划之初,主事者就明确了“防洪、城建、环保、旅游、文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目标,提出了“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的具体要求.如果工程仅仅是砌墈、疏浚、植绿,那只是低水平初始阶段的治理,与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展水平和审美需求相去甚远,特别是与绍兴这个历史文化古城和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故此特别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为使水环境整治工程成为文化之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并抓好这一理念的实施,不但强化了规划编制,而且积极组织开展省内外邀请招标.水利规划邀请华东设计院等具有甲级资质以上水利专业设计科研单位,而环境规划则邀请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环境建筑方面有知名度的科研院校,不仅如此,在规划伊始及至规划评审,就邀请绍兴比较权威的水利、园林、文史等专家参与,使规划彰显绍兴特色.

绍兴通过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全市共识:按照“以湖为心、以河为脉、以绿为体、以山为衬、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以“大生态、大花园、大水城”为建设目标,全力呈现“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的江南水城风貌.

绍兴环城河综合整治的亮点在于:对有关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恢复了部分原有古迹,把握住了绍兴的历史文脉.通过九大景点中的楹联匾额、刻字图雕、建筑铺装等形式,提升了景点的文化品位和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内涵,彰显出绍兴丰厚的历史文化,体现了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风貌,同时也将水的物质、精神、景观、文化理念融入了水环境建设工作和市民的生活当中.得到了领导、专家、市民的赞许和肯定.

在环城河整治工程成功后,水利部门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紧接着开展了大环城河建设,古运河整治等,与此同时,绍兴市水利局自2001年11月正式开展有关曹娥江大闸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曹娥江是浙江省重要河流之一,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城塘坪长坞,流经新昌、嵊州、上虞、绍兴,汇入钱塘江,上游为山溪性河流,下游属感潮河道.主流全长197 km,集雨面积6080 km2.作为中国第一个在河口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挡潮闸工程,曹娥江大闸是国家批准实施的重大水利项目,总占地66.67 ha,总投资12.5亿元.中央明确安排水利建设资金2.42亿元,在此前绍兴历史上从未有过.这充分表明国家对此项目的极大重视和支持.2003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曹娥江大闸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同年8月12日管委会正式挂牌.2003年7月,市政府批复建立曹娥江大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曹娥江大闸工程的项目法人.工程于2003年10月1日开始围堰试抛,2004年12月8日基础工程打下第一桩,2005年12月30日主体工程开工,2006年基本完成挡潮闸主体土建工程,2007年10月完成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调试,11月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通水验收,2008年11月通过蓄水验收,12月18日下闸蓄水投入试运行.至2009年6月底,如期完成国家批复初步设计工程建设内容,年底完成细部完善、装饰及文化配套等各项工程扫尾工作.

工程综合效益体现在大闸工程具有防潮、防洪、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改善和航运等综合利用功能,大闸建成后变92 km的感潮河段为内陆河,使曹娥江江道成为近50 km2的河道水库,并可综合调蓄该地区水资源.大闸的建设,保障了虞绍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为加快推进未来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的建设和虞绍平原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工程,也为远期向宁波地区输出水资源打下了战略基础.正在建设中的杭甬运河改造工程全线贯通后将沟通浙东航道网、浙北航道网和全国水运主干网,随着宁波——北仑二期工程的完成,将实现河海沟通.

竣工后的大闸雄姿英发,使人逸兴遄飞.闸道二十八孔,与中国古代天文的二十八星宿相互对应,与明代三江闸文脉相承.闸区范围内无所不在的文化布置,尤其是十二个景点:“女娲遗石、治水风采、八仙过海、安澜镇流、雄闸应宿、娥江流韵、四灵守望、飞鱼化龙、娥江飞虹、高台听涛、岁月记忆、名人说水”更使大闸成为了一个诗文流韵的滨海园林.

3 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与启示

从绍兴环城河治理及曹娥江大闸工程的具体实践来说,绍兴抓住了历史机遇,把握了水城特色,融进了文化之魂,从历史的、科学的、发展的、创新的、全局的高度,思考如何在水环境建设中推进与融合水文化建设工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

3.1 革新观念、文化自觉

从大禹治水开始,治水的理念始终伴随着治水的成败,理念正确治水就成功,反之则失败或收效不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的功能日益多样化、综合化,不仅要满足避害和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还要建设清澈、美丽、舒适、人水相亲,人水相依的水环境,满足人们亲水爱水、休闲娱乐、审美等精神层面的需要.要从传统的工程水利的观念向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水利的观念转变.在城市水利的建设实践中,要突破传统水利的范畴,要充分发挥城市水利在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文化内涵发掘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综合性功能.

