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黄痢病的辨证治疗及综合防控

2012-08-15杨国亮黄决算刘远亮

中兽医学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下痢补料日龄

杨国亮,黄决算,刘远亮

(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杨泗潭兽医院,431708)

仔猪黄痢病是溶血大肠杆菌所引起仔猪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快发病率高,如不及时治疗,仔猪死亡率非常高。笔者通过多年跟踪调查天门黄潭地区,对仔猪黄痢病采用中西结合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1 流行病学 仔猪黄痢病又称原发性大肠杆菌病,生后5小时至7天发病率为80%,生后24小时发病的占发病总数88%。尤其头胎初产母猪发病率高达95%-100%。通过对天门市黄潭地区20个养殖场,200个农户调查结果表明,大型养殖场该病的发病率为20%-60%,个体养殖户发病为14%-15%。此病一旦发病全群都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夏季与冬季发病率高,春秋二季发病率较低。

2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5小时就发病,一般在1~3日龄发病较多。超急性初生仔猪不见任何表现即于次晨几乎全部或大部死亡。急性型多发于2~3天的仔猪,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水样下痢或黄色黏液样腥臭的稀粪并含有凝乳样小片,体温不高,精神沉郁,食欲微减和停止吸乳。严重的肛门松弛,大便失禁,全身脱水。口渴消瘦,眼球下陷,肛门和阴门呈红色,最后衰竭昏迷死亡。

3 剖检变化 仔猪黄痢病主要病变为胃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有的呈现出血性卡他性胃肠炎,尤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空肠及回肠次之,结肠部轻微。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坏死灶。

4 诊断 根据流性病学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仔猪黄痢病一般在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1周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病,粪便以排黄色水样内含乳凝块为特征,肛门松弛呈红色等就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5 中西结合治疗

5.1 中兽医辨证治疗

仔猪黄痢病根椐中兽医辨证论治的理论,认为属于湿热壅滞于胃肠型,湿热下痢主要症状表现里急后重,腹泻次数增多,粪带黏液和脓血,口色红,苔黄腻,口气臭,喜饮,有时腹痛明显,食欲废绝,心跳加快脉弦数。

治宜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为原则,采用母子同治法。方用翻白草100g,白头翁100g,地榆30g,车前籽50g,蒲公英100g,木槿花50g,糖100g。煎三次服三次,每次加水2000ml,煎至1000m l。母猪自饮500ml,仔猪每头用奶瓶喂服25ml。

5.2 西药对症疗法

可酌情选用以下处方。

5.2.1 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0mg。维生素B12注射液100μg,混合肌肉注射,每日1-2次。

5.2.2 长效仔猪痢克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头肌肉注射0.5ml,一次治愈。重症24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5.2.3 脱水严重者采用下法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1瓶,三磷酸腺苷注射液20mg×3支,肌苷注射液100mg×3支,维生素C注射液100mg×3支,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3支,10%氯化钾注射液10ml×0.5支。混合,静脉注射30m l,腹腔注射每次50ml,每日1-2次。

6 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黄痢病是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同时又有其它多种致病菌混合感染,临床常以发病急,病程短,急性下痢腥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该病由于有较高的死亡率而对养猪业造成巨大危害,临床除了尽早发现、尽早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综合治理措施的严格执行,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6.1 加强饲养管理

一旦发病要及时对整窝仔猪和母猪隔离饲养,对排泄物进行严格清理。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消毒液注意交替使用。毒菌双杀为维酮碘消毒液,规模化猪场专用药,1:300稀释(100ml毒菌双杀加水10kg,或1%-5%来苏尔进行消毒,以喷湿为宜;也可用石灰粉或30%草本灰水撒在圈内进行消毒。加强进出猪、人员、车辆的消毒和检疫。

6.2 加强临产和产后饲养管理

对临产母猪产前3-7天适当用清热燥湿的中草药预防。如凤尾草、葎草、蒲公英等鲜喂或煎水自饮。同时加强母猪营养水平,对产后母猪及时给于上述中西药进行预防治疗,对产房用0.01%高锰酸钾或0.1%新浩尔灭消毒。

6.3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健康,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6.3.1 保证妊娠母猪的良好体况和均衡全面的营养,防止母猪产后缺奶或乳汁过稀过浓,以保证产后母乳的质量。怀孕前期可一般性饲养,怀孕后期可适当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保证仔猪生长营养要求。

6.3.2 产前和产后3-5天内要适当减少精饲料饲喂量,适当增加青饲料,可防止母猪乳汁中含乳脂过高,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拉稀。

6.3.3 保证哺乳母猪充足的营养以分泌足够的乳汁,防止仔猪吃不足母乳而导致抗病力下降,诱发仔猪下痢。

6.3.4 母猪料要保持新鲜,不得饲喂变质和品质不稳的饲料。

6.4 仔猪要及时补铁补锌

初生仔猪内含铁含锌量有限,仔猪缺铁缺锌可诱发下痢。给仔猪补铁补锌是预防下痢的有效措施之一,仔猪出生2-3天内用血旺深肌肉注射1m l,10日龄第二次注射2ml有明显的效果。

6.5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6.5.1 初生仔猪应加强护理,冬天注意保温,夏天注意防暑,固定奶头及早吃足初乳。

6.5.2 及早补料逐渐补料,为保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早期发育,一般于7日龄开始对仔猪补料。仔猪7日龄后即在补料糟内放入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符合仔猪消化特点的饲料,便于仔猪尽早开食,20日龄再换小猪料,避免由于断奶和换料引起仔猪下痢。

7 讨论

7.1 中草药方剂虽药只有7味,但配方严谨,如方中翻白草、白头翁,地榆都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蒲公英是良好的苦味健胃药,还对母猪缺乳或乳汁不足有促进分泌的作用。木槿花和车前籽有很强的清热利湿、利尿的功能,加速对母猪产后胎衣不下和恶露不尽的尽快排出。糖不但是很好调味剂,还能清热解暑、解毒和中,润心肺助脾气。因此,诸药配合仔猪黄痢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据笔者临床观察对100窝仔窝黄痢病的防治中,用上述中草药煎液给母猪自饮,通过乳汁来治仔猪黄白痢,效果很好。对100窝共有1253头仔猪的治疗中,有18窝共265头因治疗较晚或治疗不当死亡185头,其中82窝共1073头仔猪中除403头采用西药对症治疗外,其余仔猪都是服一剂中草药而愈。

7.2 仔猪黄痢病是仔猪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养猪危害很大,应引起广泛注意。同时由于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和饲养条件关系密切,所以注重改善仔猪培育条件和营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发病应注意早发现尽早治疗,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注重中西结合。只要方法得当,及时恰当的用药,该病的治愈率很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养猪业的危害。

猜你喜欢

下痢补料日龄
树脂型沥青冷补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代谢参数指导补料速率提升糖化酶发酵水平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沥青路面坑槽冷补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