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构建

2012-08-15马丽荣马丁丑

物流科技 2012年11期
关键词:甘肃农产品物流

马丽荣,马丁丑

(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1 构建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甘肃是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由于多样性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蒙古、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横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主要以内陆干旱、半干旱为主,水资源主要分属长江、黄河、内陆河三大流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也是由于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为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产品不仅色香味美,而且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虽然甘肃农业发展的条件与整体环境欠佳,但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阶段,以河西地区为主的酿造原料和制种产业,以中部地区为主的肉羊、中药材和马铃薯产业,以陇东地区为主的肉牛、苹果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010年底,全省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 700万亩,占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与此同时,随着市场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甘肃特色农产品流通市场日益丰富,特色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多,流通规模逐渐扩大,有力地帮助农民销售了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保鲜技术和设施有很大的提高,有效地实现了农产品的增值。其中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5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第一,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羔羊肉、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前五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苹果汁、干酪素、瓜子、制种等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甘肃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流通量大,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甘肃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缺乏客观科学的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进特色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比较盲目。甘肃应该在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初期制定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以便能够很好地把握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从而做出合理、科学地评价和决策,同时更好地推动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 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

2.1 目的性原则

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衡量特色农产品流通状况,找出制约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并进行改善,最终实现特色农产品流通成本的最小化和流通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2 科学性原则

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对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能真实地反映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反映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运行规律,为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综合性原则

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应是一个涵盖多因素、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指标的设计应力求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同层面反映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综合情况,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2.4 针对性和规范性原则

由于甘肃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多,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使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广泛性以及时空性等特点,因此特色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地结合甘肃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的现状。

2.5 可操作性原则

特色农产品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力求达到层次清晰、指标精炼、方法简洁,使之具有实用性与推广性。因此,指标的选取要有可操作性,含义明确且易于被理解,指标量化所需资料易得,能够用简便直观的方法和模型求解。

3 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

3.1 基础设施建设

拥有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先进的物流技术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本前提,甘肃应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为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3.1.1 提高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物流环节的损耗率

由于物流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方法原始,仓储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效益难以提高。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左右,超过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甘肃粮食产后损失率高达7%~11%,马铃薯产后损失率为15%~25%,苹果产后损失率为15%~20%,蔬菜产后损失率超过20%,每年产后损失的粮食达400亿斤、马铃薯损失量达800万吨、苹果损失量达340万吨;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损失率则被控制在6%以下[2]。因此,必须加快改造冷藏保鲜技术,以使供应链管理保持竞争优势。为了推动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必须加强冷藏库和保鲜库的建设力度,扩大冷藏货运车辆的运营,提高冷藏货物的质量。

3.1.2 加强乡村公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由于甘肃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乡村公路建设滞后,公路运输能力和通达深度还比较低,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的流通。2007年酒泉市的洋葱产量在65万吨以上,本地企业收购加工10万吨左右,铁路外运只有5 100个车皮,约30万吨,其余滞销本地。

“十二五”期间,甘肃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公路扩容改造。2015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 600公里。农村公路网基本建成,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路[3]。同时,甘肃加强对外通道和省内通道建设,注重农产品的铁路运输力。

3.1.3 创办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开发物流园区[4]

创办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开发物流园区是甘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甘肃在各个区域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了一批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市场,如定西的马铃薯交易市场,陇西县的大型国家级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陇南等中小型集散市场和季节性产地市场。而且陇西药材交易量已经占到全国交易总量的20%左右,其中一些药材如柴胡、甘草、当归、大黄、板蓝根等,交易量已经占到全国交易总量的50%以上。中药材的商品化率约为90%,年交易额已经达到25亿元,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20%以上。

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专业和规模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区投资1.5亿元,占地340亩,已建成仓储中心、检测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并已开始运营,建成新型中药材仓库12栋,仓储面积达29 400平方米,组建成立了甘肃省最大的中药材物流货运协会,现有会员50余家,实行专线经营,着力打造规范而强大的中药材物流品牌。

3.1.4 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纽带,如果没有物流环节信息的及时供给和通畅,就没有物流活动的管理效率和时间效率,也就失去了物流的整体效率[5]。

甘肃已经建立了多家农业网站,如甘肃经济信息网、甘肃农业信息网、甘肃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甘肃农业信息网商务版等,各个县市区分别建立相应的农业网站,部分龙头企业和具有特色产业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农业网站。另外,农牧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电信查询平台“118114”等对甘肃特色农产品进行大力宣传。

3.2 管理水平

3.2.1 完善流通体系

传统农产品的物流主要途径是: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经过这么多的流通环节,不论是在流通效率上,还是保险手段上都不能满足新鲜特色农产品的物流方式。由于特色农产品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当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产销脱节,加工能力欠缺,造成了产后流通损耗居高不下。

3.2.2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甘肃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产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人才是促进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物流专业培训和教育,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拥有一批掌握先进物流技术、具有先进物流理念的员工队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解决物流业发展缓慢及物流人才不足的问题,甘肃应加大物流教育的投入,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具备条件的院校申请开设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次,通过特色农产品物流专业培训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2.3 优化管理流程

特色农产品物流价值的实现是空间、时间和新增附加值的统一,在整个流通中贯穿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交叉循环。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主要关注的是仓储、运输、配送、加工等各环节的合理性实现,从而影响整体物流管理优化。

3.3 技术水平

3.3.1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在特色农产品的产后物流过程中,其筛选、包装、储藏、保鲜技术上都遇到了普遍的难题。许多小生产方式下的农户无法应用现代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限制了特色农产品的流通量和流通半径,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造成产后流通损耗非常严重[6]。

3.3.2 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标准化程度

农产品标准化问题一直困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制约特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措施,规范农户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制定和完善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技术标准;结合特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建立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实行专营[7]。

3.3.3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组织力量,并将成为农户小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和谐对接的主要桥梁,实现“农超对接”,需要在科技服务方面建立以合作组织为基础的成套技术示范培训体系,既能推动特色农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又可实现成熟适用技术的高效扩散与应用[8]。

2010年底,全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4 800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3个,农民会员和非成员农户140万户,组织统一销售农产品达到83亿元,专业合作社总收入达到62亿元[8]。专业合作社以其开拓市场、组织、服务等优势,帮助农民推销产品、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据调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其人均年收入比当地年均收入高出20%,充分显示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

4 结束语

从甘肃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进程来看,甘肃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了甘肃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为进行特色农产品物流的评价、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特色农产品物流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是一个难点,也是进行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1]赵英霞.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7(1):211.

[2]王朝霞.国家安排7千万元用于我省农产品初加工补助[N].甘肃日报,2012-07-03(03).

[3]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甘政发(2011)21号,2011-02-14.

[4]彭会萍.甘肃农产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体系构筑[J].电脑开发与研究,2010(1):28-30.

[5]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6]冯蛟.特色农产品物流管理方向的探讨——以宁夏枸杞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2009(5):90-91.

[7]马丁丑.加快甘肃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0(4):7-8.

[8]李晓锦.基于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农产品物流体系[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6):76-80.

[9]甘肃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甘肃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Z].2011.

猜你喜欢

甘肃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甘肃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