在理念创新指导下,使传统的防洪功能更具亲水性,更具生态性;城建的功能更景观化,更具有文化内涵与品位;使文化更优化,更具有地域特色及审美功能;环保的功能更强化和现代化;从而使旅游的功能更完善、更突出.并要统筹兼顾好建设与营行管理.

3.2 高度重视、专设机构

在环城河综合整治和曹娥江大闸建造中,无论是关注历史文化的高度,还是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在绍兴的水利史上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的.工程建设是硬件,只是一半,另一半就是文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水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绍兴在水文化建设上的成功,特别得益于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绍兴市政协环城河“文化布置组”.这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属全国首创.文化布置组是一个很好的创新,专家及他们背后的专家群,不仅在规划之初参与,更在竣工以后提出装饰建议,既节省了经费,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他们检阅史册,考证旧制,针对不同的景观特点与风格,挖掘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各具特色又切合实际的文化布置.由此,绍兴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引领潮流的水文化建设之路.

3.3 规划为本、终极关怀

规划是建设的核心、依据.在环城河整治尤其是大闸工程中强化了规划编制,要求规划一定要立点准、理念新、起点高,并与绍兴市经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河网布局、建筑结构标准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既充分体现生态水利的特点,又充分考虑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适度利用、有效保护,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在规划设计之初,先行文化规划,在设计阶段思考与融入文化内容,乃至工程整体就是一个有着鲜明主题文化的风景区和观光园.

在规划及实践中,贯彻高起点规划、高品位构筑、高标准建设、系统化管理、注重科技文化的内涵拓展,努力使工程体现地域的、文化的、生态的特色.水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充分根据各区段的历史文化内涵、地域特色,进行针对性的思考与挖掘,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

要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文化布置,首先要有很强组织领导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很高,本身也是专家的人来负责,其次背后要有一个各有专长的专家群为他们提供咨询、献计、把关,第三是有关文化的工程应亲自把关,贯彻意图于始终,实行终极关怀,大到大型浮雕墙的设计施工招投标,小到一幅书法的尺寸与书体,不同时代的服饰造型.因为任何中间工序的设计意图异化,那怕是错一个字,甚至标点,都是一个错误,一处遗憾.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文化既在规划之初参与,更在竣工以后装饰完善,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参与规划即是对整个工程的文化定位,是挖掘历史或是恢复古迹,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自然生态野趣等.贯穿于设计,减少盲目性,避免“两张皮”现象,参与具体方案的设计施工,则可以使意图一以贯之,节约经费,杜绝缺失遗憾.

3.4 重用人才、重视投入

绍兴在建设与文化二者融合上的成功,关键是高度重视水文化方面人才,对政协环城河文化布置组,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度,由专家及他们背后的专家群做专门的事,既节省了经费,又克服了水利工程建设者在文化方面的不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环城河整治中,绍兴市委、人大以决策或决议形式进行明确,政府则具体组织实施,集聚和凝练各部门优势,成立以水利、城建、土管、计委、财政、交通、电力、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县(市)领导为成员的绍兴市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水利局为主抽调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办公室,成立了绍兴市河道综合整治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法人主体,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则,主动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并通过社会捐资、银行融资、开发筹资及政策支持等多种举措,吸收社会、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多元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大家关注的文化建设经费,既已进规划设计,则列入概预算.一般只占总投资的5%左右.重要性是一半,资金却很少,真正是点睛.

3.5 以文为魂、彰显特色

水文化是人类开展与水有关的治理、改造、认识等活动创造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的结晶.水是绍兴之血脉,文化是绍兴城市之魂,水文化是绍兴历史文化的主体.绍兴市是一座江南水城,早在春秋期间,越王勾践谓:“夫越……,水行而山处;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早在8000年前跨湖桥遗址就有独木舟出土,7000年前的河姆渡,古越先民已种植水稻、挖井取水、驾舟捕鱼、搭干栏式建筑.

绍兴水文化建设的理念.绍兴水文化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核心内容;以“人水和谐”的理念为追求目标;以文学艺术传统工艺为重要表现手法.

绍兴水文化建设的思路.绍兴市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建设与弘扬,体现了:正本清源,理清脉络;集聚资源,形成合力;画龙点睛,精心布展;提升品位,重在审美;不求大、不求多而求地域特色、个性特点、文脉相连.

文化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是持久和永恒的,历史上许多城市的建筑荡然无存,但文化的活力与影响依然充满生机和光辉.在环城河的治理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古越文化,恢复重建了吴越国时代皇家园林“西园”,在原址修建了水陆要塞“迎恩门”和“都泗门”,建成了具有浓厚绍兴水乡文化、桥文化和街市文化的“稽山园”,以及由大禹铜像、治水纪念馆等构成的治水广场,使环城河的水文化品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大闸建造中,则充分挖掘了明代古三江闸的历史文化,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建造的绍兴三江闸,始建时原为三十孔,后因“潮浪犹能微撼,又填两洞,以应经宿,于是屹然不动矣.”新建的曹娥江大闸,采用先进的液压启闭设备,规模宏大,造型优美,当年的三江闸当然不可与之同日而语.但是,现代水利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是建立在前人治水工程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之上才得以实现的.而所谓“缵禹之绪”,更是当今水利人对始自大禹的历代水利功臣的一种品德的继承.这从今天的曹娥江大闸也被设计为二十八孔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曹娥江大闸主体通道南边的每孔栏板内侧,分别有一组星宿神祇形象浮雕、《丹元子步天歌》及星宿对应动物浮雕.其外侧则刻有一米见方的二十八星宿名楷书大字.现代化的主体建筑与历史传统文脉的巧妙对接,使曹娥江大闸的地方文化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到大闸参观游览的人们,面对这些含义多重的文化布置,往往兴趣盎然,驻足流连.

3.6 古今融合、画龙点睛

绍兴具有数千年可歌可泣的水利史,直至近代,出现了不少著名的水利工程和水利人物,值得后人继承和传颂.位于古城西南的治水广场,就是赋予该项特殊功能的主题公园.广场中设立了“绍兴治水纪念馆”,系统陈列着历代治水的图文资料和部分实物,免费开放;广场内分别竖立着大禹、马臻、汤绍恩三位在绍兴水利史上最受崇尚的水利英雄雕像;宽大的花岗岩地面上雕刻着从古籍上放大的“古镜湖图”;治水碑记歌颂了水利先驱为后世带来的恩泽、硕大的古代斗门石柱和残缺的镇水兽倾诉着先民奋斗的艰辛;为环城河工程慷慨捐款的主要代表名单也刻上了懿行碑,得到了应有的鼓励和表彰.人们在治水广场感受着水利与现实生活割不断的情愫.

文化布展是在园林景点进行文化点睛,其中包括在建设好的工程上用文化内容进行增色,也包括在设计阶段融入文化内容,或者整体就是一个文化景点.具体方法是挖掘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或检阅史册,或考证旧制,或推陈出新,或无中生有,针对不同的园林特点与风格,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各具特色又切合实际的文化布置,使水利工程更有文化内涵,更具审美价值.如闸区的“名人说水”,将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有关水的精辟之言,因句择石,大家书丹,高手勒刻.“名人说水”景观与巍峨大闸珠联璧合,相映成辉.至大闸参观游览的人们,在饱览钱江怒潮和咆哮奔腾的脱闸江水之余,漫步竹树花荫之间,诵读哲人警句,观赏奇石异趣,品味铁画银钩,多会发出叹为观止的感慨和由衷的赞叹.

4 结语

绍兴环城河整治和曹娥江大闸如何与水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并进行研究梳理,旨在挖掘水文化建设的普适性与独创性,所得的经验和教训,将有益于整个行业正在和即将进行的水文化建设.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更是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水利工程如何融合水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而水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之重要一脉,将有着更为璀璨的未来.

[1]宗合.水利部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N].中国水利报,2011-10-21(01).

[2]鲁孟河.绍兴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31.

猜你喜欢

环城绍兴水利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机械发泡温拌沥青技术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应用
环城旅行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绍兴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